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抗战早期的重型轰炸机

2016-05-23万晓薇

兵器 2016年5期
关键词:编队马丁轰炸机

万晓薇

抗战开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越来越意识到,战争在所难免。中国幅员辽阔,军队需要大范围机动作战的能力,但在当时却没有装备远距离作战所必需的多发轰炸机。因此国民政府建立了采购委员会,以求能从多个工业化国家里寻找合适的飞机。

初得装备

1934年,国民政府购得了柯蒂斯“秃鹰”BT-32飞机的原型机(序列号52)。次年,意大利萨伏亚-马切蒂公司制造了六架S.72三发飞机,其中一架被当作礼物送到了中国。这种飞机虽然都被称为轰炸机,却都是从运输机改装而来,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显然不行。一直到1936年,国民政府才购得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重型轰炸机(按当时标准),共九架。包括六架马丁139WC型(编号677至682)和三架WC-2型(编号689至691)。这批飞机从美国直接购入,配备无线电设备。

此外,陈济棠主政的广东方面还捐赠了六架德国制造的亨克尔He111A-0双发飞机。由于所配备的BMW VI 6.0 Z12发动机功率不够德方标准,德国航空部门没有接收这批飞机。正巧广东方面的空军在德寻购轰炸机,便借机转手。1936年夏,六架试制批次的He111A-0在德国装船运往广东,被分配给大队长谢莽所率领的飞行队,其七名飞行员都在德国接受过训练。然而他们服役于广东的时间不长。广东军阀政权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便以支援抗日为名派出一支远征队伍北上,欲借机对抗国民政府。结果却出现了意外的转变。1936年7月初,北上的爱国飞行员向国民政府倒戈,之后广东空军也自愿加入国民政府。

初建机队

为了集结空军的多发飞机,第八大队很快建立起来。六架亨克尔He111A-0轰炸机也如期交付,但其中仅有四架可以飞行,另外两架因技术原因和配件短缺不能起飞。第8大队下辖三个中队:第10中队装备五架萨伏亚S.72,驻扎在江西南昌机场;第19中队装备六架He111A-0,也驻扎在南昌;第30中队装备九架马丁139WC,驻扎在河南新乡机场。萨伏亚S.72机体采用橄榄绿涂装,编号采用白色,战术编号为1001至1005。He111A-0采用与S.72相同的涂装,编号为1901至1906。只有马丁139WC沿用美国原装的蓝色和黄色,涂装白色编号3001至3009,十分醒目。马丁机组的训练由马丁公司的首席飞行员罗兰负责。训练中有一架马丁轰炸机坠毁,飞行员张锡祐丧生。第30中队飞行员石友信驾驶的马丁飞机也因意外损毁。陈纳德在自传《我在中国那些年》中写道:“我训练中国人第一次遇到麻烦还是在战争初期,就在日本人进攻上海前最紧张的那几个星期。我去检查一个位于南昌的轰炸机中队。他们的装备还是美国制造的格伦-马丁B10型轰炸机(即马丁139WC)。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缺乏热情和斗志的飞行员。他们大多带着家眷,家就安在南昌。和艰苦的飞行相比,他们更偏爱舒适的家庭生活。按照他们自己的评判,他们已经是高级飞行员了,如果还练习飞行,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技术还不够好。这就是他们的态度。所以虽然每天练习飞行的时间表都安排好了,可是眼看起飞时间就要到了,跑道上却还是空无一人。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最后蒋介石亲自下令,要求轰炸机飞行员必须练习飞行,‘不得有误!,命令是毛邦初传达的。慑于此命令,中队长才不得不起飞,绕着机场飞了几圈,就返回来请求着陆。当降落至跑道上空的时候,他关掉了油门,故意朝一边倾斜滑行,以至于把这架重型轰炸机摔在了地面上。螺旋桨弯了,机翼也扭曲了,整架飞机断成了两截。两个发动机全掉了下来,滚到了草坪上。而那位中队长却若无其事地从摔得七零八落的飞机里钻出来,毫发无损,冰冷的脸上一副鄙夷的神态。”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飞行员们无论从技术训练还是精神磨砺上都没有抵抗侵略者的状态。

初上战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装备萨伏亚S.72的第10中队负责全国的物资空运,第8大队其他两个中队在济南机场待命。在此前后,马丁轰炸机改换了橄榄绿涂装。8月16日,第30中队的六架轰炸机对在上海登陆的日军发动了夜袭。但此次行动并未对日军造成太多损失。返航途中,马兴武中尉所驾驶的3006号轰炸机因不明原因坠毁,机组人员全部牺牲。

