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曾以一联“戏赠”钱钟书
2016-05-25
据新华社消息,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钟书夫人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先生的对联
杨绛先生先后出版发表过多部小说散文等,并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一直荣登近年的畅销书榜单。
在该书附录部分,有一件杨绛先生的墨迹,这是杨绛先生不多见的楹联作品,是他题赠给钱钟书先生的。联语是:
中书君即管城子;
大学者兼小说家。
戏赠“管”“城”作者
杨绛壬申四月
她自己注释说:“‘中书君’‘管城子’都是‘笔’的别称。《管锥编》《围城》二书作者的笔名是‘中书君’。”
众所周知,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即是联中所提到的《管锥编》和《围城》了。杨先生将钱钟书戏称为“‘管’‘城’作者”,既符合实际,也趣味十足。更有趣的是,钱钟书先生果真有个笔名,就叫“中书君”。
如杨先生所说,“中书君”和“管城子”都是我国古代对毛笔的代称。两个典故都和秦始皇与传说中创造了毛笔的蒙恬有关。韩愈《毛颖传》曾记载:“聚其族而加束缚写,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城,号管城子。”秦始皇曾封蒙恬于管城,并累拜中书之故,后人别称笔为管城子或中书君。
如今,钱先生、杨先生均斯人已逝,回顾这副题联,寄托的浓情仍未减去。杨绛先生曾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沉痛悼念著名作家杨绛先生
真学者,居围城,著译等身,但有平心开绛帐;
女先生,安本分,贤仁养性,更无欲念愧钟书。
陕西 郭 健
谓才女,谓贤妻,千篇故事犹新,多讲述围城内外,人生边上;
尊大家,尊学者,数部美文还在,唯叹息梦笔难留,绛草已枯。
河南 葛永红
寿逾期颐又五年,任风雨沧桑,与世无争,与人为善;
光昭日月可千古,留文章学问,遗言不朽,遗德流芳。
山西 温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