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在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5-24赵平
赵平
【摘要】 目的 应用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治疗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 讨论单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0例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经脐单穿刺孔组(单孔组, 380例)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组(双孔组, 420例), 行腹腔镜鞘突高位结扎术, 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100.0%治愈, 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优于双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手术切口小、美观、疼痛小等优点, 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手术;小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31
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鞘状突的闭塞不全, 使鞘突管保持开放是主要病因[1]。手术年龄一般在1岁左右, 目前国内腹腔镜治疗普遍采用双孔法, 即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2, 3]。手术微创化是发展方向, 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手术更具有优势。本研究选取本科住院的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 通过应用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治疗, 比较两者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3年7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单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共800例。随机分为单孔组(380例)和双孔组(42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手术
1. 2. 1 术前准备 术前12 h开塞露通便, 6 h禁食, 4 h禁水, 30 min排空膀胱。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手术方法 患儿均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仰卧头低脚高位。单孔组取脐部切口约5 mm, 开放入路进腹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 建立CO2气腹, 维持压力8~1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 切开皮肤约1 mm置入带线雪橇针至内环口上方腹膜外, 向内绕内环口内半圈在腹膜外做潜行分离, 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后穿透腹膜将缝线留置腹腔, 原路退出雪橇针至腹膜外。向外绕内环口外半圈在腹膜外做潜行分离于缝线留置腹膜戳孔进入腹腔, 勾取缝线自切口带出体外完成环扎。鞘膜积液者于阴囊皮肤无血管区穿刺抽出积液。双孔组脐部切口同前, 另于脐旁左侧5 cm处作5 mm切口, 置入戳卡和器械辅助完成内环口结扎。术中常规探查对侧内环口, 如发现内环口开放存在隐性疝, 有术后出现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的可能, 以相同术式结扎。
1. 3 疗效判断标准[4] 治愈:术后症状消失, 伤口甲类愈合;好转: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 切口个别有排线反应;无效:术后症状未消失。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术中相关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手术均成功完成。在对侧隐性疝情况、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术后疗效情况 两组的治愈率均为100.0%, 无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鞘膜积液发病率为1.0%~2.8%[5], 男孩居多, 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区无痛肿块, 透光试验阳性, B超可明确诊断。而腹股沟斜疝约占腹外疝的86%~90%。两者有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当鞘状管闭塞出现异常时鞘膜腔与腹腔相通, 由于鞘突管较为细长, 积聚在鞘膜腔内的腔液不能返流回腹腔, 导致鞘膜积液。根据其所处的部位, 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6];若腹腔内容物通过鞘突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 即形成腹股沟斜疝。
1994年, Janetschek率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7]。因其微创、安全、有效逐渐广泛应用。腹腔镜可探查对侧是否存在隐性疝, 隐性疝患儿临床症状轻、体征隐晦, 一旦发作增加二次手术的痛苦及花费。目前小儿隐性疝发病率为20.0%~45.7%。本研究发现:单孔组对侧隐性疝的发生率为40.5%, 双孔组为3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探查对侧隐性疝是必要的, 可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随着技术提高和微创器械的改良, 腹腔镜手术方式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 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发展到经脐单孔双通道或三通道, 及文章中采用的经脐单戳卡穿刺一针法[8]等方法。两孔法仍需要器械辅助完成结扎操作, 这将会影响手术时间和美观。经脐单孔法术口创伤轻微, 简便了手术流程, 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 单穿刺孔腹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临床热点[9]。其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方面优势如下:①术中基本无出血, 术后患儿康复快, 住院时间短, 相应的住院费用下降。②仅脐部单穿刺一针内环口个体表位置经皮肤穿刺鞘状突结扎, 术式更为简洁、微创。③手术仅经脐穿刺, 微创切口小且隐藏于脐皱褶中, 恢复后无瘢痕, 美观性强。
综上所述, 经脐单穿刺孔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引起的相关问题, 具有切口小、疼痛小、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值得在小儿外科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施诚仁, 李仲智.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56-358.
[2] Wang DJ, Qiu JG, Fang YQ, et al. Laparoscopic extraperitoneal repair of symptomatic hydrocele in children: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with 73 surgeries. J Endourol, 2011, 25(6):1221-1225.
[3] Tsai YC, Wu CC, Yang SS. Open versus Mini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for children: aprospective comparative trial with midterm follow-up evaluation. Surg Endosc, 2010, 24(1):21-24.
[4] 谢云峰.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四川医学, 2010, 31(9):1294-1296.
[5] 高翔飞, 贺清明. 睾丸及精索鞘膜积液的新疗法.延安大学学报, 2008, 6(3):68.
[6] 张柏, 葛军涛.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 中国微创外科学杂志, 2012, 12(5):438-440.
[7] Martin K, Emil S, Laberge JM. The value of lapar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bdominoscrotal hydroceles. J Laparoendose Adv Surg Tech A, 2012, 22(22):419-421,
[8] 汪自力, 王德娟, 方友强, 等.经脐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临床疗效.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2011, 5(1):33-36.
[9] Jeon HG, Kim DS, Jeoung HB, et al. Pediatric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partial nephrectomy: initial report. Urology, 2010, 76(1): 138-141.
[收稿日期: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