8月23日,中国空军发现了适合在白天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目标。一支船队停靠在上海附近,正对黄浦江的河口吴淞。这支船队载有35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登陆行动在“安宅”号炮舰的炮轰掩护下进行。第二天,中国侦察机发现日本军队。航空委员会顺利集结所有可使用的重型轰炸机,决心要将敌人击沉、击退。第19、30中队都只有五架轰炸机可以投入战斗。第9大队第26、27中队负责支援,这两个中队装备了柯蒂斯A-12“伯劳鸟”攻击机,其任务是破坏敌军的防空炮。装备了波音281(P-26的出口型)的第3大队第17中队护航。编队由第8大队指挥,谢莽驾驶1902号He 111轰炸机。早上8时,1902、1904(另有说法是1903)、1905号He111和3001、3005号马丁139WC从汉口起飞,在南京加油挂弹。弹舱装两枚250千克炸弹,右侧机翼的投弹器装一枚800千克重型炸弹。当时陈纳德也在南京机场,负责监管空军所有的行动。他和飞行员一起召开了战前会议。

陈纳德建议爬升至3600米,从北面靠近吴淞三角洲,出其不意。然而飞行员们反对这个建议:因为发动机功率不足,他们不想浪费时间爬升到这个高度。最后商定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亨克尔编队爬升至2100米,马丁编队爬升至3600米。此时又有新情况传来,大量日本空军集中在北面,因此被迫放弃从北面袭击的计划。战前会议一结束,谢莽就下令起飞,并发出指令不必在机场上空绕圈,直接飞往上海。

谢莽驾1902号He111轰炸机在前领航。这显示出中国飞行员的紧张和缺乏经验。如此一来,第一架轰炸机的尾气会干扰其后两架战机视线。后两架战机甚至开始原地绕圈了。所幸另一边的马丁编队没有跟着亨克尔犯错,他们顺利地开始朝预定高度爬升。大队长谢莽有些过度紧张,也开始绕圈。掉队的两架战机赶上来后才重新列阵,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燃料。接近下午3时,编队达到句容(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上空。五架波音281护航机起飞,黄新瑞驾白色1703号长机。三架护航机加入亨克尔编队,另两架加入马丁编队。飞抵上海时,编队遭遇了难以穿越的云层,云层高达6100米。第30中队中队长石友信(座机为3005号马丁轰炸机)建议从云层上方穿过。护航机上的飞行员不同意,因为他们没有配备氧气面罩。谢莽找不到解决办法,只好取消任务。“现在,敌军就在前面了!”半小时之后,石友信隐约看到云层北方出现一抹蓝色,他立即向北飞去。飞行员杨季豪紧随其后,波音护航机也跟了过来。马丁轰炸队向东北方向冲去,穿过长江向右转,沿江从北面向吴淞三角洲靠近。这与陈纳德的最初构想恰好一致。过了好一会儿,谢莽才发现马丁编队已经脱离,变成天空中的小黑点。谢随即下令调头追赶马丁编队。但是慢吞吞的He111(最大速度304千米/小时)很难追上以383千米/小时飞行的美国轰炸机,马丁编队很快就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这个细节将带来致命的伤害。

马丁机群及其护航队穿过薄薄的云层,很快就到达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附近)。然后向南转向,往崇明岛飞去。从崇明岛右侧绕过,停靠在吴淞口的日本海军运输舰就出现在飞行员的视野里。短短的距离间有好几支日军部队在巡逻,但显然日本海军还没有探查到敌情,其防空炮没有开火。波音机群在后方伺机而动,两架马丁轰炸机打开弹舱门,径直朝日军飞去。长机轰炸员吴范首先投下一枚800千克的重型炸弹,紧接着是两枚250千克的炸弹。前两枚偏离目标,没有造成伤害。第三枚在一艘运输舰旁爆炸,日军运输舰受到冲击波和碎片的轰击,在巨浪中摇晃,不一会儿就沉入海底。和最初设想不同的是,僚机的轰炸员雷天眷首先投下了两枚250千克的炸弹,都严重偏离目标。驾驶员杨季豪又误以为三枚炸弹都已投毕,准备调头返回。就在此时,坐在他身后的副驾驶李懋寅发现一艘巨大的军舰。

杨季豪发现飞机还剩一枚炸弹。于是又朝着行动迟钝的日本海军飞去。此时日军“安宅”号旗舰的防空炮已经开火,英勇的中国飞行员从容驾驶,投下一枚重型炸弹。不幸的是没有击中目标。日军的防空炮火越来越密集。现在必须要返航了。飞机一路向南,朝基地飞去。马丁机组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确信已给日本军队造成沉重打击,护航的飞行员也激动地发出庆贺的信号。他们一直在背后守护马丁机群。编队藏在积云层中返航。石友信突然看到,就在他们下方,亨克尔编队在向相反的方向飞行!石原本以为他们已经返回南京

