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薇楹联创作研讨会观点集要
2016-05-24
弘扬多样种风格 提高楹联创作水平
●朱天运
张丹薇老师诗联俱佳,凡是读过她的作品的人,莫不为之倾倒。她的作品清新委婉,天然隽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话形容,最合适不过。她的联作,别具一格。如果说,杨振生先生是河东流派中时政派、豪壮派的代表人物,那么张丹薇老师就是河东流派中文学派、柔婉派的代表人物。
我非常喜欢张丹薇老师的联作。凡是我能见到她的诗联作品,我都专门收集在电脑之中,经常赏读。我这个人有个习惯,看到非常心仪的佳作,就会拿来模仿。
张丹薇老师早年有一副题为《渔夫》的楹联:
莫道事无寻,看来时夹岸桃花,尚留津渡;
但随舟并去,好从此一蓑烟雨,不问春秋。
在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我以此为题,摹写了多副楹联。其中一副是:
莫言津渡难寻,喜今日重来,依然流水一溪,桃花两岸;
试问渊明何处?教同舟并去,从此吟诗北野,种豆南山。
大家看,这副联是不是有许多张丹薇联作的痕迹?这副联虽然获得了太白山征联的优秀奖,但我一直认为,它比张老师的联作还差了很远。多了许多做作和斧凿痕迹,远没有她那样清新自然和流畅。
张丹薇老师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也不主动参加征联,在外界的名声,似乎不如别的女联家叫得响,但其联作水平,决不在她们之下。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张丹薇老师的楹联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楹联写作质量。
我只就如何提高楹联创作的文学艺术水平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选择写作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河东流派的风格是单一化好,还是多样化好?我觉得还是多样化好。河东流派的主要联家,从风格上讲,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大体说分为两种。一种,以杨振生先生为代表,以前多工作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他们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熟悉领导意图,熟悉时代语言,他们对党的事业有着深厚而炽烈的感情,他们的联作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和感召性,这是我们河东流派的主流;另一种,以张丹薇老师为代表,现在或以前工作在教育或文学艺术单位,他们的联作豪壮性差一些,但更注重构思的技巧性和语言的文学性。这两种风格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河东流派多样化的风格。
河东,有明显自我风格的联家还不多。我希望河东的联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爱好、职业和对古典文学的熟悉程度),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尽快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所谓确定写作方向,就是确定主要写哪一方面题材的楹联。高考要分文科理科,社会职业分士农工商,写楹联也一样,要有分工,要有侧重方面。现今的楹联,主要分时政联和名胜联两大部(当然还有春联、婚丧联和题赠联等,但所占比例很少)。时政联是悬挂于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大型工程与村庄集镇门口以及重大政治活动庆典会场所用的楹联;风景名胜联是悬挂于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之内的楹联。这两部分楹联的题材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一般的作家,想都精通也不容易。我主张业有专攻,应该确定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主打方向。比如邵运德先生,他就只写时政联,别无旁骛,所以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题材方向确定之后,还要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材方向逐步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或豪放,或飘逸,或朴质,或凝重,或柔婉,或通俗幽默。在这一方面,最好要有样板、偶像或导师。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王维李清照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榜样,但只能选1-2人,不能太多。要多读他们的作品,多与风格相近的联友进行切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一些作品,即使你没读过,即使不标明作者,读了之后你也能大体估摸出是谁的作品,这就是因为他们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联坛应当有不同流派,河东流派联家应当有不同风格。流派是中国联坛兴盛的标志,而风格是个人写作技巧成熟的标志。
二、努力提高作品的写作质量
最近,中国楹联界有些人对“河东流派”这个提法有不同看法。究其根本,是认为河东流派没有足够分量的顶级楹联家群,也没有足够分量的顶级楹联作品。我认为,对待这种说法,应当冷静地、实事求是地看待。
首先,说河东流派没有顶级联家和顶级联作,这是他们对河东流派缺乏研究。别的不说,两次电视大赛就说明了河东联家的实力。你能说杨振生邵运德张丹薇不是中国著名联家吗?河东联家在全国大赛中那么多获奖联,《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作品集》那么多精品联,你能说不是楹联佳作吗?
