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山的红路

2016-05-25常发

绿色中国·B 2015年10期
关键词:山茶油塘村农户

常发

滑草项目,漂流景区,传承千年的木榨油技艺,省级非遗钢叉舞……7月18日,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办起旅游节,5000多名游客涌入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因为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每个村民都能分红。

村里办公司,村民当股东,激活生态资源,发展休闲旅游,这是黄塘村在绿水青山跨向金山银山的探索中走出的新路子。村支书廖红俊相告,黄塘“九山半水半分田”,生态虽好,却一度是有名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青山跨向金山,路要怎么走、钱从哪里来、由谁来建设?几大难题绊住了脚步。

面对瓶颈,改革来破题。去年开始,黄塘村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村里成立浙江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创新“资金入股、全民分红”模式,村集体和8名乡贤率先出资,并以3000元一股吸引32户村民入股;分红时,每张门票切出5元作为“环境红利”,平摊到每个村民,真正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黄塘模式”中,让村民受益的理念贯穿始终。“我都快80岁了,每月还能拿1800元工资。”村民廖火土在漂流景区看门,工作清闲,收入却不低。与之相似,到景区打工,在农家乐、民宿店里当服务员等等,仅907人的黄塘村,有近100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工作。

山沟沟里的创富传奇

黄塘村位于常山县东北角,距县城50分钟车程,深邃的山沟沟,有着独特的世外桃源意境:入村口,300余米的花卉瓜果长廊浪漫温馨;梯田里,形态各异的稻草人惹人怜爱。

从偏僻落后的穷山村到如今的致富样板村,黄塘人知道,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功不可没。自2002年担任村支书以来,这位厚道实干的山里汉子,带领全村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孕育生态经济,探索出“山水股份化”经营村庄的黄塘模式。

盛夏时节,黄塘溪的漂流项目特别火爆,80元一张的门票,平均每天卖出300余张,远近的城里人纷至沓来。黄塘溪的蜕变,彻底激活了这个小山村。

就在两年多前,由于长期缺乏保护,村里约3公里长的黄塘溪还是又脏又臭的“垃圾河”。“小时候那清澈的河水咋不见了?”耳畔回响着村里老人的感慨,廖红俊带领全村人开展“五水共治”,集中力量清理河道,并制定村规民约加以保护,终于让黄塘溪重现清丽。

面对一湾清水,廖红俊有了灵感:当下很多地方流行搞漂流,咱村这么好的资源可不能浪费。谁想,质疑接踵而来。“就我们这山旮旯,城里人会愿意来?”“建设漂流项目至少投入300万元,万一亏了怎么办?”……一些村民觉得廖红俊有点“出格”。

“要是安于现状,就永远没有出路。”在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廖红俊把想法和发展前景娓娓道来。最终,村里决定成立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开发资金由村民自愿入股筹集。面对许多观望的村民,廖红俊发动村干部、种植大户、在外能人等带头,又和村干部逐户上门动员,总算凑起260余万元。

“村里一水一木都是大家的,将来漂流赚钱了,没入股的村民也应该拿钱。”廖红俊还提出,漂流项目门票提成分给全体村民。

去年8月,常山首个漂流项目——黄塘村漂流正式迎客,1个月不到就销出4100余张门票,收入20余万元。入股的村民喜不自禁,没入股的人则深深后悔。此时,廖红俊又提出增资扩股,让更多村民得益。为确保农户“零风险”,他还承诺1年内投资10万元以下的散户可随时撤资。

眼下,正值黑木耳菌棒生产期,村民朱水木忙碌在村食用菌栽培基地。“多亏红俊书记帮我建起这个基地,如今在家门口干活,年收入就有两万余元。”他说。

不仅是建食用菌栽培基地,这些年来,廖红俊时常带头推广新种植品种和新技术。无论是毛竹、油茶、茶叶、紫番薯,还是金针菇、秀珍菇、香菇、黑木耳,都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我也曾创过业,深知村民创业致富的艰辛。”上世纪90年代,廖红俊承包了村里连年亏本的170亩茶地,通过改造茶园、购进设备、学习技术,创业有了起色。当时,有些油茶种植户的山茶油销路不通,产品积压。他明知存在风险,仍向村民收购了1万公斤山茶油。谁知没多久,山茶油价格下跌,他一下子损失约两万元。而当他收购的5000公斤山茶油涨价时,他却把差价全补还给农户。

廖红俊还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方式,发动农户参股,与入股农户签订茶叶和茶油销售保护价和价随市涨的协议,实行统一加工、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在他带动下,村里不仅油茶产量年年涨,茶油售价也节节高,每斤平均售价超过35元。“红俊书记的心总是向着大家。”油茶种植户黄土林说。

共同富裕的乡村神话

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齐。原先,山坳上的村民坚决不肯下山居住。如今道路修通,上山下山便利,大家都高高兴兴搬家,黄塘村民真切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美好生活。

村委会公示栏里,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统计数字直线飙升。去年,黄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9400元。

有回乡的游子见此惊叹,就像忽地一夜春风,黑灯瞎火、四野无声的黄塘,千树万树骤然迸发,连那杂草都成了蓬蓬勃勃的春芽,家乡变得我都不敢相认了。这位打拼在珠江畔的乡贤陈新国,心如海潮奔涌,立马拿出80万元无息借给村里扩大投资,在他眼里,家乡的故事,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段伟大的商海创富传奇。

陈新国看好家乡,源于廖红俊贴在村委会办公楼里作为一名党员的公开承诺——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这么拼的村支书,真是不多见。”新昌乡干部付颖驻村黄塘虽时间不长,但已被廖红俊的勤恳细致和任劳任怨深深折服。

黄塘村开建漂流和滑草场时,廖红俊总会抢着试漂和试车。“为试漂,红俊自己被撞得遍体鳞伤,好几次都翻了船。”村民主任陈荣祥回忆,每次廖红俊体验下来,都不提伤痛,而是督促村干部们赶快整改河道,更换质量更好的船。

“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发展旅游、振兴黄塘,拼的就是细节,你一个地方搞砸了,游客不会再来,老百姓也会对你失望。”廖红俊的话,深深地烙印在每位村干部的心里。

“说廖红俊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不如说他是干大事创大业的‘改革牛。”新昌乡党委书记朱开明,亲历了黄塘发展最快的两年。

在朱开明的眼中,廖红俊一直在扮演着披荆斩棘的改革先锋角色,既有远大目标,又能务实工作,“最关键的是,他说出去的话,一定能做到。”

当村民日子渐渐红火时,廖红俊自家的效益却大不如前,一心扑在村里事业上的他分身乏术,山上承包的茶叶和油茶全托给了亲戚照看管理,开在县城的茶叶门店和新昌集镇的超市几近关门。

“黄塘村开了一个好头,摸索出一条全民动员、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好路子。”朱开明欣喜地说,如今黄塘村民纷纷主动扮靓自己的家园,敞开家门欢迎远方的来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正走在一条共富的红火路上。”

猜你喜欢

山茶油塘村农户
江西省新余市推进山茶油专项整治工作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广西首次公开发布山茶油团体标准
山茶油成为现代人的“新食尚”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