开始休息。“他们也试着穿过云层来追我们了!”亨克尔编队没能顺利返航,有三架日军驱逐机围绕在他们身边,伺机袭击。这三架中岛A2N双翼飞机是从“凤翔”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石友信看了看自己的机群,护航队在后严阵以待,并无尾随敌机。他打开座舱盖向亨克尔机群打手势发警告,情急之下,甚至放开驾驶杆,双手作喇叭状大声呼喊:“亨克尔,亨克尔!”此时波音护航机不顾马丁机群,在黄新瑞的带领下,向敌机俯冲而去。巡逻机柯蒂斯A-12也在这时出现,天空中顿时聚满了各式飞机。柯蒂斯正向日军方向飞行,其任务是在战斗开始前破坏敌军的防空炮。

两架马丁轰炸机终于飞抵南京基地。机组人员既高兴又担忧,他们担心亨克尔编队。

结果令人痛心。第一个回来的是1905号He111,带着火苗俯冲坠地,机组人员全部牺牲。1904号严重损坏,试图紧急降落,在常州附近坠毁。只有谢莽所驾的1902号遭受的损坏相对较少,被及时出现的波音护航机所救。在激烈的战斗中,日军不得不放弃对最后一架亨克尔的攻击。谢莽驾驶着亨克尔轰炸机艰难地回到南京。

18时,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巡逻小队发现一支正在靠近的日本三菱G3M双发轰炸机队。G3M不断向地面发动袭击。在夕阳的余晖下,中国的五架柯蒂斯霍克Ⅱ起飞迎战。这五架战斗机隶属第5大队第28中队,驻扎在南京,中队长陈其光。霍克机群的五名飞行员都来自广东,最年轻的是彭周。几分钟后,他们发现一架疑似敌军的双发轰炸机,便加速朝其冲去。陈马上认出那是一架中国飞机,他越过那架飞机再次去寻找敌机。事实上这是谢莽机组驾驶的受伤的He111轰炸机。驾驶霍克Ⅱ的飞行员彭周却没有辨认出己方飞机,开始对其发动攻击。一连串疯狂的射击,被攻击的机组人员听见子弹像雨点一样砸向机身和尾翼。从“目标”上方飞过的时候,彭发现机翼上的中国空军标志,才仓皇脱离。18时50分,谢莽终于跌跌撞撞地着陆。看见毫发无损的马丁机组,谢莽悲愤交加,一把扼住石友信的喉咙,质问他为何不听命令,擅自行事。最后,五架霍克也返航着陆。第19中队的队员都冲过去大骂彭周。他只因没有战死沙场而无愧家人,却因误伤战友而愧对全军。

第二天,蒋介石和宋美龄乘坐福特5-AT-D(NC-432H)飞机来视察。航空队所有人员都列队在机库中,气氛紧张到极点。蒋训斥到:“石友信,出列!你以为打了胜仗是不是?你以为自己是英雄?你的胜仗也是败仗。因为你的错,两架轰炸机被打掉了!我不需要你这样不负责任的飞行员。降两级,撤职调离!”谢莽和第9大队上尉也被撤职调离。然后轮到彭周,蒋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将其送上军事法庭。最后,蒋命令第19中队和第30中队其余人员接受整训。李怀民接任第30中队队长,第19中队队长由黄普伦接任。宋美龄的私人飞行员朱利叶斯·巴尔负责此次整训。

根据当时一些人的回忆,巴尔是一个非常傲慢的美国人。他从未驾驶过马丁139WC。有一次,当他试着启动一架马丁轰炸机时,一个中国机械员好心提醒他正确的启动程序——先启动右发动机,再启动左发动机。这个机械员随即就被调到了其他基地。在这次整训期间,有两架飞机意外失事,机毁人亡,七名飞行员丧生(只有一名通讯员幸存)。3001号马丁轰炸机在汉口降落时发生意外,飞机受损。就在巴尔的眼前发生。第19、30中队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仅剩的四架马丁轰炸机中,三架由于不同程度的损坏都需要转到汉口进行维修,唯一可以飞行的3005号机,十月底被调往南京。

再上战场

3005号马丁轰炸机参加了对宝山机场集结日军的作战,第19中队的1902号和1906号两架He111轰炸机也一同参战。1902号刚刚经过修理,1906号也是因为拆用了1901号和1903号轰炸机的零件才得以重新起飞。1937年10月22日,这两架He111轰炸机转至南京,在此加油挂弹,起飞执行夜间轰炸任务。