其次,有一些联家,囿于不同风格甚至是门户之见,对河东流派也有一个不正确的看法。河东流派是文学界中的“山药蛋派”,作品有些“土”,在有些联家看来,这么“土”的东西怎么能算得上佳作,怎么能登大雅之堂?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山药蛋不就是一种“好菜”吗?“山药蛋派”正因其“土”,才表明了它的时代性和人民性,才表明了它的“地气”,这正是河东流派风格之所在。楹联是雅俗共赏的,不能说俗联就不是佳作。朱元璋《题劁户联》,不就是传世名作么?
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河东流派的驰名联家确实还不够多,从总体而言,作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赏读丹薇:委婉、清新、淡雅、洒脱
●何沁学
张丹薇的楹联作品,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创作手法上,我是十分敬佩和仰慕的。她的作品整体水平高,所涉内容广,修辞、立意、用典等都有讲究,每副作品写得都十分优秀、十分浪漫。诗一样的语言、词一样的格调处处透露着才情和灵气,我常常赏读和把玩。从这些作品中让我领悟到了要写出好的楹联作品,必须要沉下心来,理解把握好主题思想,找好准确的构思切入点,采用新颖的立意,紧握时代的脉搏,合时合事,并运用流畅、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入联。这也更需要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
“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是:“大气、豪放、新潮、时尚”。我认为作为“河东流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丹薇老师在一副副文字的构建中在具有以上几个风格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委婉。这可能是所有女联家所持有的独门神器,代表了一种个人旨趣和艺术情怀。其写景有“天然画意”,抒怀则有“古朴遗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与“河东流派”的整体风格是一个互补。如:
《坐看云起时联》:
心如可泊,借一叶扁舟,任它与白云归去;
穷即是通,坐三生片石,问谁待孤鹤飞来。
《江南风情联》:
十二阑干杨柳风,燕燕莺莺,催软无边烟雨梦;
第三桥外玉人影,婷婷袅袅,开成一季水莲花。
这些联作自然细腻,真切含蓄,内容既不失广阔,又词约意丰,个性鲜明,具有典型的南国风韵。初读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久读则味之愈浓,直触心灵,如陈年老酒,意蕴无穷而余香常温。
二、清新。张老师的楹联作品具有中国古典诗词语言风格。字句新颖,干净利落,唯美清新,不落俗套,给人简约、单纯、甜美、阳光的感觉。如:
《题圣天湖》:
恍如烟雨江南,数胜景几重,都向仙乡开画本;
恰到水云楼外,问扁舟何处,好从明月觅诗情。
感觉张老师写得毫不费力,浑然天成,却显出勃勃生机,美不胜收。同样主题的把握往往匠心别具,出人意料。正所谓功夫在联外,诚然矣。
三、淡雅。作品格调的高低是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张老师的联作语言全为散文句式,思维形象,变化多姿,畅若流水行云,悠然可亲。如:
《春日闲暇》:
微雨偶贪杯,趁画境横生,诗心漫起,信步拈来花一片;
春眠不觉晓,待莺声在耳,日照于窗,卷帘放入绿三分。
