高中地理课上让学生做小老师的实践研究
2016-05-25陈媛
陈媛
[摘 要] 最好的学习就是不停地给别人讲,让学生做小老师有种种好处。本文从教师偶然偷懒,即让学生帮着轮流上课,到主动懒,即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做小老师的实践历程及其思考。
[关键词] 地理 学生 做小老师 实践
李镇西老师在《再访杜郎口》中写道: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这个常识很深刻,也很朴素。多年来我们把这个常识给忘记了,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知识在我们教师头脑里记得越来越深刻,学生却什么都没记住。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相信了这个常识,并利用了这个常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别人讲,成绩当然就提升了。就这么简单。
许春苗老师在《救课》一文里谈到了他开展“学生上讲台”活动的经历,从某种角度证明了让学生讲解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如,往日“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呆如木鸡“的沉闷课堂活跃起来了;往日“话语霸主”的老师,越来越没有发言权了;就连上课老爱睡觉的“瞌睡虫”、老爱说话的“多动症”也愿意代表小组发言了。
看到以上的这些文字,让我想起了很多教学经历,尤其是怎样从一个偶然让学生轮流做小老师,到有计划地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的过程。既有课堂实录,也有课堂反思,还有课堂实验之后的调查研究。
一、偶然让学生轮流做小老师
2002年至2003年,我带了9名选考地理的高三学生,因为人少,老师们都开玩笑的说我是研究生导师,我心里觉得愧疚,认为我不配得到这样的称呼,因为我偷懒了,而且从偷懒的过程中甚至感觉到,我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我的学生,小华非常漂亮的板图、小新有条理的充满智慧的讲解、小倩的模仿。。。那一幕幕镜头现在依然十分清晰。不仅是因为我被他们的才智打动,更多的是深刻地意识到我有很多的不足,让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弥补。是什么让我有如此的认识和发展呢?
那年,全校600多个高三学生只有9位选考地理。
那年,是我连续第二年带高三的课。
那年,是江苏省继大综合考试之后的第一年选考。
那年,地理这门课程增了两本选修教材,其中选修二教材共有十二单元,第一、二章介绍了区域的研究方法,其余的都是以案例形式在介绍中国各区域的治理、防治、开发。体系几乎完全一样,内容又都是学生能看得懂的,考试的要求中提到要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出于对所学教材单调体系的厌烦,加上是新的教材,只上一遍,我连所要讲解的内容都很难做到十分熟悉,更别说是背下来脱离教案上课。想到他们完全有能力读懂看懂,于是在我认真上了一节课后,我就让每一位同学按照相似的程序提前精心备课,我把备课资料全部给了他们,让他们轮流使用和上课,我则是每节课都以主持人和学生的身份和学生坐在一起听课,有时也像其他学生一样的向正在上课的“老师”提出疑问。
那年,我心虚,因为我担心最后考砸了,结果是9个参加江苏省高考考试的学生有7个考取一本,两个二本,地理高考平均成绩大市第一。
那年之后,每年的节日都有学生问候,甚至有学生亲自为我织围巾。
后来聚会的时候,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那时候的“做小老师”感受。没想到让他们学做老师给他们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
二、有计划地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
也正是由于听到2002年毕业的这些学生对当年“做小老师”的评价和讨论,让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次尝试。2009年,我再次有机会教地理班,我结合了原有的经验,再次开展“学生体验做小老师”活动,下面是具体的细节:
(一)体验时间:200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二)体验对象:高一(10)(16)两班共37名选考地理的学生
(三)体验规则:第一,自愿报名;第二,参考王后熊学案提前准备,每人讲解一个标题的内容,时间是15分钟,上课前需要写好讲解提纲并提交老师验收;第三,在讲解完之后,提问反馈其他同学的理解情况;第四,由老师和同学做简要评价。
(四)体验记录
“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当众演讲的心理素质,我决定按自愿报名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做老师。”当我公布这个想法之后,很多同学踊跃报名,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平时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得过且过的同学也很想体验做老师。心想:他们有这种念头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来改善他们在其他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并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为同学服务的时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因为报名参加第一个尝试的学生有两个,只好让他们划拳决定。最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众望所归地幸运获胜,取得第一个“体验当老师”的资格。另外一位同学没有取得第一个体验的机会,有些失落。
