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的时间上哪儿去了
2016-05-24裘山山
经常觉得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但追究起来,会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比以前省时省力多了,不信举例。
比如家务这一档,过去换洗被子,要花一天时间。早上拆了洗,用去两小时,光拧干就得十分钟,然后晒干,然后缝。缝被子之前先要铺被子,一层被里,一层被褥,一层被面,三层加起来很厚,用针穿透需要苦干加巧干。缝一床被子在我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有一次不留神和床单缝到一起了,只好拆了重缝,往事不堪回首。现在呢,被套取下来丢进洗衣机,晒干了套回去,省下多少时间?
再说做饭,过去做饭,淘米下锅后就守着,沸腾了水收干了开始焖。因为是煤炉,害怕焖糊,就得不停地倒腾,起码耗时四十分钟。现在呢?米放进电饭锅一按按钮就行了,省下多少时间?
生活之外,说说写作。过去写一个中篇,五万字的话,写一遍,改一遍,抄一遍,再改一遍,再抄一遍,5×5=25万字,其工作量相当于一个长篇。有了电脑,写一遍就行了,即使要反复修改,也不需要做抄写的重复劳动了,省下多少时间?
有互联网之前,写完小说还要打印出来,窸窸窣窣也得一两个小时,碰上卡纸了还得折腾修理,弄得满手油墨。打印好了装信封写地址去邮局,贴一堆邮票才完事。现在呢,打开邮箱一点就OK了。省下多少时间?
过去写作中需要查资料,搬个凳子在书架上爬上爬下,翻这本找那本,有时为了查证某一句诗是某个诗人的,或者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得花上大半天时间。现在呢,只要用谷歌或者百度,哪怕你只记得半句也能迅速找到出处。省下多少时间?
还有编辑工作,过去我编稿子先用红笔在纸上编辑,删改得“血流成河”,甚至看不清楚重抄一遍,然后送到印刷厂,工人一个字一个字检字排版,再打样出来一次次校对,最后出胶片……现在呢,编稿排版都在电脑上,编辑编好了稿子发给主编审,主编审完了交给排版,不见一张纸就完成了,省下多少时间?
工作之外说说出门。过去最快就是坐火车,去北京,两天,回杭州,三天。在火车上慢腾腾地晃。现在呢,坐飞机当天来回都没问题,火车也提速很多。而且过去出门,订票是个大事。不好订的票要托熟人找关系,好订的票也得到售票厅排队。
现在呢?打个电话就行了,人家送上门来。甚至只要知道航班号,不要票也可以先出门。省下多少时间?
出门之外说说通信。过去跟家里或朋友联系一次,要拿一个晚上来做这件事,摊开信纸写信,写不好重写,写完贴上邮票,第二天送进邮筒,过个十天半月才能得到回音。寄包裹就更麻烦了,先找块布缝包裹,留个缝儿让邮局检查,然后带着针线去邮局,排队,填单子,检查完后,再把留的缝儿缝上,不是一般的麻烦。后来总算有了纸盒,但仍免不了排队等候,而且邮局的人永远没有笑容,你去寄东西都是你求他。现在呢,和父母朋友联系,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瞬间就有了回复。寄包裹也是,打电话给快递公司,人家就上门了,你随便用个纸袋装上就行,人家会负责给你包好,而且两三天就送到了,省下多少时间?
还有很多很多事例,我简直罗列不过来。比如你想吃核桃有人给敲开,直接卖核桃仁;你想吃柚子有人给剥皮,直接拿回果肉;你想吃萝卜丝,有人给你切好……总之一句话,现在的生活的确方便了很多很多,为我们省下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问题是,省下的时间上哪儿去了?
我们依然吃三顿饭,睡一次觉,穿一身衣服,谋一个职业,养一个孩子,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很忙?为什么我们看书还不如以前多了?见朋友也不如以前多了?甚至,写作的时间也不如以前多了?
我反思了一下,在我,省下的时间,一部分用来上网了;一部分用来看影视剧了;一部分用来玩手机了。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参与社会活动了,尽管拒绝了很多,依然掺和了很多。光是耗在路途上的,就不知有多少时光,飞机再快,也架不住一个月飞几趟啊。
这么一反思,有些惭愧。
我希望以后的日子,能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做最想做的事,不然的话,真对不起社会进步为我们提供的便利。
(《往事细雨中》,裘山山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责任编辑:黄孝阳、汪旭,定价: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