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新闻报道》课堂教学实录
2016-05-25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特级教师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特级教师 吴 勇
《学写新闻报道》课堂教学实录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特级教师吴勇
[摘要]《学写新闻报道》是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内容。教学《学写新闻报道》按照认识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实践新闻报道——写作新闻报道——讲评新闻报道的顺序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儿童了解新闻报道的言语特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知识,能尝试写作简单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新闻报道课堂教学实录
目标预设
1.让儿童了解新闻报道的言语特点。
2.引导儿童掌握新闻报道基本知识,能尝试写作简单的新闻报道。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识“新闻报道”
师: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新闻吗?
生1:讲的是南京发生的事情。
生2:讲的是我们夫子庙小学里举办的活动。
师:说得不错,还差一个关键要素。
生:说的是最新发生的事情。
师:说得好,“最新”是新闻的生命力。知道吗?将这些新闻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在报纸上,发布在电视和广播里,这就是新闻报道。知道新闻报道都是什么人写的吗?
生:记者写的。
师:想当记者吗?那可是无冕之王哦!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记者,学习写新闻报道!(出示PPT)
第二板块:了解“新闻报道”
师:新闻报道是文章,我们课文也是文章,这文章与文章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出示课文《天火之谜》的图片,略)学过这篇课文吗?主要讲的是——
生:讲的是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实验”证明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的故事。
师:正确,课文是作家写的!可是到了新闻记者笔下,会怎么来写这件事?(出示PPT)
“上帝的怒火”纯属无稽之谈
——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
7月23日下午4时,被视为“上帝怒火”的雷暴,被科学家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大教堂顶上通过“风筝实验”实验证明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当天下午,暴雨将至,富兰克林在教堂顶上将一只拴着细铁丝的风筝放上天空。风筝线是由麻绳做的。他还在麻绳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它们的接头处系上一把铜钥匙。当风筝掠过一片乌云时,麻绳上面的纤维都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风筝掠过一片乌云,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用手指靠近铜钥匙,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风筝实验”向世人宣告,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当天见证“风筝实验”的有美国科学协会的科学家、富林克林的儿子威廉、波士顿大教堂主教以及当地数百名科学爱好者。
▲对比标题
师:新闻标题和课文标题有什么不同?
生:新闻报道有两个标题。
师:对,上面的叫正标题,下面的叫副标题。如果你是读者,看了正标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感到好奇怪,“上帝的怒火”是什么?
师:对呀,正标题就是让你产生疑惑,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出示:正标题吸引眼球)如果你是读者,看了副标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1:天火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生2:富兰克林是怎样用“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
师:对呀,这就是本篇新闻报道的看点!(出示:副标题揭示看点)孩子们,这就是——新闻标题(出示)有了好的标题,新闻报道就成功了一半!
▲对比导语
师:这是课文的开头,(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略)可是写成新闻报道,开头变成了这样——(出示)
7月23日下午4时,被视为“上帝怒火”的雷暴,被科学家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大教堂顶上通过“风筝实验”实验证明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师:作为读者,从这短短的开头读出了什么?
生1:我读出了时间——7月23日下午4时。
生2:我发现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波士顿大教堂顶上。
生3:我知道了新闻人物是富兰克林。
师:时间、地点、人物——这是新闻的三要素。
生:我读出了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来证明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师:这是在概括事件。
生:我知道了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师:这是在揭晓结果。孩子们,新闻报道的开头虽然短小,但是必须——(出示)交代要素,概括事件,摊出结果,这一段就是——(出示)新闻导语。
▲对比主体
师:同样是写“风筝实验”,课文和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出示,略)
生:课文要比新闻报道详细得多!
师:不错,我们再将这两个片段中关于“风筝”的文字抽出来比一比:这是课文中的描写——(出示),谁来读一读?
生:“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师:这是新闻报道中的片段——(出示),谁再来读一读?
生:“风筝掠过一片乌云,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用手指靠近铜钥匙,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
师:对比这两个片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新闻报道叙述事情非常简洁,没有生动的描写。
师: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将笔墨集中在主角身上,同时叙述又不能太冗长,必须做到简练清楚。(出示)瞄准主角,叙述简练。这就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
▲对比结语
师:这是课文的结尾——(出示,略)讲了些什么?
生: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师:说的都是未来!可新闻报道只能说当时情况,看看它又是如何收尾的?(出示)谁来读一读?
