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私、度
——创业“三维”思辨之五

2016-05-25张春来

公关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度三维公私

文/张春来



公、私、度
——创业“三维”思辨之五

文/张春来

张春来,男,汉族,1952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民建会员,国际职业经理人。现任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河北唐山曙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同时担任河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客座教授。

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者,曾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省、市、区三级政协常委,省、市、区三级工商联副会长,省民营企业工会会长,《中国工商》杂志社总发行人等职务。其个人曾荣获95年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北省社会主义先进建设者、工商联优秀会员、先进私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的光彩奖章,省经贸委、省科委质量成果奖等。

他同时又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清华、北大等几十所高校和国企、金融等行业进行演讲近千场,关于民营企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野鸡论》《纳银论》《公私论》《承受力论》等60多篇(部)论著,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刊载,在经济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人们不论干什么事,都离不开“公私”二字。或者为公,或者为私,或者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公私兼而有之。弄清其中的是非曲直,对于做人、做事、办企业至关重要。

一味地讲“为公”就好吗?未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曾搞过“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火红的年代”,“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等,这些极“左”的提法和做法,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历史的教训应该汲取。

“为私”就一定坏吗?也未必。就拿私营老板来说,他们办企业是为了挣钱,为了赢利,但毕竟扩大了就业,创造了财富,交纳了税收,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们的功绩也应给予肯定。

凡事都有个“度”。从哲学上讲,“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公也好,私也好,只要在法度允许的范围内,就应该保护和支持,超出了这个范围就违法了,应该反对和取缔。

以上是我对“公、私、度”的简释,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公私融化”是常态

“公私融化”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在“文革”期间,却把“公私融化论”作为刘少奇的“黑六论”之一口诛笔伐。如果翻阅一下当年的报刊,会见到连篇累牍的此类批判文章。这是对做人尊严和社会秩序的肆意践踏。

从实际来看,人们都是在“公私融化”中生活的。就拿母亲们来说,她们对子女的慈爱是伟大的,又是偏私的。说其伟大,是因为她们为了子女舍得一切,受苦受累,心甘情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保全子女。说其偏私,是说她们对子女的爱胜过天下任何孩子。然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母爱,才养育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力资源。假如母亲们对孩子都不养育,推给社会,社会将不堪重负,不知会混乱到什么地步。本文所例举的仅仅是 “公私融化”的一个方面,而这种“融化”现象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可以说,“公私融化”是正常社会状态所必须的,社会和谐需要 “公私融化”。

就私有经济而言,不能正确认识“公私融化”现象,就无法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一方面,私营企业既然是私有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要获得私人利益,否则,他为什么要担惊受怕、吃苦受累去办企业呢?并且企业没有利益能存活下去吗?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又必须造福于社会,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否则,国家何必多此一举倡导私营企业呢?基于上述认识,可以说,私营经济是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相融合的产物,二者缺其一便产生不了私营企业。现在看来,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是“摸”对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私营经济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示着广阔的前景。

我也这样想过,私营企业家是“融合家”。一方面,企业与社会需求、与民众需求相融合,才会有企业的利益,这是对外的“公私融化”;另一方面,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融合,“你发财,我发展”,这是对内的“公私融化”。有了内外两大驱动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

把握公、私之“度”

如前面所述,公、私是可以融化的,但这种融化有一个“度”,叫“法度”。超出法度允许的范围,“私”不再是“公”的“有益补充”,而是公共利益的破坏者,“法”必须走出来给予惩处,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私有经济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绝大多数是奉公守法的,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报刊和有关资料上,也经常见到极少数人有偷税漏税、造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对这些行为的姑息,意味着对人民的犯罪,意味着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为私的法度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关注。为公的法度却往往被忽视。因为人们怀着一种尊敬、赞誉的心态看待奉公行为,很少有人去分析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举个例子:2003年“非典”期间,我向社会捐了一笔款。曙光集团工会随即向企业发出通知,要求员工向董事长学习,每人捐款200元。对这种做法我当然持反对态度。我个人捐款出于自愿,也是量力而行的,如果对员工硬性摊派,甚至在工资中扣除,就“变味了”,严格意义上说是违法的,长期下去员工们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由此,我联想到,捐赠慈善事业、工资分配中的奖惩、临时的加班、企业规章制度等,都需要讲法度,克服随意性。国人讲“情、理、法”,任何“情、理”都要合法,越过了法度,就是违法。

在曙光集团,一直倡导“六种人 ”的理念:“大公无私是伟人,先公后私是能人,公私兼顾是智人,先私后公是常人,损公肥私是小人,公私不分是坏人 ”。伟人不谋己利,而为天下利,他们思想崇高,行为自律,为人们所崇敬。“能人 ”、“智人”、“常人 ”,虽然各有其私,但都在法度范围之内,理所当然地受到保护。“小人”、“坏人”其行为常常超越“法”的限度,必须予以教育或打击。这“六种人”,是以公、私为界限划分的,这个思想认识体系,也包含了法制观念。

践行“以党为本,私企不私”的理念

我在创办企业不久,便提出了“以党为本,私企不私”的理念,这是正确处理 “公、私、度”关系,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原则和必然选择。

1984年我刚创办企业时,私企与国企相比,享受的是“劣等国民”的待遇,就连使用的发票也是丙字号的,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能入账,我对此一度困惑不解。针对问题,经过认真学习,反复思考,终于解开了思想“扣子”,明确了两点:一是坚持“以党为本”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营经济一定会得到公正的待遇。果不其然,原先的预想终于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二是“私企不私”的精神。意思是说,在法度范围内,私企是私有的,但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此,我曾撰写了一篇《野鸡论》,把私企比作能够为国家下金蛋的“野鸡”,言道:“野鸡们最大的责任就是为国家多缴纳税收,为社会多创造财富,为人们多提供就业机会,就是让职工过上一天更比一天强的好日子”。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今天社会的繁荣,也有私有经济的一份贡献。

对于“以党为本,私企不私”的理念,有的朋友是不赞成的,他们说:“以党为本的信念应该坚持,但‘私企’就是‘私’的,怎么又说‘不私’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他们孤立地而不是辩证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老子的《道德经》中这样说:“天长地久,天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长生,地永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生而永久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生存,所以才能够长生。”“置自身度外反而保全自身生存。不正因为它无私吗?所以反而能够成就它自身。”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人,能有这样辩证的思想是很不简单的。悟透这些道理对今天办企业也十分重要。办企业首先想的不是赢利,而是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企业才能得到利益;企业不是为了自己生存,而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好,企业才能长久生存。这是因果!是规律!

正确把握“公、私、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数成功企业已做出了雄辩证明,我对此深信不移。

猜你喜欢

法度三维公私
国学赏析
非公担当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畏法度与能自律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素养考查有法度——也论2015年全国文综卷高考历史命题特点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规范公私合作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