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为“病联”坦然认错
2016-05-25
2016年 4月 29日晨 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
陈忠实先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曾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陈忠实先生的光辉历程中,还有一段令人钦佩的“楹联情结”。
据2011年9月15日《华商报》记者吴成贵报道,在西安一家老字号餐饮店,很多人都对门前一副署名陈忠实撰写的对联津津乐道,联文是:
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
八十载沧桑不改原汁原味葫芦头。
这副联的确是陈忠实先生亲笔撰写。但报道说,楹联悬挂以后,有人津津乐道,也有人“挑刺”,说是有不少“小毛病”。
给陈忠实楹联挑刺者,是来自陕西户县热电厂中学的姚格。姚格是一名楹联爱好者。他认为,这副联有“三病”,即:“联尾病、失对病及失替病”,并存在个别语法上的不准确。“对联有铁律,即上下联的尾字声韵为上仄下平。”姚格指出,该副对联上联尾字“生”与下联尾字“头”都是平声,犯了大忌。同时,对联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同样要平仄相对,一旦违反规定就是“失对”。对联中“替”和“改”都是仄声,加上都是平声的“生”与“头”就是“失对”的“证据”。另外,上下联各自内部平仄安排要按照两个音节或语法节奏依次交替,不能连续出现平声或仄声,违反这个规定就是“失替”。
对此,时任西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的张斌礼先生认为,陈忠实的这副对联是有些小问题。中国传统对联讲究很多,如果不是结婚等临时用、可能会流传的对联,格律上要求还是要符合规范的。
“哈,古典这块一直都是我的弱点。我虚心接受批评。”当时,华商报记者拨通了陈忠实的电话,接到记者的电话后,陈忠实在电话那头爽朗地指出了自己的缺点,并对姚格的“挑刺”表示欢迎,他还委托记者转达他的谢意。
陈忠实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在古体诗、对联等方面,他只能做到基本对仗,中间的诸多动词、形容词的讲究,尤其是平仄规律,他记不住,也始终把握不好。对于一些即兴之作,更是可能存在相对大的问题。所以,在这块上,他只能做到让人读起来顺口,不别扭。
“欢迎挑刺,一起提高。”在采访最后,陈忠实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读者关爱的谢意。
如今,陈忠实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回忆这段往事,他那肯于认错,谦虚和蔼的态度,值得我们永远敬佩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