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同性交往应该“亲密无间”吗?
2016-05-24陈其志长沙市一中语文老师
文/陈其志(长沙市一中语文老师)
插图/邱高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青春期的同性交往应该“亲密无间”吗?
文/陈其志(长沙市一中语文老师)
插图/邱高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过去家长们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中学阶段谈恋爱。现在家长最担心的事,则是孩子中的同性交往过密。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早恋没关系,我不但不担心,反而放心了,这至少说明他(她)的性取向是正常的。”
我在教育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此类现象,最易招致误解,也最易给学生造成困惑,处理不当,甚至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案例一:因同性朋友疏远自己而陷入情感危机
两位女生发生了矛盾。女生L(化名)告诉我,她最近很苦恼,因为好朋友N(化名)总是有意疏远她。我询问女生小楠缘由时,她很委屈地掉泪了,她告诉我:“L总是对我说一些过分的话。比如,她会问我,‘我在你心中的地位怎么样?’‘你爱我吗?’我不爱听她说这些肉麻的话了。”
N疏远小璐后,L曾经对我说:“我总觉得我喜欢别人喜欢我的感觉,朋友背叛了我,真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因为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啊。”
那段时间,两个女生总是别别扭扭的。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急剧下降。L每周都会来找我,每次都会很落寞地对我说:“我觉得特别特别地孤独,我没有心思专心学习。她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呢?我该怎么办?”看得出来,她真的很苦恼。
案例二:称同性朋友“老婆”,被父母误解
有一个叫X的女孩子,在高三有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矛盾的起因,是因为交友问题。X在初中时和班上另一个女生玩得特别好,后来那位女生去了美国,两人常有书信往来。这一年寒假里,那位女生回国准备参加一个支教活动,X本来准备同去的,但是那位女生的家长拒绝了,原因是担心女儿有同性恋倾向。
X的妈妈告诉我:“我们是担心啊,她们在初中写纸条时,X居然称她为‘老婆’!这样的事情,我们双方家长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种事实。”
他们的误解,导致了X的离家出走。她觉得自己很受伤害——好端端的同学情感,怎么就被他们说成那样不堪?
为什么称对方为老婆呢?我问X,她告诉我,仅仅是戏称而已。她说:“我们只是好玩,可爸爸妈妈却草木皆兵,紧张兮兮的。”“老师你知不知道,同学们有时会有这样的角色游戏,比如称某某同学为自己的‘爷爷’‘爸爸’‘奶奶’?这样其实也只是好玩而已。”
案例解析
在充满矛盾的青春期,同性依恋是为了获取安全感
大人做小孩子的时候,有时也这样戏称玩在一起的同学。可是过度敏感的家长,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他们的怀疑、干涉,往往给孩子们造成难以弥合的伤痕,而家长们却觉得,这点大的事情也算事情?小孩子懂什么感情?他们不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最大的事情。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他本身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她)会渐渐地从身体到精神都是远离父母。他渴望自主独立,渴望得到世界认同。另一方面,脱离父母的过程,又使他缺乏安全感,他特别害怕孤独,所以他渴望情感的慰藉。
但是,从哪里找到慰藉呢?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而学校和家长又害怕学生早恋,处处设防,强大的防范力量,使孩子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于是他(她)对同性朋友就会格外依恋。
案例解析
关系太黏,反陷情感危机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几个特点:
第一,其中有一方很“黏”。他(她)特别看重这份感情,无论做什么,都希望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甚至上洗手间也希望对方能陪着。
第二,带有“排他性”。他(她)和他(她)关系非常好,于是忌讳有别的人再介入他们(她们)之间,如果其中有一方和别人在玩,另一个就会嫉妒,就会生气,闹矛盾。
第三,他们(她们)其实并非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们有时会戏称对方为“老公“或老婆”,或者说“爱”之类的字眼,但是与同性恋者最根本的不同是,其实他(她)们都并非性取向异常的学生,我所接触的这些学生,后来都喜欢过异性或者被异性喜欢过。
但是,这些学生的行为举止,却常常会被周围人误解,给自己、给朋友、也给家人带来困惑,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些学生发生矛盾,通常是因为其中一方“受不了”对方的“黏”。这种黏,让两个人失去了双方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并进一步失去了自我。“受不了”的一方力求摆脱这种束缚,而另一方则因为长时间的依赖而不愿意放弃这份友情,于是对自己、对朋友就会产生深深的恨意。
陷入这种情感危机的孩子,还遭受着另一种困扰——周围的人包括同学、老师、父母,可能都会以为他(她)有同性恋倾向。当这种传言在班级中散布时,会给孩子带来另一重精神上的压力——因为来自周围的嘲笑和异样的目光,会使他感到耻辱,导致他(她)情绪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