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对比

2016-05-24王世伟李锋黄定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5期

王世伟+李锋+黄定波

【摘要】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4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 研究组施行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颅内肿瘤;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between neurologic surgical key hole operation and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mic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tumors. Methods A total of 40 intracranial tumor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microscopic surger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neurologic surgical key hole oper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mea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0.05), and higher cur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eurologic surgical key hole operation shows all better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microscopic surgery,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tumors; Neurologic surgical key hole operation;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microscopic surgery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症,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颅内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 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探讨也得到重视[1]。近年来, 采用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锁孔手术是利用颅内自然解剖缝隙, 经较小切口与骨孔开颅而进行的颅内肿瘤切除术式, 同常规骨瓣开颅术相比, 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开颅面积小、对正常脑组织及周围血管神经干扰小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颅内肿瘤的优选方式[2]。本次研究选取4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9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 (46.7±10.3)岁, 经CT检查发现患者中颅内肿瘤直径2.0~4.4 cm的有23例, 4.5~6.4 cm的有12例, ≥6.5 cm的有5例;根据肿瘤位置划分, 其中动脉瘤13例, 胶质瘤7例, 神经鞘瘤6例, 脑膜瘤5例, 垂体瘤5例, 其他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严重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他位置原发癌症脑转移等。所有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0例。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全身性检查和准备, 一般采取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 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瘤体性质以及其身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手术方案。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使其处于仰卧位, 抬高头颅转至对侧20~40°并后仰10~15°, 在眉弓中外2/3位置作切口, 注意保护眶上神经, 接着用骨钻钻孔, 磨除骨孔眶缘内层骨质, 达到扩大术野器械操作空间的效果。根据患者手术方案进行眶上锁眼入路、大脑半球间锁眼入路、颞下锁眼入路、经皮质-脑室锁眼入路, 联合应用显微镜和内窥镜在开颅窗内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 手术完成后, 对患者头皮进行常规缝合, 不置引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肿瘤切除, 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致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3.2)min长于研究组(56±2.7)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306.3±8.6)ml多于研究组(212.0±7.3)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 治愈11例(55%), 致残6例(30%), 死亡3例(15%);研究组患者中, 治愈17例(85%), 致残2例(10%), 死亡1例(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2例, 颅内积水1例, 应激性溃疡2例, 肿瘤复发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仅有肺部感染患者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其主要致病因素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先天性肌层厚度发育不完全。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不太理想, 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3]。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在降低患者颅内压的情况下利用脑室中的自然缝隙和显微镜将肿瘤切除, 其随着手术的深入视野扩大, 肿瘤位置明确, 借助显微镜可对肿瘤部位进行彻底切除。该方法在手术过程中脑组织暴露面积小, 使正常脑神经和血管得到很好保护, 患者痛苦小,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4, 5]。

本研究中本院选取40例已确诊为颅内肿瘤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研究组选取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结果分析可得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极大的降低了手术的危险性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治疗效果方面, 对照组治愈率为55%, 致残率为30%, 死亡率为15%, 研究组治愈率为85%, 致残率为10%, 死亡率为5%, 两组比较研究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 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术后并发症方面, 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而对照组中则出现了2例肺部感染、1例颅内积水、2例应激性溃疡、1例肿瘤复发, 可见研究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相比,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愈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原正.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69例颅内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生物技术世界, 2015(5):43.

[2] 万经海, 赵兵, 李长元. 锁孔神经外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1, 28(5):342-345.

[3] 高洪波.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4(25):3370-3371.

[4] 林晓风, 舒航, 李照杰, 等. 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4, 27(3):76-77.

[5] 邓志鸿, 田新华, 黄延林, 等.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87例分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 15(3):125-126.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