情感独步,词墨飞扬,构思刻意,沉静平和,但内容充实,对仗工切,字字精纯湿润,落落大方,于平淡之中激扬,于静穆之中渗透,使人印象深刻,生面别开。
四、洒脱。洒脱本身就是一种张力,与胸襟、抱负、志向相关联,一般是指男儿气概,这就与“河东流派”风格中的“大气豪放”相融合。张老师的联中不乏舒张有致、纵横捭阖之作。如:
《题山海关》:
巍巍也雄关,得之者武,失之者困;慨彼时封疆擘吏,竟翻手成云,覆手为雨;
浩浩乎大义!天昭其魂,地昭其人;期后来塞上长城,须俯不愧海,仰不怍山。
《题山西首届楹联高手电视大赛》:
际会以风云,试斗才力笔锋,落笺敢映雁门月;
文章须砥砺,莫论新朋旧雨,把盏长倾汾水潮。
苍劲豪迈,棱角分明,夹叙夹议,纵古论今,毫无脂粉气,具有广阔的人文情怀,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情感、潇洒不凡的人生境界。这对于一个女性作者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丹融国色,薇出灵心。风格是才情、胆识、人品、个性以及禀赋的综合展示,也是作者人格内涵的自然展现。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张丹薇老师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后,又融合了自己的兴趣和鲜明的个性,从而在楹联事业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光彩照人。
目前文艺界流行一句话:大家不拘小节。张丹薇老师的作品追求散文句式,长短不一,变化多端,联语不工而化,愈显生动、摇曳之美,这正是大家风范的体现。不过个见以为,张老师如果更注重一下细节,有些平仄和对仗过宽的作品,还是能避免的。
她的作品里边,渗透着儒道两家的“体用”思想
●张兴贵
张丹薇是一个教师,在夏禹建都之地,从事传播孔子之薪火的职业,张丹薇做人低调,她的这种本色,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人文情怀塑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用”思想熏陶出来的。我们读文学作品,究竟是读什么?我的看法是,透过文字读思想、读情怀、读境界。我读了张丹薇的一系列对联,感觉到了她的作品里边,渗透着儒道两家的“体用”思想,这是她的职业精神的无声流露,且看她的这两副联:
其一:
常宜静坐读文史;
未许轻言论是非。
读了这一副联,我想到了刘勰说的八个字:“意授于思。言授于意”从这十四言中,我们读到了张丹薇的意与思,意思言三位一体,我们便读到了她的心,也明白了她做事与做人的原则——那就是兼顾体用。
其二:偶感
至乐无过读书,上善莫如教子。所谓昔哲知音,诚非欺也;
落人窠臼处易,出己藩篱地难。忽来佳思助笔,不欲歌乎。
在这一副联中,我读到了传统中国文人的忧乐观,她乐的是读书与教子,忧的是落人窠臼和不能出己藩篱。无疑,这也是她用心而悟和齐物以得的一种为人境界。“在心为志,发言成诗”,她的联就是对这一句话的诠释,志为体,联发挥了教化作用,合二为一,她写出了一个“人”字。
向张丹薇学习五个方面
●邵运德
对照张丹薇的作品,我想应该从五个方面向她学习。
一是意境上的高深开阔。判断一副楹联的优劣,首先是意境。意境高深开阔,描写精准到位,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自然能给人美的享受。张丹薇的联作,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如题《与人坦言功名有感》:
何妨一点功名,毕竟大千世界,此境原非仙境;
无悔十分坦荡,想来小我人生,凡心即是佛心。
《题叶子彤老师》:
雅声幸可闻,片时坐对,便觉春风播雨下;
大业凭谁继,一纸文章,直将彩绣度针来。
