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炮结合初尝试
2016-05-23
溯源“红箭”-8
文头我们就解释了“火箭坦克”的含义,这也是122中型坦克“三液”、“三机”样车以及704中型坦克这三种型号坦克的标志。相对于苏联人专门设计导弹发射、装填全自动机构的IT-1“火箭坦克”,以及发射炮射导弹的775工程、T64B(447工程)等,704中型坦克选择了一种更加简单的导弹发射模式,即直接在炮塔上安装导弹发射器。这种方式在上世纪30年代苏联也曾经尝试过,比如在BT-5快速坦克上研制RBT-5火箭坦克就是例子之一。1931年,苏联设计师研制了所谓“坦克鱼雷”火箭弹,该弹重250千克,可攻击300至1800米的目标,威力相当于305毫米的巨型炮弹。1933年10月,苏联将“坦克鱼雷”装到BT-5快速坦克炮塔两侧,制成了试验型的火箭坦克RBT-5。
无独有偶,法国人也尝试过这样的思路。法国为了提高AMX-13/75轻型坦克的火力,在其主炮两侧安装了4枚SS.11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后期更是研制了每侧一套四联装“霍特”反坦克导弹发射箱,全车8枚反坦克导弹超强火力的AMX-13 HOT型轻型坦克。而秘鲁等一些使用国也受启发,在本国的AMX-13轻型坦克、T-55中型坦克上安装了AT-3反坦克导弹,以增加这些老式坦克的战斗力。
或许是为了弥补“老120滑”火力上的不足,在122中型坦克设计时就确定了在火炮两侧各安装一套双联装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的方案,这成为了该型号坦克最大的外观特点。这一设计也在704中型坦克上被完全继承了下来。从样车上可以看到,这是一种装在圆筒形发射器中的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底座焊接在炮塔外壁,底座上设有一活动机构供发射器俯仰,而左右两套上下并联的发射器又通过一根连杆与炮盾耳轴连接,这种复杂的机械链接可以使发射器与坦克炮实现同轴运动。
通过测量发射筒尺寸,我们可以猜测这是一种120毫米弹径的反坦克导弹,与红箭-73、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弹径相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呢?翻遍目前史料均无相关记载。应该说,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起步并不晚。根据《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记载,1950年代末期北京工业学院就已开始探索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技术。当时该院根据瑞士“眼镜蛇”反坦克导弹、法国SS.10反坦克导弹为蓝本,开始了265-1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并进行了2次试射,初步掌握了反坦克导弹的技术原理。1962年,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会同北京工业学院等单位,参照苏联3M-6/AT-1车载反坦克导弹、西德“柯布拉”便携反坦克导弹的资料(两者均由瑞士“眼镜蛇”反坦克导弹仿制发展而来)开展了J-201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1973年批准定型。1971年,我国还获得了更加先进的苏制9M14/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实物,五机部遂迅速组织有关厂、所、院校开展仿制工作,共有4省30多个工厂、研究所和北京工业学院参加联合攻关。1978年仿制成功后的反坦克导弹通过设计定型,命名为“红箭-73反坦克导弹”,大批量装备部队。
因此,从122中型坦克研制时间推断,当时即使是国产第一种反坦克导弹J-201型也尚未定型,况且J-201是不可折叠弹翼,红箭-73只能在储运携带时部分折叠难以装进发射筒,制导方式也是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与公开资料中介绍的122中型坦克采用红外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不同。那么这种导弹究竟是什么型号呢?这要从这种导弹的制导方式来探究,国产反坦克导弹中首次采用红外有限制导方式的是1986年定型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系统,其特点是发射筒发射、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该型导弹可单兵便携发射,也可以发射车发射、直升机发射,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反坦克导弹。
仔细寻访“红箭”-8反坦克导弹身世渊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到了线索。首先是中央电视台的近年播放的《军工记忆(3):“红箭”-8反坦克导弹》纪录片中提到,1969年9月,中国决定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代号302反坦克导弹,而此时正好是美国第二代红外半自动制导反坦克导弹“陶”式定型的时间。而这种302反坦克导弹几经下马和上马,最终定型为“红箭”-8反坦克导弹。从这个时间点上看,302导弹是我国预定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但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难关。因此,在第二代302导弹研制进度尚不能满足部队对反坦克导弹需求,而第一代J-201导弹技术又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通过特殊途径引进了苏联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并在此基础上短时间内测绘仿制出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列装部队。这样的话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真正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是1971年开始仿制的,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302)的预研则是更早的1969年。
