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职工形势任务教育工作要突出四个转变

2016-05-24吴波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任务形势新常态

吴波

摘 要 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形势持续下滑,煤炭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职工队伍的思想变化波动较大,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因此新常态下,形势任务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常态 形势 任务 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1

一、教育重点由关心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向关注关心员工的思想状态转变

2012年以前,煤炭市场形势比较乐观,职工收入稳中有进,幸福指数比较高,队伍也比较稳定,企业往往关心的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这些方面抓的比较严、比较紧。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环保压力加大和进口煤炭的冲击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形势逐渐下行,随之带来的是职工收入大幅下降,职工赖以生存的工资收入出现入不敷出现象,队伍中存在着信心不足、悲观失望、消极畏难、潜力挖尽、等待观望、与己无关、牢骚抱怨等思想倾向。因此,关注关心员工思想动态和变化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只有队伍稳定了,干劲足了,企业的后患才能解除,职工带着情绪上岗,不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生产上都存有较大隐患,所以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关注关心员工的思想状态转变,坚持不断的深入职工群众,调查了解员工思想倾向,把握员工脉搏,及时有效的、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才能破除思想障碍,使职工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主动上位,积极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教育形式由单向宣贯,向互动沟通转变

以往,做形势任务教育的方式都是单向宣贯,一人讲众人听,或者是矿上整体上出一个宣传提纲,基层从头到位给职工读一遍,把矿上、区队或者自己认为该讲的给职工讲了就行,不管职工需要了解什么?需要知道什么?关心的是什么?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认识到位?忽视了职工内心的感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听进去的少,理解认识的不深,脱离了群众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要想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必须要变“单向宣贯”为“互动沟通”,把“互动沟通”融入到形势任务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和考虑职工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感受,可以通过座谈交流、互动沟通、单独谈心等形式,充分的了解员工心声,让员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提出实实在在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疏导,答疑解惑,向員工讲清形势,讲清任务,讲清责任,讲清优势,讲清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措施,进而使员工卸下思想包袱,坚定信心,凝聚攻坚克难的集体力量。

三、教育方法由集中教育,向强化个性引导转变

在日常和职工的聊天谈心中,我们发现班前会上的集中教育很难解决一些个性问题,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正式工和临时工针对企业面临的形势认识不同,具体的心理变化和实际行动也表现的不尽相同,有的农民工存在“只顾眼前利益”思想倾向,容易产生“不辞而别”的问题,极易影响区队和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秩序,但是劳务工大多数还是比较能够吃苦耐劳的,工作执行力很强,劳动积极性高。所以,作为基层区队必须要特别关注这部分群体,要在这部分人的教育上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这部分人员的教育上必须采取个性引导的方式去稳定队伍,我们可以深入他们的宿舍、家庭、劳动现场,针对农民工存在的“临时观念”,教育他们树立利益共同体观念,让他们明白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让谈么知晓矿井效益好时人人受益,经济形势严峻时,应该人人担当,只有与矿井同舟共济,才能渡过难关。通过教育使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工,使他们才能稳住心、站稳脚,踏下心来为企业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育深度由说服教育,向排忧解难的真情感化转变

企业要想凝聚员工队伍,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本的理念,帮助员工解决关系其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亲情、温暖、和谐,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信赖感,从而提高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员工力量度过难关。为此,这要求我们基层单位落实关心、爱护、帮扶员工的服务宗旨,切实关注和了解员工的诉求,把员工的诉求当着头等大事来对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比如,当前形势不好,职工劳保到货、发放不及时,导致职工情绪非常不满,所以我们干部要主动将富余的劳保发放给职工,还要积极的从兄弟单位进行调剂,另外也要积极的向上级进行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化解职工的不满思想情绪。同时,要深入排查区队职工家庭存在实际困难,实施帮扶困难员工活动,解决困难员工的家庭生活问题,扫清后顾之忧,让困难员工真正体会到了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使他们卸下压力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进而增强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思想决心和意志。

猜你喜欢

任务形势新常态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