《驳人生虚无论》:
古来有雄才大略担当,曰仁曰义,切莫谓虚无至上;
今日乃虎跃龙腾世界,于势于时,岂可以等闲视之。
二是构思上的新奇巧妙。一副好的楹联,必须在构思上新奇巧妙,方可引人入胜,超人一等。张丹薇在构思上不落俗套,自然作品不凡。
如《题项羽》:
风云渺也千秋,叹垓下歌凄,乌江魂冷,英雄至此最悲楚;
胜败关乎一念,使项庄意逞,亚父谋行,钟鼎凭谁偶姓刘。
三是思维上的深邃透彻。一副好的楹联,所表达的思维及思想内涵,必须深邃透彻,给人以积极的启迪,而且说出了常人欲言而又难以表达的道理,联语具有穿透力、感染力,可谓佳联。张丹薇的联作就是这样。
四是感情上的真挚细腻。所有文学作品,均以情字贯彻始终,楹联当然也不例外。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是好的作品。张丹薇以婉约风格见长。她的副副联作,感情细腻,描写细致,论述细密,以情动人,文采斐然。
《偶感》:
世相自纷纭,便孔方兄照面,吾心犹冷;
文章须砥砺,有管城子释言,大道不空。
《题妲己》:
美艳乃上天所赐,罪我其何,社稷原非狐掌控;
商周皆钓誉之谋,封神遗笑,沧桑不见谷城台。
五是语言上的精准生动。一副好的楹联,除了好的构思和意境之外,还必须在炼词炼字上下功夫,才能生动感人,感情升华。张丹薇堪称是这方面的高手。
如“卷帘放入绿三分”,一个“绿”字,便使联语意境顿生。
写吴三桂的“竟翻手成云,覆手为雨”,砥砺我军将士的“须俯不愧海,仰不怍山”,十分准确形象生动。
写妲己的“社稷原非狐掌控”,一个“狐”字,便使描写的对象在纸上跃然而出。
动人之作,必有深厚文学底蕴为脉络
●赵若迪 陈小明
写好一副对联,最起码语言组织能力要有一定水平,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特别是应有古文与古体诗词的积累。通过对古文手法灵活驾驭,起承转合独到安排,佳句妙语巧妙化用,虚实相衬合理把握,我们才能写出有自身特色的作品。而这些古文方面的底蕴,正是当前我们大多数河东联人所欠缺的。如题爱晚亭(湖南)一联:
览胜不辞放眼飞,尤爱此霜叶尽燃,夕阳半落;
坐亭更欲结庐住,好教吾心同岳麓,诗比樊川。
上联以景开端,从实处着笔,巧用律诗的手法,先以览胜作铺垫为引出最后“霜叶尽燃。夕阳半落”的联眼之句,提供了充足的后劲。寥寥数语,既贴切所题景点,又写出动人的意韵。下联拓展开来,由看到的联想到在此结庐而居,心同岳麓,诗比樊川,岳麓书院是我国的千年学府,樊川是杜牧的号。整副联化典如己出,同小杜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看题枫桥一联:
古今事易生愁,秋江犹不言,只相对长街幽寺,千载钟声浮岸响;
得失心暂放下,诗履若重到,请更题霜白枫红,一桥月色置杯倾。
完全从张继的《枫桥夜泊》中脱化而来,以“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起句,把霜、枫、月、钟声等原诗的意象,由诗而发,又能跳出,不愧佳作。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韵,是不可能写出这么成功的作品的,由此可见文学底蕴对写联的重要性。
丹薇楹联具有的纯美情怀
●马长泰
张丹薇很内向、很朴实、很有素养、很有蕴涵。她与她的联作,需慢慢品读,慢慢体味。
品德如玉的人,慎独自律,表里如一,做人处事,张弛有度,家国情怀,深谋远虑。有了这样的情怀与学识,联作的高度自然就上去了。请读她的《访禹王渡》:
登亭豁目,尽叹赏奇峰峙浪,险栈连云,到此回澜惊客座;
访古兴怀,遥想象戴月披星,开山凿地,从来大德著民心。
出生禹都备受大禹精神洗礼的丹薇,自然对禹王有着更深感情,更深理解,故而才有“从来大德著民心”的高论,联作才有了彪炳乾坤的高度。
再赏其《秋日登高》联:
登楼极目,看阁横云外,雁渡山前,秋色恰逢霜叶晚;
