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切问
2016-05-24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古之人学问皆出于仁。今之人做学问,能有类似心愿者谁?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2013年9月首届福建省“书香之家”获得者)2015年10月出版学术随笔《博学切问》,其中作了一副对联:
文以载道,但凡闲邪可存诚,便是尊德性;
理必引证,唯有格物能致知,所谓问道学。
横批:
博学切问
本文主要探寻三个问题:学问者谁?学问何事?学问为谁?
周昌乐,世称乐易先生,苏州人,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先后被多所高校聘为文、理、工、医、哲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自幼学习传统国学,精通易理,深谙禅法,承继圣道,开设有“跨界论道”通识课程,是“乐易心法”创始人,乐易读书活动倡导者。长期从事智能科学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引导民众健康幸福生活。
《博学切问》一书兼顾学术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按照易卦陈列,分为八个部分(各8篇):学问踪迹、语言探微、心脑科学、机器智能、音乐审美、国故新知、禅学蠡测、诗文拾零。“学问踪迹”,讲述的是有关作者求学、读书和治学之进德修业历程,诸如读书生涯、导师纪念和学术兴趣方面的内容,有些体现在收录的访谈之中。“语言探微”这部分随笔,从文字到话语,从形式到意义,从现象再到哲学,都有涉及。“心脑科学”主要收录了会对民众生活产生影响的一些心脑科学前沿话题,也包括人文学者应该关注的哲学实验方法介绍,读起来会稍微艰涩难懂一点。不过,21世纪是心脑科学“化成天下”而“照于四方”的时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多少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还是非常有益的。“机器智能”则是作者长期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这里收录的都是一些比较通俗有趣的部分,譬如“机器能否超越人类”这样的话题。“音乐审美”应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内容,收入在这部分的随笔,主要是关于音乐、包括古琴音乐的一些研究心得。音乐“中正而志行”,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有关音乐科技研究的最新动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白如何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来为我们培养儿童素质、陶冶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等提供指南。
这是先生继《无心的机器》之后的第二本通俗著作。跟平常面向公众做讲座、谈读书时一样,他生动风趣的语言、深邃浩瀚的思想、仁爱天下的胸怀,无不打动读者,令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神圣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