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发展性培养的模式研究
2016-05-23黄志丹
黄志丹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干力量,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贫困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有别于其他学生。他们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但在给予他们关心扶助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内心的变化发展,贫困生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还需要精神力量的滋养。高职贫困生发展性培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修养十分重要,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发展性培养新模式发展机制
发展性是动态学习方式主张学生在动态学习环境下,形成动态思维结构,达到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开放思维条件下,全时空发展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应注重发展性的培养的任务显得弥足重要,当今社会资源分配还不均,贫困生仍占高职生比例20%-35%,而且贫困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更加考虑其发展性培养。高职在物质上帮助贫困生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他们确立更好的人生目标,去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
(一) 高职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研究应用。“贫困”从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高职贫困生贫困生所经历的家庭经济压力和升学苦难是同龄学生所不具有的,因而他们也承受着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苦痛。他们作为脆弱敏感的群体,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和理解,充分体现出人性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在个体的发展生涯遭遇挫折的时候,对方所给予的扶持。对方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以生为本,利用辅导员之力,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糅合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渗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发展。关心对方的需求,唤醒主体意识,完善道德境界以及塑造独立人格。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中,作为价值哲学命题的“以人为本”是其实质和核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价值维度: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位一体,构成发展系统的价值导向机制、价值规范机制和价值调节机制,铸成发展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神经中枢。[1]人生在世,除了对物质的需求外,还包括对精神的需求,人文关怀的形式除了物质资助还有精神支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更是促进了境界的升华和超越。“人文”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项目,实现贫困生发展性培养资助新模式。高职校内创业型勤工助学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勤工助学工作模式。高职创业型勤工助学工作要坚持勤工助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创业实践、就业教育、思想教育和服务师生相结合,实现其育人功能。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理念。发展项目工作有效地把“学”和“行”结合一起,符合学习的最终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政府的扶持,高职助学体现也逐渐体现了多元化和人性化。高职贫困生更容易接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酬劳,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资助。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项目首先引起学生的热情,学生会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了项目的有效进行。在有效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起到了“育人”的效果。学校共同分担风险,降低了实际性运作的担忧,可全身心投入项目创作之中。克服了平常学习生活中的自卑心理,增加了自信心。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丰富了实践经验。创业型勤工助学参照"实体化、企业化、基地化"的企业运营模式,创业实体基本按市场规律运作,实行独立核算,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优势,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或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职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也降低了风险。
(三)高职贫困生在项目管理下的自我发展机制研究。项目制或项目制管理是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项目发展机制提供了学生一个较好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校方也可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能力。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从构思设计到实践都需要集体的智慧凝聚,在这样的工作机会里学生们无形中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显示出具有凝聚力量的团队精神。助学是方式,育人是目的。以项目来管理贫困学生生活是高职创新可行性强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也实现自己的价值。很多高职的资助方式都存在形式主义,资助方式形式化,并没能真实有效地给予贫困学生帮助,这是不可行的。校方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考虑,确保学生的利益。项目下的主体对象是高职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校方应对这一部分学生负责,抛弃之前单一的资助方式,采取有效真实的手段全方面为学生考虑,一切从学生出发。
(四)高职贫困学生干部发展性培养研究。高职贫困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职贫困生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心理素质较好,学习上认真刻苦,生活上勤俭节约,深知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但贫困学生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在物质生活上很多方面跟不上一般的同学。高职贫困学生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模范,学习楷模。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心理经过一系列的微妙变化。贫困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以及自己强烈渴求成功的压力。学生干部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中所耗费的时间过多,导致了学习时间的不足,也容易引起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同时还得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经济问题,无法像一般学生一样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实属不易。作为学生干部,难免在学生工作上多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也应兼顾学习。学生的首要任务便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该忘记自己的本分工作,要分清事情任务的主次,再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依次完成。于此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其他能力,培养认真勤劳的工作态度以及无所畏惧压力和苦难的勇气。
总之,扶贫更要扶志,培养要带发展。高职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高职和社会的关注。在扶贫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更加地重视高职贫困生的育人的发展和培养。所以,在研究高职贫困生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高职贫困生发展的意义,在相关的工作中不能只是形式化去完成工作流程,否则,国家实施的扶助政策也失去了其中的意义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永胜.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