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枫:创新和金融驱动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双引擎
2016-05-24张艳玲
张艳玲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发起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转移、企业上市与金融支持高层论坛”在泉城济南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主持此次论坛。论坛聚焦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企业上市、金融支持涉及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成果转化、市场营销、金融投资、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产业基金领域多位资深人士共同参与,探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如何认识规律、抓住机遇、更新知识、转变理念、加速融合,以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双轮驱动,又好又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问题。
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现代农业集成创新
戴小枫说,农产品加工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世界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虽然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粮食安全,但农产品加工业开始起步,市场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投资主体是闲散资金;当人均GDP达到3000至1万美元,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食品安全上升为主要矛盾,市场主体是规模以上企业,投资主体是工商资本;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农产品加工业进入井喷式高速发展阶段,营养健康成为新的发展任务、目标、重点和使命,此时金融资本大量涌入,市场主体为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活动表现为企业的并购、参股、控股等资本运营。
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按照新常态下7%的增长速度计算,约三年左右时间,我国人均GDP将跨越1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大关,农产品加工业将进入以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面对新阶段的新机遇,把握创新趋势、创新方向、创新重点和创新优先发展领域,必然成为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说,我们已进入集成创新时代,需要对商业模式、资源配置、产业链、产品链、管理模式、服务体系等进行集成创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催生了全新的服务体系,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双创工程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让传统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带来了全新的手段、机会、模式和发展空间。
近期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经济发展思路,意味我国将从以往通过“需求侧改革”杠杆刺激经济增长、追求增长速度、规模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追求效益、质量和技术升级。广义的食品或农产品是我国最大的供应品,营养健康产业是我国最大的产业。面对当前现代农业产能严重不足、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必须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与核心,与“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双创平台”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现代农业即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方式的集成创新,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为现代新型制造业。
企业应摒弃“薄利多销”寻求产品高价值
戴小枫说,未来,农业技术唯有做到全产业链创新和集成应用,才能实现引领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目的。但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如何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商品,通过市场化来实现产品技术的价值?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科研人员的难题,也是制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瓶颈。
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韩志辉认为,企业的产品有了技术价值,还必须转化成巨大的市场价值,才能成为企业的效益。一个产品的价值有四个梯次,第一梯次是技术价值,即产品具备的科技含量、生产的难度、生产的效率、竞争品牌的进入壁垒等;第二个梯次是实效价值,即这个产品最终能为消费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品具有了实效价值,还要让消费者能看到或感觉到它的价值,认为它能值多少钱,这是第三个梯次即表现价值,也称为感知价值;而一个产品的价值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就要看消费者真正接受这个产品时接受的是什么,愿意付多少的钱来接受,这是接受价值。产品的技术价值、实效价值、表现价值和接受价值是实现商品市场价值缺一不可的四大因素。
“在前期研发工作中,必须从市场的角度换位思考和分析,才能创造出既有技术价值,又有实效价值的产品,并通过后续产品力强化,达到表现价值和消费者的接受价值,最终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作为企业而言,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薄利多销绝不会增加效益,务必要找到产品高价值的来源,即从市场要求的角度,创造差异化、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的心理价值,实现从技术价值到巨大市场接受价值的神奇转变。”韩志辉说。
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需考虑阶段发展等三因素
戴小枫说,在实现商品市场价值的过程中,技术价值、实效价值、表现价值和接受价值缺一不可,这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绝对是一个醍醐灌顶的大启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将其推向市场和消费者之前,必然面临如何融资、上市、转化为产业能力的问题。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炳宇说,企业进行融资,需要配备具有行业经验、金融投资技能、财务税务知识、法律知识等的团队,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建议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全盘统筹,重点解决融资过程中“方向难定、标的难找、交易难谈、风险难控”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阶段:不同的阶段,对于资本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二是合适:主要指合适的合作方式和合适的融资途径;三是发展:企业靠自己也能很好的发展,而突破瓶颈的发展,有资本的助力效率会更高。合适的企业遇到合适的资本,必然带来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高端人才和成熟的资本运作经验,迅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品牌知名度,借鉴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运作思路和意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互联网金融可实现技术产品到市场商品的“点食成金”
戴小枫说,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尊重市场规律的态度,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有了好的技术、产品,除了要找专业公司进行分析、设计、包装外,还要进一步解决融资和销售渠道的问题。
谈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与互联网金融对接,鲜贝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郎冠楠介绍,互联网金融“产融结合”,是将传统消费渠道、消费者、生产厂家、金融服务的运作生态圈做反向逆转,从食品更安全营养健康、绿色餐饮食品产业链、从源头到舌尖的产业溯源等出发,提供比打折、促销等更好的金融拉动需求工具。通过平台大数据的支撑,将金融服务和渠道支持“十指紧扣”相结合,以我们经营的餐饮网络供采平台为例,专家开发了一道新菜“姜蓉鸡”,技术转让最初估价30万元,经过互联网金融企业组织的现场竞拍,现场卖到了180万元,然后经过互联网渠道的推广融资,最终融资额达到2个亿,实现了由技术产品到市场商品的“点食成金”。
央行拓宽农企债券融资渠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戴小枫说,从30万元到2个亿,充分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融资和技术增值效应。嫁接互联网金融、驾驭互联网金融,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三增,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如何灵活运用各类金融政策和信贷政策,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地资金配置到“三农”工作中,农村金融服务至关重要。
谈到现行的农业金融支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货币信贷处副处长李瑞介绍说,目前,农业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层次、个性化,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主要通过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定向调控、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对扩大信贷投放的引导作用、指导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拓宽农业企业的债券融资渠道、实施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激励约束、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措施作为施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极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化,“三农”对金融的需求将越来越高,人民银行将把握规律,积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问题和新要求,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产业基金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并参与管理
戴小枫说,相信随着深化改革,我国政府、金融机构一定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农产品加工这片生长财富的广阔天地。除了银行金融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金融渠道,就是产业基金。
农牧产业基金如何对农业项目进行投融资呢?中信逸百年经理赵昊霆说,产业基金一般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在对企业行业方向、市场定位、发展规划、核心竞争力等作出前期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与企业进行正式谈判、制定交易结构、企业估值、合同签订等,以股权的形式投入企业,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购买大型设备的需求,再通过保理业务缩短企业应收账款的帐期。
由于农业周期性明显、影响要素复杂、相关产业范围广,产业基金投资农业项目,会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持续投入。举例而言,我们曾投资一个从事食用菌的传统农业企业,由于缺少核心竞争力,投资前企业毛利润很低,经营状态较差;投资后,企业开始进行食用菌精深加工研究和产品开发,其食用菌饮料产品投放到市场中,反馈效果非常好,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成长为一个受金融界青睐的优质企业。
戴小枫说,创新驱动和金融驱动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双引擎,不仅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有利于助推产业不断技术升级,支撑和助推农产品加工业成长为新兴产业和财富产业。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让大家了解新常态下如何运用新技术、把握新机遇、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如何通过金融资本和互联网金融获取金融支持、拓展融资渠道,了解我国当前的农业金融支持政策和基金运作,有助于广大科研机构实现技术转移,有助于广大企业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