其实,获得第一个体验权的同学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压力之一来自准备的时间,因为第二天就得上讲台表演了,准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压力之二是他被公认为有能力讲好的人,同学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在确定体验的人员和内容之后,我对同学们说:“这只是大家第一次在我的地理课上尝试做老师,接下来还有很多机会。”同时我安慰没有获得第一个登台表演机会的同学,让他认真做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由他来讲。还在课后私下对他说:“为了保证质量,先要把讲解思路或体系写在纸上,在上课之前交给我验收,验收合格方可登台,若有什么疑问可以先问我。课堂的时间很有限,要有对同学负责的态度,目标就两个:即讲清楚和知识点落实到位。”因为这位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不好印象的学生很想在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抓住他的这种心理需求,鼓励他认真准备,给同学留下好的印象。他照做了。
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同学没能达到同学的期望,主要问题是:没有板书,语言表达也缺乏流畅性,教材的解析不太到位。但在让同学做评价的时候,也有同学对其评价不错,我特别表扬了那个给其鼓励的学生,对大家说“由于准备时间有限,第一次尝试上课的同学未能完全如大家所愿,但同学能以博大的胸怀来容纳和鼓励,这点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样的表扬只是想让同学们认知到:相互之间的宽容也很重要。endprint
因为那位被公认可以当好老师的学生表现平平,没有获得第一个体验当老师以展现自己才能的同学更来劲了,果真认真做了准备,并在课前把自己写好的讲解提纲拿过来给我看,我对他说:“希望他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所有的人都讨厌自以为是的人及其行为,如果想要赢得人心,必须要克制这样的行为,不要在你登台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轮到这位同学登台表演了,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和节奏,语言表达也不够流畅,重点内容也不突出,还多用了五分钟时间才完成一个标题的讲解,所以他自己的表现并不像他自己想的那样好,他应该能够感受到这点。从语言表达的不流畅性及板书的不及时和文字的不规整性,他能体会到过程的不容易。但我还是表扬了他的努力,并告诉他,一次体验并不能证明什么,希望将来还有机会为大家带来惊喜。
后来,有更多的同学报名参与当老师的体验,有几位同学还真是当得不错,不仅讲解到位,归纳程度也很高,还很细致,有的小老师还很善于调动其他同学的配合,与平时表现的那种文静、沉默的形象判若两人,在当老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也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原有的种种担忧好像都有些多余。
每一位主动体验做老师的同学无论表现如何,登台前都给予了掌声鼓励,完成之后都给予掌声祝贺。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一些羞怯胆小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体验的队伍中来,小琴就是其中一个,看她准备的提纲不错,可是讲解的时候不知道怎样表达,这是怯场的表现。就在她为自己的表现差感到难过和自责的时候,我动员同学们为她的勇气鼓掌,她后来还通过在作业里夹纸条的形式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在吸收了前面同学的经验之后,后来参与体验的学生一个比一个做得好,我在心里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就在学生轮流体验做老师的这段时间里,教研组要求我开一堂公开课。届时,教研组内的所有老师都要来听我上课。因为学生体验当老师是按计划轮流的,我不能因为要对组内老师开课而中断计划,当我把有老师要来听课的消息告诉轮到体验的同学时,他们显得有些紧张,有放弃的念头,在我的动员和鼓励下,他们愿意迎接挑战,并在上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因为准备太充分,轮到第一个15分钟登台讲解的同学花去了近25分钟的时间,联系了很多的内容,讲得很细致。本来,每一位小老师讲完之后都要提问和评价的,但为了让另外一位准备好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讲解新的内容,只好取消这一过程,这一位同学准备同样很充分,当他们完成讲解时,留给我的时间只剩下一分钟了。来听课的老师本来是来听我上课的,结果是听了学生上的课,我的话不超过10句。之后曾为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感到遗憾,也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导演感到可惜。但为坚持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内容讲完感到欣慰,因为同学的体验也同样重要,相信在他将来的生活中永远不会忘记那时那刻的感觉。
时隔一年之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原来自己所讲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写出标题,90%以上的人都能很快写出,我对照了原来的记录,几乎没有偏差。这足以证明他们对那些自己讲过的知识印象很深。
