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研究

2016-05-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煤层气

段永刚,吴贵平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3)

赵敏

(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陈岩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湖北 武汉 430100)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研究

段永刚,吴贵平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3)

赵敏

(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陈岩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多分支井开发煤层气是中国煤层气开采的重要手段。为研究煤层气多分支井的压力动态特征,根据煤层气多分支井的渗流特点,建立了渗流模型,结合单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叠加以及多分支井的离散化处理,通过数值反演及计算机编程得到多分支井试井理论曲线。根据曲线特征划分特征流动段,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这对煤层气多分支井试井解释和气藏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层气;多分支井;不稳定压力试井

煤层气多分支井技术正是针对煤层气储层的低压、低渗、低流体动能和低产特征而提出来的[1]。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多分支井技术发展,多分支井被认为是21世纪石油工业领域的重大技术之一,也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方式[2,3]。因此,进行多分支井的渗流特征研究,对于煤层气多分支井试井解释和气藏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模型建立

模型假设如下:

1)考虑储层为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水平等厚,储层水平方向物性相同,纵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存在差异;

2)储层存在一条主井筒,井轴坐标为(0,yD,0),以此水平井为轴心存在多条分支井,分支井井筒与主井筒在空间上成任意角度;

3)假设在分支井及水平井筒中均不产生压降,为无限导流;

4)储层各处压力均为原始储层压力;

5)忽略渗流过程中重力、毛管力和黏滞力的影响;

6)气藏各点温度保持不变,为等温渗流过程;

7)假设储层中水体已排完,为单相气体流动;

8)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过程满足达西定律;

9)考虑煤层气解吸扩散影响,扩散满足拟稳态扩散。

其多分支井物理物性及离散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根据煤层气多分支井的不稳定渗流特点[4],建立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

(1)

图1 多分支物理模型示意图                图2 多分支井离散示意图

利用点源法[5]得到侧向无限大的煤层气储层在拉氏空间下连续点源解:

(2)

对其离散单元本身长度进行积分可得该离散单元产生的压力响应:

(3)

引入弧长积分公式,应用叠加原理,考虑分支井其他分支对离散段(i,j)产生的压力干扰以及离散段(i,j)本身产生的压力响应之后,可以得到顶底封闭侧向无限大储层的多分支井井底压力响应:

(4)

根据多分支井离散原理[6],可得出多分支井模型矩阵方程表达式:

(5)

考虑井储及表皮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Duhamel原理[5]得到:

(6)

上述各式中,h为厚度,m;L为系统参考长度,m;ψ为拟压力,MPa;s为拉普拉斯算子;CD为无因次井储系数;S为表皮系数;M为分支数;Lh为分支长度,m;DL为分支间距,m;A为吸附因子;A为窜流系数;Ω为弹性储容比。

2试井典型图版建立

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和计算机编程获得多分支水平井的试井典型曲线[7]。主要参数如下:CD=1000,S=1.0,M=3,Lh=50m,DL=200m,α=5,λ=6×105,ω=0.7。顶底封闭侧向无限大煤层气储层多分支井水平井试井理论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煤层气三分支井试井典型曲线

对图3的动态特点进行流动特征段划分,可分为7个阶段:

1)第Ⅰ阶段——井筒储集阶段。在双对数压力曲线上表现为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相互叠加,其直线斜率为1;

2)第Ⅱ阶段——过渡流阶段;

3)第Ⅲ阶段——线性流动阶段。在双对数压力曲线上,压力导数曲线表现为一条斜率为0.5的直线段;

4)第Ⅳ阶段——分支井干扰过渡期。主要是各分支井之间产生干扰,为线性流和第一径向流之间的过渡阶段;

5)第Ⅴ阶段——早期径向流阶段。主要是煤层裂隙系统达到径向流阶段,其压力导数表现为0.5的水平线;

6)第Ⅵ阶段——窜流阶段。主要是煤层气由基质解吸向裂隙系统进行扩散,其压力导数曲线表现出一个凹子;

7)第Ⅶ阶段——系统径向流阶段。这一阶段,煤层气流动产生的压力波波及整个储层之外,其压力导数曲线表现为一条直线。

3敏感性分析

3.1分支井长度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煤层气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多分支水平井特征参数取值如下:CD=1000,S=1.0,M=3, DL=200m,α=5,λ=6×105,ω=0.7,分支井长度Lh分别取值100、200、300m,压力双对数典型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分支井长度对典型曲线的影响

图5 分支间距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图4反映了早期径向流阶段及线性流阶段,随着分支井长度的增加,早期过渡流及线性流压力导数曲线在坐标系中所处位置越低。