生:“当天见证“风筝实验”的有美国科学协会的科学家、富林克林的儿子威廉、波士顿大教堂主教以及当地数百名科学爱好者。”
师:同样是结尾,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说的是事件的未来进展,而新闻报道却在补充交代当时的情况。
师:对呀,新闻报道的结尾总是在——补充说明相关情况,这就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结语。孩子们,一下子学了这么多知识,是不是有些乱了?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出示,学生齐读)
新闻标题要抢眼,直指看点引读者。
导语说事要总揽,三言两语结果摊。
主体对准主角写,叙述表现不枝蔓。
结语再把相关补,读者一定把你赞。
第三板块:实践“新闻报道”
师:新闻报道怎么写,了解了吗?我们来现场测试一下!(出示)这是一组新闻报道的标题,你能从中找出正标题和副标题吗?
生:我觉得正标题应该是“篮球场上的拼搏”!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哪一场篮球赛没有拼搏?我觉得这个标题不能吸引眼球!
生2:我觉得“我市第9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可以做正标题。
师:说说原因吧。
生:结果怎样,大家都想知道!一看题目,就想接着往下读!
师:真厉害!我赞同你的意见!那么副标题呢?
生1:记一次激烈的篮球比赛!
生2:我觉得不对,作为普通的作文题目还可以,但作为新闻报道的副标题,一点看点都没有。
师:那最有看点的副标题是哪个?
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师:同意吗?那我们的这篇新闻报道就有标题了!(出示,学生齐读)
我市第9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
——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师:这是这篇新闻报道的四个部分,看看哪是导语部分,哪是主体部分,哪是结语部分。(出示)
生:第三部分是导语!
师:愿闻其详。
生:第三部分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新闻事件以及事件结果,符合导语的要求。
生:第一部分是主体,东城小学是冠军,应该成为新闻主角,这一段就是写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的。
师:说得好!
生:我觉得第四部分也应该是主体,这部分写的是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的表现,尽管是亚军,也应该是新闻主角。
师:我同意!不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都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那么谁先谁后呢?
生:我觉得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应该排在前面,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作为亚军,就得排在后面!
师:不错!剩下的第二部分自然就是新闻报道的——
生:结语!
师:看看,这结语补充说明了什么?
生:补充交代了这场球赛参赛球队数量,还有第三名和第四名的获奖球队。
师:看看,这一篇新闻报道就出炉了!(出示下图)
孩子们学得真不错!看来写好新闻报道的要诀已经熟烂于心了!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出示,学生齐读)
新闻标题要抢眼,直指看点引读者。
导语说事要总揽,三言两语结果摊。
主体对准主角写,叙述表现不枝蔓。
结语再把相关补,读者一定把你赞。
第四板块:写作“新闻报道”
师:掌握写好新闻报道的要诀,现在就可以当个小记者了。瞧瞧,机会来了——(出示)谁来读一读?
生:最优秀的小记者们,你们在哪里?《金色校园》关注新鲜的校园活动信息,推介校园新人新作。只要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只要你会写新闻报道,我们就欢迎你加盟!
师:想成为小记者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我们就来现场考察一下吧?(出示)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任选其中的一项来完成一篇新闻报道。
(学生独立写作)
第五板块:讲评“新闻报道”
师:经过半个小时的写作,同学基本上完成了这篇新闻报道。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够成为——小记者!(出示)这次比拼我们分成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拼标题。
师:请回忆一下,对于标题,我们提出要求是——
生:正标题吸引读者,副标题直指看点。
师:(出示)谁是盛雅男?骄傲地读出你的新闻标题!(盛雅男读)说说看,你的标题为什么能够入选?
生:我觉得正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副标题能够展现出这篇报道的看点。
师:因为你理解了新闻标题的内涵,所以你的标题引人入胜!我们再看看下面两个标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生:第二个标题中正标题没有问题,副标题只出现了“男子第一名诞生了”,没有提到男子第一名是哪个班级。
师:我们就是五(7)班的同学,都知道第一名是我们班,可是其他读者不知道呀。
生:而且女子第一名也是看点,却没在副标题中出现。
师:作为小记者,首先要客观,不能因为获胜者不是自己班级,就不去报道。我们再研究一下第三组标题。
生:我觉得正、副标题应该交换位置。
师:说出你的理由。
生:安南感叹:“世界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只要一读立马就会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勇敢的声音”是谁的声音?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为什么要这么说?
师:所以副标题改成正标题是非常合适的。
生:“艾滋病小斗士”逝世,就是这篇新闻报道的看点,做副标题恰到好处!