负手吟怀,嗟世事蹉跎,光阴辗转,忧心长与古人同。
登楼述怀,古今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不朽诗章。丹薇所登之楼,看来不低,因而才有“阁横云外雁渡山前“又是“秋色恰逢霜叶晚”之时,此情此景勾起作者“世事蹉跎光阴辗转,忧心恰与古人同”之悠悠长思,先忧后乐之高尚情怀。
然而,文人毕竟是文人,与执政者行商者不同,无权向社会发号施令,只能以文笔述怀,以文辞喻世,且再赏丹薇的《题鲁迅》:
刀笔置之何,恨莫将疮痍挖尽,一展平生医者志;
丹心犹可报,敢长教颅首荐陈,不销千古民族魂。
看来丹薇是师鲁迅挥笔刀,欲将“创痍剜尽”,怀丹心以报国。
师古与创新
●赵爱萍
丹薇联作有女性的温度,情感温婉、细腻,却少有绮靡之风,而是冲和内敛、厚积薄发。青年联家金锐曾说,纵观楹联创作,标新立异者多,文字浅薄者多,而师法古人又能自出机杼者难。正如丹薇在一副联中所言:落人窠臼处易,出己藩篱地难。忽来佳思助笔,不欲歌乎?这里的难,一方面缘于许多人积累不厚,想学古人而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则是师古不易速成。丹薇正走的是最不易见成效的创作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她的才情、学养也渐次展现出来。常有佳思助笔,直欲歌吟。我想就她联作的师古与创新来谈谈。
来赏她的题爱晚亭:
览胜不辞放眼飞,尤爱此霜叶尽燃,夕阳半落;
坐亭更欲结庐住,好教吾心同岳麓,诗比樊川。
爱晚亭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因亭翼然临于峰峦之上,上联便从放眼二字入笔,写放眼所观之景,霜叶尽燃,夕阳半落,既紧扣联题爱晚,又照应揽胜,在读者眼前呈现出开阔的画面。下联由景入情,我来此亭,自生结庐欲住之想,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想来能写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小杜,是丹薇所仰慕之人,文脉昌盛的岳麓书院是丹薇所向往之地,收句并不说破,只是带着读者回到主题。全联在节奏的舒与缓、情感的疾与徐之间自由腾挪毫不费力。
再赏她的题枫桥:
古今事易生愁,秋江犹不言,只相对长街幽寺,千载钟声浮岸响;
得失心暂放下,诗履若重到,请更题霜白枫红,一桥月色置杯倾。
此联篇章安排和语言锤炼老练,构思上有与众不同处。上联亦今亦古,怀古之愁,古今一默。秋江、枫桥、古寺、客愁水乳浑融,但并不直言,置读者的思绪于浩浩的秋江、漫长的巷陌、清幽的古寺和连绵悠远的钟声中,余韵袅袅。下联亦古亦今,设想请诗人重到,必可扫却愁绪,举杯邀月,重题旷达之诗。语言爽利干净,也颇擅造境。联取法清人而意深境远,自成高格。
虎豹憎清名,士节何为,记当时攘臂一呼,复社纷从干气象;
江山遗大笔,故庐尚在,问此处凝神七录,谁人更起继斯文。
张溥是明代文学家,曾与吴地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同东林党一起与阉党进行斗争。他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留下七录七焚的佳话。此联上下比角度分明,开张有势。上联言张溥绾士心,倡党社,激昂大义荡阉邪,可以想见他振臂一呼,应者影从,直堪扼腕仰肝胆;下联言他大笔犹在,吾辈当继文气,任乾坤,兴古道。行文不蔓不枝,语言干净,议论得体。整联显得庄重大气。
佳联之佳 贵在立意
●文振西
张丹薇写楹联,贵在以意夺人。“意”字,由“心、音”二字构成,意是心里的声音。她的联作酿之于心,发之为意。这种“意”,或为意志,或为意境,或为意蕴,或为意象。总之,意在精短的联句里隐含着、浓缩着、膨胀着,令你看不见,但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你食之如饴,咀嚼不尽。
