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思路与措施
2016-05-24魏玉刚
魏玉刚
(新疆阿勒泰地区畜牧工作站,836500)
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思路与措施
魏玉刚
(新疆阿勒泰地区畜牧工作站,836500)
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勒泰地区立足本地绒山羊品种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保护开发、杂交改良、选育提高等手段,至2002年培育成功了优良肉绒兼用型地方品种——新疆青格里绒山羊,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市场对超细型绒需求量增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本文就新环境下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思路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疆青格里绒山羊;超细型;育种技术
山羊绒素有“纤维宝石”、“软黄金”之称。当前,传统绒山羊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市场对超细型山羊绒需求增加、效益明显,因此,选育出针对性品系,推进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成为大趋势。
1新疆青格里绒山羊资源利用现状
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是阿勒泰地区培育的优良肉绒兼用型地方品种,个体大、成熟早、产绒高、性情活泼、善跋涉,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强、抗寒抗病力强,被毛全白,绒毛细长,密且有光泽,油汗适中,无干燥感,绒品质佳。放牧条件下,大群平均产绒量350 g/只,核心群平均产绒量395 g/只,绒直径平均15 μm,自然长度4.5 cm以上。成年种公山羊最高个体产绒量1 350 g,成年母羊最高产绒量940 g,周岁公羊最高产绒量980 g,周岁母羊最高产绒量800 g。
在“绒山羊之乡”、“全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县”青河县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是牧民主要的增收产业,2015年最高饲养量为16.6万只,年末存栏为9.2万只。按国家山羊原绒平均直径≤14.5 μm的为超细型标准规定,全县鉴定组建的超细型绒山羊核心群规模为4 100只,其中基础母羊3 970只、公羊130只。
2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条件分析
绒山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一是育种种群的遴选上生产性能测定仪器不足,测定手段落后,选种选配参考数据不足。现行繁育技术中人工授精规模小,优质种羊利用率不够,受胎率也不高,一次输精成功率不足40%。腹腔镜输精要高出很多,能达到90%以上,但才开始试验应用。二是规模化水平低。除了繁育基地与核心群之外,绒山羊大部分散养在千家万户牧民家中,养殖户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管理粗放。牧区禁休制度实施后,传统养殖方式亟待转型升级。三是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威胁”。一旦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会引起畜禽及产品国内流通受阻、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受限、产品价格下跌、库存积压、生产效益下滑,“优质优价”较难实现。四是品牌效应不足。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企业数量少,羊绒、羊肉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直接影响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产业发展资金紧张。一些农户有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的强烈愿望,但是没有投入生产的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乏力。政府在良种项目上投资额度与选育发展计划还有差距,选育工作与优质种群规模扩大经费较少。
当然发展绒山羊产业,地区具备稳定的饲养规模、丰富的放牧草场与养殖选育经验、比较完善的育种体系与配套的设施技术力量,以及较好的政策环境与开放的市场等有利条件。养殖超细型绒山羊既能解决劳动力就业,又能获得不斐的经济效益。目前,羊绒市场普绒价格为300元/kg,14 μm以下羊绒1 000元/kg,13μm以下羊绒1 800元/kg。朝超细型方向选育发展前景看好,并且选育出的绒山羊产肉性能也有所提高,有保健功效广受内地市场欢迎。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调整,出台的“草牧业”发展利好消息与绒毛肉产业扶持手段,特别是市场对高端健康绿色产品的旺盛需求,均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地方绒山羊产业提供了保障。在青河县建立超细型绒山羊生产基地,发展绿色高端绒产业时机成熟。
3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方向目标
选育发展方向是围绕市场对绒、肉的需求,立足现有的基础资源优势,以社会化联合保种、育种为重要手段,强化保育机制、精准化选育,挖掘优异基因,培育抗病能力强、超细绒、产肉性能好、高频多羔的绿色高端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新品系,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与效益。力争对9万只存栏新疆青格绒山羊的细度检测与分析,选择14μm以下的组群,通过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至2020年,区域内超细型绒山羊达到4万只,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超细型绒山羊生产基地,达到年存栏10万只以上目标。