师:这样的修改让人心服口服,我想犯错的小作者心里也会非常感谢你。请大家切切牢记:新闻报道的正标题一定要——
生:吸引读者!
师:副标题必须——
生:直指看点!
第二个环节:拼导语。
师:拼过标题,下面我们该拼什么?
生:拼导语。
师:新闻导语的要求是——(出示)
生:交代要素,概括事件,揭示结果。
师:优秀的导语在哪里?(出示)
请陈卓妍和单雨欣同学上台读读自己的导语!(两学生分别读)导语好在哪里?
生:两条导语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清楚了,而且导语中概括了新闻事件,并说出了事件的结果。
师:再看看一位同学的导语——(出示)有什么问题?
2001年6月1日,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生:只有结果,没有事件过程。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恩科西什么而死的?这才是这篇新闻报道最想让读者知道的!
师:掌声响起来!看来新闻导语虽然很短,但是一定要——
生:交代要素,概括事件,揭示结果!
第三个环节:拼主体。
师:下面我们进入新闻主体比拼的环节,要求是——(出示)
生:瞄准主角,简述表现。
师:我在批阅大家的习作时,发现有两位同学的导语最能体现这样的特点。掌声有请周雨桐同学。(出示,略。学生读)
生:“五(7)班的男生因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跳绳时个个精神饱满,能很快进入状态,虽然中间有间隔,但间隔的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最终一共跳了206个,位居全年级第一。五(3)班的女生们因在赛前做了许多准备,跳绳时能够保存体力,甩绳力度均匀,为此位居全年级第一。”
师:掌声有请李文茜同学——(出示出示,略。学生读)
生:“因为患有艾滋病,9岁那年,小恩科西上学遭到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由于媒体的干预,他才顺利地背上书包走进学校。恩科西得知自己身体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更努力地面对生活。他曾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他反复呼吁:“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孕妇提供药物,并且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他们需要被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不会传染。”他的每次演讲都震撼人心。”
师:这两段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生:瞄准主角,简述表现。
师:可是,在这一个环节,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习作,我们大家都来帮帮这位小作者吧!(出示)
生1:我觉得作者没有瞄准主角来写,将第二名、第三名都写了,主角的地位没有凸显出来。
生2:因为写了其他获奖者,所以主角的赛场表现几乎没有描述。
师:这两位新闻评论员很专业,一下子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这篇新闻报道中,新闻主体的写作环节出的问题最多,希望大家在下面的修改中切记——
生:瞄准主角,简述表现。
第四个环节:拼结语。
师:现在到了最后的环节——
生:拼结语。
师:新闻报道的结语要求是——
生:相关情况,补充说明!
师:一篇新闻报道,相关的情况很多,到底应该“补充说明”些什么呢?看看这两篇——(出示)请熊英吉上场!
生:“在恩科西去世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都非常痛切。”
师:这样补充,对这篇新闻报道有什么作用?
生:两位名人的痛切,更说明了恩科西抗击艾滋病魔的榜样作用!
师:这样的补充必不可少,让这篇新闻增色不少,掌声鼓励他!再请寇明睿登场——(出示)
生:“另外获男子第二名的是五(3)班,第三名的是五(1)班,女子第二、三名分别为五(5)、五(4)班,其差距很小,双方实力相当,值得一看。”
师:这样的补充有必要吗?
生:有必要!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知道了比赛的整体情况。
师: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补充说明的,大家看行吗?(出示)
当时,在场的还有各班的班主任,体育老师刘老师、金老师……
生:不行,因为读了这条新闻,不知道体育老师刘老师、金老师是谁。
生:我觉得也不行。这条补充说明,好像与跳绳比赛关系不大!
师:都是补充说明,为什么这个就不行呢?
生:因为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需要。
师:读者需要,说得太好了!新闻就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才是新闻报道的上帝!孩子们,现在知道结语部分要“补充说明”些什么了吧?
生:明白了。
师:孩子们,在比拼中,自己赢了几局?全部通过的,为自己鼓鼓掌!还有环节没有通过的,再改一改,相信你也可以当一个出色的小记者!这堂课就要结束,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写好新闻报道的要诀——(齐读)
新闻标题要抢眼,直指看点引读者。
导语说事要总揽,三言两语结果摊。
主体对准主角写,叙述表现不枝蔓。
结语再把相关补,读者一定把你赞。
(责编韦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