这里试举几例:
自题联:
相图书卷千年厚;
莫负生涯一寸真。
此联是表达意志的。书图千年厚,生惜寸心真。厚以千年言,真以寸心量,尽泻其平生钟书、求真的意愿和志向,真是意在言外,语出惊人。
挽司先生联:
苍天何太急!料先生奇业未传,绛帐空留书古朴;
悲思岂能胜,待吾辈披风以至,程门又见雪纷飞。
此联长在意境凄美。它同一般挽联不同的是,将对逝者的敬仰和悲思寄托在两个实在而又空灵的意境中:一曰“绛帐空留书古朴”,二曰“程门又见雪纷飞”。程门立雪的典故都知道,而她用在此处,将万千悲思拜告先生,尽管你走了,我还要披风而至,又见“程门雪飞”,足见其何等深情!这就把楹联写活了,写深了,写出了新意。
秋水联:
秋色为谁寒,彼岸芦飞,此岸雁归,长教两岸望中老;
清波弹又破,二分怀月,七分化泪,剩有一分弦底温。
此联好在以有形又无形的意象感人!上联看到的意象是“彼岸芦飞,此岸雁归”,看不到的是两岸亲人望穿秋水而不能相聚,终于在望眼欲穿中悲怜地老去;下联看到的是清波弹破,占去九分(二加七)的怀月,化泪,看不到的是弦底残剩的一分心温。作者将悬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六十多年期盼和平统一而不能如愿的乡愁,用一种空灵的意象将之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肠断心碎!这就是精品。
以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要旨解读张丹薇的楹联艺术
●曹玉亲
张丹薇的楹联,有的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有的流丽稳协,体式自然。顿挫中有缠绵,空灵中有沈郁。她的对联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谨严
如《闲题》:
细雨最多情,约住东风,欲商略几番花信;
芳樽原可爱,催生妙思,好安排一地诗材。
题《风洞》:
洞自哪年开,北眺神郎,南瞻人祖;
风从何处起,拂来甘雨,泽润苍生。
其规矩局度,秩序井然,回顾纡徐有致。关目虽多,线索自晰,布置妥当,饶折叙事,耐人寻味。真切细密,不见痕迹。意象层层浮现,巧妙运用大自然的神奇,能看到水流花开,能触摸到阳光雨露。思路悠远,文笔舒缓。
二、词采高妙
如题《灞桥》
细柳折还生,卷两千年秦雨唐烟,凭记取系马桥头,骑驴槛外;
离觞醒复醉,问三百篇清词丽句,可兑尽浮云远梦,流水长愁。
题《瑶台山庄》:
柳色常教人逗留,一径行来,莺语啼醒烟外梦;
桃花自有闲风度,无言开好,春痕醉到旧时波。
关于词采超妙,本是词章家事,词采一层,盖无不优为之,顾亦有难言者。张丹薇联家妙用词采,书卷典故,收放自如,浑厚和雅,下字有意。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自然得来,意味无穷,用字之精所谓神化也!
三、气韵飘逸、高古
如《读书偶感》:
子美集,南华经,篇篇关世路,半生遑论:欲进乎?欲退乎?
赤壁云,秦淮月,历历是浮华,一笑了之:任来也!任去也!
在问答中说明事理,原委。结构新奇,令人耳目一新。思路沉着遒炼,极尽刻画之工,逸怀高歌,情在尘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四、意在题外
如《读王维诗》:
辋川泉石如何?待我重来,竹簧一曲共凉月;
摩诘情怀尚在,振衣而去,诗画无尘正朗秋。
去靡曼之浮音,接风骚之真脉,慎重而出,驰骋变化,一物一事,旁别触类,境界像和煦的春风,像响动的翠竹,另辟蹊径,取径甚高,源委深达。谋篇之法,长短以为衡,曲词鸣直,顺而反折。言外之意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