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6-05-24徐鸿
徐鸿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江苏 南京 210000)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徐鸿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处于信息大数据时代,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流行语,大学生呈现出随波逐流、标新立异的状态。文章调查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各种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便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地驾驭好网络流行语,更好地把自己培养成才。
网络流行语;影响;应对策略;大学生;价值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4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从45730万上升至64875万,即时通信软件如腾讯QQ、微信、易信等也应运而生,几乎成了全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大学生成了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公交、地铁上,随处可见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这些现象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热忱与依赖。正是在这种信息大数据背景下,大批量的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充分反映出人类语言文化的发展进步及人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表达需求。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现状的调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日益频繁,网络流行语创造者和使用者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各不相同。笔者就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问题,在南京一所大学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抽取了30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45份,其中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68%。从中了解到的情况可用图1表示:
图1 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百分比示意图
从图1可看出,58.4%的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35.7%的人偶尔会使用,从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只有5.9%。这说明,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人群中被大量使用,随处可见,非常普遍。对于大学生如何获得网络流行语,多数同学说是通过网络获取,也有的是受身边人的影响而学会,还有的是从报刊、电视上获得的(具体比例详见图2)。
图2 大学生网络流行语获得途径的百分比示意图
二、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被大量使用,这与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谨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探寻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的原因。
(一)表达自我,凸显个性
大学生虽然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但对一切事物仍有强烈的求知欲,身边未知事物会对其产生兴趣和吸引力。在大学就读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因此,当网络上出现敏感词语或者流行语时,大学生则是其中的积极传播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标新立异欲望,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大胆创新和探索的平台。例如: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太High了”,意思指的是“很高兴”;又如“Hold住”,是指“把握住,稳住”。这些词语如果直接说出,一些大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味,于是换了一种说法,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标新立异的特点,以及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创造性,因而很容易被接受。
(二)现实的折射,网络的匿名化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学习较为轻松,有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同样是面对公众,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匿名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发表自我看法,一些网络流行语便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反映出当下的社会问题,加上网络的匿名化使得大学生们畅所欲言。例如:“骚年”指的是“少年”;“我靠”表示的是骂人话“我操”。这些低俗的词汇,如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将难以开口,而在网络这个匿名平台却可随意地出现。
(三)从众心理,随大流
大学是全日制学校,大学生们每天都在学校生活。根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有58.4%的学生是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从来源途径看,19.8%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获得是通过身边的亲朋好友,很明显,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众心理。有同学说,身边同学使用网络流行语,自己就跟着用了。网络流行语呈现出简洁、幽默风趣的特点,容易得到众多大学生青睐。例如先前流行的“甄嬛体”“华妃体”“元芳体”等语句段子,被多数学生模仿,再加上大学生在校园里的圈子较小,易受到旁人影响,只要一人或者少数几人使用则很容易带动整个圈子共同使用。
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大学生获得自身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语言是思想与行为的表现形式,而思想和行为也受到语言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学生的心态及思想,因而大学生的语言运用势必对其学习和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影响。
现今网络流行语良莠不齐,它们对大学生都起到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有优有劣。
(一)对大学生语言纯洁性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对国家规范的语言文字就会产生扭曲和误解,导致所使用的语言失去了其纯洁性,变得不那么规范了。有学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言所特有的纯洁性。需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必要的规范,对它们要正确使用。例如有大学生在课堂上会说出“屌丝”“我靠”等网络词语,这使得大学课堂的语言不规范了,势必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
(二)对大学生伦理观的影响
伦理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尽管为传递社会信息,为人们情感的表达以及思想的交流提供了便捷,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暂时放松,营造了虚拟快感,但他们的跟风是盲目的、低级的,亦是随心所欲的,冲击了社会的传统伦理观。可能会表现为网络暴力。例如曾有大学生将同学隐私上传到网络视频上,还进行人肉搜索,对他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高校在校大学生仍处在思想和性格的形成期,受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影响,出到社会上人际交往就会受到阻碍,难以融入社会大家庭,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心理。
(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多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反映。“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有研究者曾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在网页上竟然高达百万条。一些词语像“TMD(他妈的)、SB(傻逼)、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等在校园交际中更是随处可见。网络空间所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易破坏人际关系,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造成错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必然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
四、应对网络流行语影响的对策
(一)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语言规范化教育,优化校园文化阵地
要在校园里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正规教育,加强大学生语言规范,设定相应的标准,从而让大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倡导大学生大量阅读古今名著,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降低其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举办读书会,让大学生领悟正规文化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是可以通过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来引导和培育的。通过校园网络语言文化阵地的建设,潜移默化之下可改变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网络不良语言的辨识能力,促进网络流行语在大学中文明、健康地发展。
(二)关注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心态,用大学生的语言提升教育实效
学校需要加强学生交流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畅所欲言,发表感想,防止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传播不良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对语言进行理性辨析,善加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校园课堂中可以使用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为课堂增添幽默风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育实效。培养大学生融入主体文化和主流文化,促其养成较为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和梳理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传播健康的社会道德观
对于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通过举办诸如语言类、哲学类、思想类讲座,开展学生辩论会,积极鼓励使用健康的网站,文明上网,学会选择性地使用正确的网络流行语。拒绝负面的网络流行语,强化和传播正确道德观。网络流行语例如“艳照门”“富二代”这一类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起到消极影响,会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及伦理观。要选择性地使用正确积极的网络流行语,抵制和自动屏蔽消极负面的流行语,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消除网络流行语里不良的价值导向。
结论
与传统的纸质媒体时代相比,网络时代凭借其时效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被广大青年人所热爱,青年人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则是当代的大学生。伴随着网络数据大时代的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是理所当然的。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简短、易记、幽默诙谐;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当代社会热点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们内心心态及价值取向的表达方式。但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和传播,以及所具有的创造性、多样便捷性、轻松娱乐性、标志性及粗俗不规范性的特征,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需要好好引导,正确使用。在网络流行语盛行的时代,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规范,开展校园专题教育,建设语言文化阵地。对于大学生这一自主性较强的群体,需多加关注他们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心态,加强与学生沟通。大学生也需要提高自身对网络流行语的正确辨识度,提高判别对错的能力,对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语言,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拒绝负面的,吸取正面的。
[1]骆昌日,何婷婷.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及传播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5(2):108-115.
[2]陈兰荣.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4):100-101.
[3]钟志奇,刘利.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6):109-111.
[4]刘畅,吴国琴,刘舒.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网络思政,2013(9):75-78.
[5]陈万怀.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社会道德影响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9):83-86.
[6]童兵.简论新闻传媒的宣泄功能[J].新闻记者,2012(2):4-9.
[7]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新闻前哨,2010(4):87-89.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6.
[9]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2):33-48.
The Impact of Network Buzzword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Xu Ho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many network buzzwords appear.Based on the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buzzword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elping them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network buzzwords;influence;countermeasures;college students;values
G64
A
1001-7070(2016)01-0103-03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5-11-11
徐鸿(1990-),女,江苏常州人,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