当时日军对南京及其周边机场发动了大量袭击。10月22日,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的三菱G3M轰炸机向南京发动了三次攻击。因为没有空军防卫,日本轰炸机肆无忌惮,甚至低空扫射飞机跑道。好几辆美国军事顾问的汽车停在机场控制塔前,吸引了日机的注意力。日机朝这几辆漂亮的汽车发动攻击,忽视了埋伏在不远处的中国空军(一架马丁轰炸机,四架诺斯罗普“伽马”轰炸机)。He111轰炸机在夕阳中出现后,中国战机开始紧锣密鼓地加油挂弹。马丁轰炸机弹舱装两枚250千克炸弹,十枚18千克燃烧弹;外投弹器按往常习惯装一枚800千克重型炸弹。He111弹舱装两枚250千克炸弹。编队由第19中队队长黄普伦指挥,其座机为1902号亨克尔。胡润枢驾1906号亨克尔,杨季豪驾3005号马丁。22时20分,三架轰炸机依次起飞。为了保持阵型,他们打开航灯,朝西飞去。到达京沪铁路之后,沿着铁路向东南飞行。飞抵无锡,又转向北飞行,穿过长江,朝西而去,自北接近目的地。

抵达目的地时,马丁及时熄灭航灯,两架He111却完全忘记了这回事。航灯暴露了他们的行踪。马丁却没有办法提醒他们,因为He111没有配备无线电。当编队飞过崇明岛的时候,一连串防空炮火射向高空,阻止他们靠近。杨迅速向宝山方向偏躲开来。尽管敌军火力密集,马丁轰炸机还是坚定地朝着目标冲去,打开舱门投下炸弹。吴范迅速关闭舱门。巨大的冲击还是晃动了飞机,一道火光,机体被敌军的炮弹击中。副驾驶李懋寅左手受伤,左侧发动机停止工作,螺旋桨旋转十分微弱。更糟的是,热油从损坏的管路中溢出,随时可能起火爆炸。马丁轰炸机的飞行员还是艰难地飞向最近的基地——句容。

还没有到达基地,右侧发动机过热,功率减弱,飞机开始掉高度。突然,飞行员看到右前方有机场的灯光,急忙向机场飞去。这时机场的灯光熄灭了!很显然,这架马丁轰炸机被当成了敌机。无线电也坏掉了,无法和地面进行沟通。飞机不停地下坠,李懋寅自问道:“我们注定要完蛋了吗?就在我们自己的机场?”但求生本能不允许他放弃。通过一些模糊的轮廓,李判断飞机离地面只有几米高。他猛地推一把操作杆,伴随着尖锐的声响,他推开机舱盖,纵身而出。失去意识前,李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好了,都结束了”…… 苏醒过来的时候,李懋寅遍体鳞伤。他的左手发出一阵阵疼痛,降落伞的伞绳在他身上勒出一道道血痕。飞机的残骸就在不远处,在大火中燃烧。李听见剩余弹药爆炸的声音。他匍匐着往前,想要扑灭身上的火,却无法动弹,因为他的左腿已经摔断。同伴的悲惨命运和难以忍受的疼痛侵袭着李懋寅,他掏出手枪,准备了结自己的生命。可他受伤的左手又阻止了自己扣动扳机。就在此时,救援人员(当地军校的学员)赶来,将李懋寅送到医院,他的左腿不得不被截肢。

那天晚上,He111轰炸机群中只有长机1902号返回南京基地。1906号迫降于长江边上的王家庄,轻微损毁。但是,由于已无备用零件,1906号不得不退役。第19中队解散。12月2日,第30中队在南京上空一架马丁轰炸机被日军击毁,该中队也暂停军事活动。

最后征途

最后两架马丁轰炸机被移交至第14中队(又称“国际志愿大队”),编号分别为1403和1404。该中队集结了来自西方的志愿飞行员,其中有几个法国人,驻扎在汉口。此时,马丁轰炸机换上红色涂装,编号则为黑色。1938年5月第30中队解散,两架马丁轰炸机加入对日人道远征计划。该计划于5月19日、20日执行,夜袭日本,空投百万传单。

此次远征行动中,1906号He111作为后援机参战。1906号能重回空中是因为拆用了其它飞机的零件。而后这架He111发动机受损,因为没有备用发动机,只好为其更换了普-惠R-1830-92型发动机。后来,该机交付给由欧亚航空公司改组成立的中央航空运输公司。1944年12月25日,这架He111轰炸机在昆明着陆时坠毁,永久性损坏。不幸的是,关于该机换装新发后性能的报道都没能保存下来。

1938年7月4日,两架马丁负责执行一个夜间轰炸任务,轰炸上海的日本基地。三天之后的7月7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中国空军决定在这天向卢沟桥空投传单,振奋军威。1403号马丁轰炸机为该行动做准备的时候,一次意外坠机使其不得不退出此次行动。第二架马丁轰炸机也在重庆被日本轰炸机击毁。自此,中国的天空失去了亨克尔简洁的机翼和马丁浑圆的剪影。但它们作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重型轰炸机,执行了多次任务,在更多的苏制、美制飞机到来支援抗战之前,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编队马丁轰炸机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兵器组团“打雪仗”
蓝天双雄——歼八II双机编队
图-22起音速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