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丽顶级面膜的幕后掌舵人
2016-05-21林祎婧
林祎婧
几盏铭黄色吊灯悬挂,印象派插画装点着办公墙。意大利进口的面膜模型摆放在进门处最显眼的地方,一黑两白,恰好契合了贝豪主打的两款核心产品:黑膜和白膜。
这里每一处装潢的细节,都流露出特有的精致与简约。“我们是把整个工厂当成品牌在打造。”在梁宏丽看来,化妆品是时尚产业。比起传统的厂房,她更想打造一个非同寻常的面膜文化艺术中心。
说起贝豪,你可能不太感冒。但倘若提到市面上火爆的“隐形蚕丝面膜”和“备长炭黑金面膜”,你便会兴致大起。那是梁宏丽的得意之作。
她虽不是“科班出身”,却是很多人心中的“面膜教主”。“我都不知道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可能是我对面膜的热爱和执着吧。”她有一点不好意思地笑笑。
她是中国第一批使用面膜的人,也是正将中国面膜带上轨道、推向国际的践行者。“在中国面膜的发展历史上,我是使用者、见证者,到最后是开发者。”她给自己的定位,简洁而精准。她丝毫不怕暴露年龄,谈话中,容颜里充盈着少女般的喜形于色,还有专属于女性的骄傲气质。
梁宏丽大学读的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医院工作,但她并不喜欢。后来,她把临床工作转向面膜行业。“所有研发出来的产品,我是第一‘试验田。我要天天用,用到心动了,喜欢上了。”每当找到产品卖点时,她都非常兴奋。每次给新产品想点子,“好像在想念情人一样”,有时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灵感闪现,她就赶紧爬起来写下。
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做这个行业很幸运,我就是硬生生喜欢它,就像是为它而生的。”对她来说,这是一次重生,“毕业两年后跳进来了,就再没出去过。”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她全身心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面膜革命”:研发“轻薄透软,薄如蚕翼”的蚕丝面膜,取代了过去厚重且吸水性不强的无纺布面膜;为进一步革新膜材,她走访世界各国,最终在日本纪州喜得备长炭。整个过程漫长而煎熬,后期宣传和市场推广也花费了不少心力。令人欣慰的是,这款极具颠覆性的产品在中国刮起了一场“黑膜旋风”。不久前,她又引进了保加利亚玫瑰花水,从配方上对产品进行再次升级,并将在下个月新品发布会上推出。
“我们一直在推新产品。我们没有被别人革命掉,我们是自己革命自己。”
很多行业不愿做研发,喜欢“拿来主义”,她很难理解。“没有研发,就标志着跟风和落伍,就没有未来。”抄袭和模仿在她看来,没有春天。“蚕丝面膜”的经典产品形象图至今还在被许多商家盗用,她不得不去申请商标。这或许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原创带来生命力。
除了对创新的追求,梁宏丽也严格把关产品各个环节的安全。从原料到材质,再到包装和运输。几年前一场小事故让她愈发重视品质,不敢出半点差池。
“零投诉”和“回头客”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标。“企业想做长久,就是做良心。”她有自己的门槛和底线,不为迎合客户而降低标准。对于低价乱价的恶性竞争和偷工减料的投机取巧,她时刻提防着。“因为它不长久,这样的市场里不会有赢家。”看到电商的膨胀式发展,她也不骄不躁。不张扬的沉静是她经久不衰的资本,厚积薄发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她不太喜欢承认自己是女强人,这是一种标签化的称呼。她轻描淡写道:“要真正做好产品,就是要热爱并全力以赴,才能在外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工作之余,她会到世界各地旅行学习,也会抽空陪伴孩子,在家庭和事业中间找到了平衡。
虽然一直做的只是幕后工作,以代工为主。但梁宏丽将这份工作做到了极致,她的目标是做面膜界里的“因特尔”。很多品牌愿意打着“贝豪出品”的广告宣传,这为他们招商引资带来了不少便利。
如今,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面膜从奢侈品到大众快消品、从赠品到主位的角色转变,梁宏丽很看好它的前景。她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是教育和引导消费者,让俾众周知:最好的面膜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