这些学生现在已经高三了,我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每一次考试成绩,那些曾经在当小老师时表现好的,后劲都比较足,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这一定是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起作用。高考的题越来越灵活多样,从所学的教材中很难找到原型,基本都需要在看到试卷后自己归纳、总结和分析,所以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会学习,尝试着挑战一切陌生的问题。
三、让每位学生每节课上都做小老师
江苏省2011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之后,很多学生都哭了,说自己那么努力,该背该记的都背了记了,平时的试卷也做得很顺利,可是,这份试卷上的内容怎么就那么陌生呢,考完之后一点底都没有。
细看考卷的内容,除了图表、资料比较新之外,只要具备相关的基本技能,即读图、归纳能力,难度系数并不算大,所以总体上是因不熟悉图表资料而产生的恐惧使得基本能力没有得到好的发挥,这不是通过做很多的题就能得到改善的,因为高考的题绝大多数一定是平时没有见过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形成相关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很好的应变能力。我认为上台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并提高这些能力。于是,当学习到难度相对较小的人文地理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懒”,即让学生做小老师。
以前的那种轮流做小老师的活动虽然可以使准备讲解的学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讲解也可以更到位些,但每节课上只有一位学生在讲解中真正受益,其他的同学不是不想听,就是仅仅听进去一部分,很难形成比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像地理这样的学科,在高一阶段,没有选科之前,是不允许学生花很多时间来专门准备的,学生自己也懒于去准备,加上必修1教材的内容比较难,学生学习的信心相对比较弱。如果让学生来讲,不在听或者听不明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可能是零。怎么才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自学,并且有实效。这是我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我采取回顾、导学、互助学习与登台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
回顾是把上一节课的内容用5分钟练习的方式来巩固,问题的设计尽量与新学内容有联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导学是明确新学内容的学习目标,理清知识体系。
互助学习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量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内容多的时候是4人一组,内容少的时候是2人一组,按就近原则分组。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完之后,相互讲解,让没有学到的其他同学通过听,来学习其他的内容。
登台展示是在所有的内容都讲解完之后,通过击鼓传花或者抽签的方式来随机抽出一组同学登台展示。讲完之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这样的课堂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所有的学生都自学和讲解,真正做到动脑和动口相结合;第二,抽签或者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让气氛紧张和活跃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逼着自己认真应对;第三,通过学生自学、互讲、登台展示、老师评讲的过程,学生其实是学习了两遍,记忆相对比较深刻;第四,每位学生负责自学和讲解其中一部分内容,比较节省时间,所以每节课都会有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巩固。
缺点是部分学生会压力过大,少部分学生会适应不良,因为一下子从以前静静听老师讲到各小组成员互讲的声音参合在一起,可以算得上嘈杂声一片。不过,这可以通过引导慢慢适应。
到本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考过试,尚不能用成绩来证明其成效,但当我看到课堂同学们的讲解场面、听到他们争论的声音、表示赞叹的掌声,这种活力四射的课堂确实很令我陶醉,让我忘记要去关注每一个知识点,要去考虑某些知识没有补充而带来成绩不理想的担忧。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我根据以往的试题经验在课堂上补充了超出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会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甚至是被我搅糊涂了。就这样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图-学会读图、试着归纳-学会归纳、试着分析-学会分析,一步一步积累地理知识、地理技能,无论遇到多么生疏的地理问题都会分析,这不就是地理学习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