4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技术要求
4.1鉴定选留标准
公母羊均有角,角型扁长,直上向后两侧伸展,角尖部一至两圈旋转,两角间有卷鬃;耳中等长,头适中,鼻梁以上羊毛向上生长,至额两角前向上侧形成自然中分的长额毛,额下有长胡须;背部平直,体躯长深,各部结构匀称,四肢端正,蹄质致密;被毛全白,绒毛细长且密有光泽,产绒量高且绒质好。选留育种使用达到一级以上的种羊,具体鉴定标准见表1。
表1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一级种羊鉴定底线标准
体重/kg体尺羊绒指标体高/cm体长/cm胸围/cm绒细/μm绒长/cm产绒量/g净绒率/%成年公羊54616988144.555070成年母羊3755667814.54.537070周岁公羊24536067134.543070周岁母羊2252596513.54.532070
4.2组建核心群
体重超过一级种羊标准底线标准10%以上的鉴定为特级,一级以下的不选入核心群,符合一级、特级理想型指标的种羊进行固定。开展选配工作,详细记录配种情况、产羔情况、羔羊初生重测定、羔羊出生体尺测定;断奶羔羊、周岁、成年阶段体尺体重测定。通过5年鉴定淘汰、选种选育使种羊场、育种核心户、专业养殖大户达到理想型。10年内新疆青格里绒山羊群体达到二级以上细绒型标准。
4.3选种选育技术路线
5加快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发展的措施
“十三五”期间,地区着眼未来谋划现代畜牧业建设蓝图,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切实落实“稳粮、强畜、兴林、促牧、增草、增收”举措,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绒山羊发展上需要继续保护与开发并重,致力于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走特色发展之路。
5.1推进联合育种工作
选育发展超细型新疆青格里绒山羊的核心任务是全力推进种源基地建设,想方设法挖掘优质种质资源。建立“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专业养殖大户”联手绒毛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的联合育种组织,明确组织框架、各自任务职责,系统地制定育种方案,创新育种技术手段,统一分配种源,有计划、有节奏、有侧重地培育市场化新品系。协作开展组建育种核心群、品种登记建档、种羊性能测定和后裔遗传力评估,完善育种数据库,多点多家系异地保育,加快科学改良步伐。
5.2加强科技应用工作
开展自主研究和联合科技成果转化。育种方面,进行精准化选育,应用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加强新品系选育。繁殖方面,推广选种选配与人工授精技术,科学选药、改进器械、输精方式,提升发情鉴定手段与高效高频繁殖技术应用率,为每个小畜配种配置药械、技术人员和草场草料,提升绒山羊群体繁殖水平。饲养方面,增强影响绒毛肉品质研究,做好舍饲、半舍饲、放牧加补饲示范对比。与饲料加工企业合作,进行绒山羊全价日粮应用试点。增强学研合作,加快育种及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推广。
5.3转变传统养殖模式
国家推进牧区天然草场禁牧、草畜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美丽和谐阿勒泰,促使粗犷放牧饲养方式转变。因此,结合地缘特点,需加强草原经营权流转,推广“四良一规范”(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及规范化防疫),向定居点农牧结合养殖、家庭牧场适度经营、工厂化规模养殖、牧区专业大户(代养、寄养)养殖、养殖小区集合养殖模式转型,实现控数提质、规模化经营、产品均衡化生产供应。配套发展“草牧业”,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扩大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与加工率。针对怀孕母羊、哺乳母羊、配种公羊、羔羊等研究,配制专用饲料,满足不同饲养模式下科学养殖需要。
5.4做好山羊绒质量检测
在青河县设立“绒山羊种羊和绒毛质量监督检测试验站”,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调剂工作人员,履行职能职责、第三方检测作用,承担起区域内种羊生产性能监测、后裔性能测定、绒毛肉质量保证等工作任务。协调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通过合作、协商、健全绒山羊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密切产前、产中、产后关系,建立养殖实体(户)、龙头企业与流通市场利益共担机制,实现“优质优价”。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和有机、绿色基地建设,创建名优品牌,借力“互联网+”,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附加值。对绒山羊分群、分类、分检、分包,不同年龄、不同细度、不同部位分梳打包,提高分类经营效益。
5.5注重优质遗传资源保护
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是经过哈萨克民族与科技工作者长期选育而成,特点特质突出,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需要认真加以保护。当前,重点工作应加快政府政策引领扶持,加快品种进入“国家牲畜品种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争取早日由国家农业部命名。最大限度地得到各级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支持,政策性保险种类与信贷项目支持,提高原种场、扩繁场的种畜生产能力与经营水平。建立起地方优良种质保护机制,利用细管冻精和冻胚等生物技术推广与种质资源储备机制,对稀缺的特级新疆青格里绒山羊种羊制作冻精和胚胎给予保存,实现长期安全利用。
中图分类号:S8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3-0061-03
作者简介:魏玉刚(1979-),男,本科,高级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