3.2分支间距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煤层气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多分支水平井特征参数取值如下:CD=1000,S=1.0,M=3,Lh=50m,α=5,λ=6×105,ω=0.7,分支间距DL分别取值100、200、300m,压力双对数典型曲线如图5所示。

图6 窜流系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图5反映了在线性流动阶段及分支干扰过渡期,随着分支间距的增加,线性流动阶段依次延后,分支过渡期出现时间越晚。

3.3窜流系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煤层气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多分支水平井特征参数取值如下:CD=1000,S=1.0,M=3,Lh=50m,DL=200m,α=5,ω=0.7,窜流系数λ分别取值6×105、8×105、10×105,其压力双对数典型曲线如图6所示。

图6反映了在第一径向流阶段及窜流阶段,随着窜流系数的增加,压力导数曲线凹子相对后移,第一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当窜流系数过小时,可能掩盖掉第一径向流阶段直线段。

3.4弹性储容比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图7 弹性储容比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煤层气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多分支水平井特征参数取值如下:CD=1000,S=1.0,M=3,Lh=50m,DL=200m,α=5,λ=105,弹性储容比ω分别取值0.3、0.5、0.7,其压力双对数典型曲线如图7所示。

图7反映了线性流阶段、分支干扰过渡期、第一拟径向流阶段及窜流阶段,随着弹性储容比的增加,线性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的位置相对降低,窜流阶段压力曲线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相对升高,窜流阶段的凹子不断变浅,宽度相对减小。

3.5吸附因子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煤层气顶底封闭无限大储层多分支水平井特征参数取值如下:CD=1000,S=1.0,M=3,Lh=50m,DL=200m,λ=6×105,ω=0.7,吸附因子α分别取值2、5、10,其压力双对数典型曲线如图8所示。

图8反映了在第二拟径向流阶段及窜流阶段,随着吸附因子的增加,第一拟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减少,窜流阶段凹子加深,解吸扩散发生时间依次提前,压力曲线位置相对降低,较大的吸附因子可能导致第一拟径向流被掩盖。

4结论

图8 吸附因子对试井曲线的影响

1)根据煤层气多分支井的不稳定渗流特点,结合单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叠加以及多分支井的离散化处理,通过数值反演及计算机编程得到多分支井试井理论曲线。

2)根据曲线形态,划分多分支井的7个流动特征段:井筒储集阶段,过渡流阶段,线性流动阶段,分支井干扰过渡期,早期径向流阶段,窜流阶段和系统径向流阶段。

3)随着分支井长度的增加,早期过渡流及线性流压力导数曲线所处位置越低。

4)随着分支间距的增加,线性流动阶段依次延后,分支过渡期出现时间越晚。

5)随着窜流系数的增加,压力导数曲线凹子相对后移,第一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当窜流系数过小时,可能掩盖掉第一径向流阶段直线段。

6)随着弹性储容比的增加,线性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的位置相对降低,窜流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相对升高,窜流阶段的凹子不断变浅,宽度相对减小。

7)随着吸附因子的增加,第一拟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减少,窜流阶段凹子加深,解吸扩散发生时间依次提前,压力曲线位置相对降低,较大的吸附因子可能导致第一拟径向流被掩盖。

[参考文献]

[1]张辉,于洋,高德利,等.煤层气多分支井形态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101~106.

[2] 鲜保安,高德利,王一兵,等.多分支水平井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机理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6):34~37.

[3] 鲜保安,高德利,李安启,等.煤层气定向习习状水平井开采机理与应用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25(1):114~116.

[4] Seidle J P.Long-term gas deliverability of a dewatered coalbed[J].SPE 21488,1993.

[5] Erdal Ozkan.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wells [D].DissertationCommittee of Tulsal University,1988.

[6] 段永刚,陈伟,黄天虎,等.多分支井渗流和不稳定压力特征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36~138.

[7] 同登科,陈钦雷.关于Laplace数值反演Stehfest方法的一点注记[J].石油学报,2001,22(6):91~92.

[编辑]辛长静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0-0037-05

[中图分类号]TE353.2

[作者简介]段宝江(1987-),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煤层气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通信作者:赵敏,896030712@qq.com。

[基金项目]中海油能源发展重大专项( HFXMLZ-CJFZ1307)。

[收稿日期]2015-12-13

[引著格式]段宝江,姚为英,王文升,等.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0):37~41.

猜你喜欢

煤层气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煤层气输气管道最优化方法研究
数控电潜管式泵在煤层气井上的应用
DFS-C02V煤层气井高产因素简析
概率与统计在煤层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煤层气EM—MWD导向方法应用探讨
膨胀筛管在煤层气井大修中的应用
煤层气采出水处理技术探讨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