见证了“红箭”-8反坦克导弹研制任务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蔡寅生同志在自己的回忆文章——《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内幕》中,曾谈及“红箭”-8反坦克导弹与704中型坦克之间的关系。文中称,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是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催生素。国务院“823”反坦克武器研制会议后,科研生产指挥部下达了研制第二代红外半自动反坦克导弹的启动令。而遵照上级命令,国内研究所紧急战备搬迁,作者所在的1105研究所(前身是沈阳炮兵研究院一所)由沈阳紧急搬至西安三桥,接着又向南山搬迁,而“红箭”-8(302)反坦克导弹就是在搬迁动荡中上的马。
同时,作者还首次披露了,“红箭”-8导弹项目在方案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加入了“704”坦克动员大会战,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七零四厂坦克动员生产线的建设工作,为新型坦克装备上新型反坦克导弹。为此在西安成立了以民用仪器厂为组长的会战组,1105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都是副组长,实行以工厂为主体的“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同时,作者也回忆到,这个会战为时一年,并于1970年进行过一次试射,最后无果而终,也就是说坦克载“红箭”-8(302)导弹的早期预研方案随着“二四”会战的结束而下马了。而另外一份资料也曾经提到,由于“红箭”-8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所配载的相关坦克下马,故该项目从装甲兵改由炮兵接手,直到1972年底重新启动,1987年设计生产定型,最终造就了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赫赫威名。
其实在1979年底,国务院国防工办就再次提出“红箭”-8反坦克导弹要上车,1981年初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也提出,要在反坦克导弹地面武器系统定型的同时,考虑上车的问题。后根据五机部抓紧302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车载方案论证工作的通知,先后研制成功了跃进NJ221B越野汽车底盘的AFT08轮式“红箭”-8反坦克导弹运载发射车、BJ2032C吉普底盘的AFT08A轮式“红箭”-8反坦克导弹运载发射车、ZSD89履带装甲输送车底盘的ZDF89履带式“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A531履带装甲输送车底盘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WZ551改进4×4底盘的W91轮式“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最终实现了302反坦克导弹上车的设计初衷。
704上的“红箭”-8
回到704中型坦克上,从这辆704中型坦克样车上可以看到,该车采用与122中型坦克相同的反坦克导弹车载系统设计,在炮盾上的导弹发射器连杆上部有一个弧形底座,这个位置安装有一具红外大灯,与同样在该处安装红外大灯的69式中型坦克不同,这具大灯是用于导弹瞄准测角而非炮长红外夜视的。红外有线制导方式比“红箭”-73的白光目视瞄准加手控制导更加先进,作战时炮长只要将与火炮同轴的红外测角仪中心瞄准线始终对准目标,导弹在经发射出发射筒100米无控飞行后进入自动红外测角仪视场,后自动沿着红外测角仪中心瞄准线飞行,导弹尾部红外指示灯标注导弹飞行状态,当测角仪发现导弹偏移中心线后即通过控制系统和指令导线调整发动机喷口或翼面进行自动校正,最终击中目标。
此种制导方式只需要炮长将瞄准十字线对准目标即可,不需要像“红箭”-73那样目视手动控制导弹飞行,自动化程度更高,这种制导方式是早期“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标准模式。但这种先进的制导方式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是不完善的,而且红外线较易受到气象条件和战场烟雾干扰,目前已被激光制导或热成像制导方式所替代。不过红外瞄准测角仪的大灯安装在火炮防盾上,好处是省掉了复杂的联动机构,确保红外灯光束的射向始终与火炮方向一致,缺点是容易受到火炮开火震动影响,甚至震坏红外灯泡,对红外灯具的强度要求较高。这个问题在早期69(100滑)式坦克上也存在,到出口型69-Ⅱ(100线)式坦克时,已经参照苏联T-55坦克红外大灯的设计,将其从炮盾上方移至火炮右侧的炮塔壳体上。
如果704中型坦克携带的是“红箭”-8早期型号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话,那该坦克将拥有射程达到3000米的导弹武器,这将极大地增强坦克火力,对当时的T-64/T-64A(432/434工程)具有相当威胁性,而T-64坦克装备炮射导弹要等到1976年T-64B(477A工程)定型投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导弹系统,该弹早期型号弹径120毫米,全重15千克,全长1156毫米,3000米射程内飞行速度200~250米/秒,动破甲厚度150~180毫米/65°,静破甲厚度达到800毫米。苏联T-64B的2A26M型125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AT-8/9M112“鸣禽”炮射反坦克导弹,该弹弹径125毫米,带药筒全长120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500米/秒,射程1000~5000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静破甲厚度与“红箭”-8导弹相同为800毫米。与704中型坦克一样,T-64B也只携带4枚反坦克导弹。而随着“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持续发展,安装了串列战斗部,可以击穿披挂爆炸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射程提高到4千米,静破甲厚度超过1000毫米,最终超过AT-8反坦克导弹的威力,在近年的中东各个战场上击毁了包括最新型美制M1A2主战坦克、俄制T-72BV主战坦克等大量坦克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