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噶尔的采冰人

2016-05-21撰文摄影杨政春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冰窖洪江喀什

撰文·摄影/杨政春



喀什噶尔的采冰人

撰文·摄影/杨政春

喀什噶尔,一座古老而又神奇的古城。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是中原文明与西亚文明交融之地,勤劳善良智慧的各族人民,吸收、融入东西方文明精髓,创造出独特、智慧而又神秘的文化习俗。“冬季采冰储存,夏季降温消暑”就是喀什噶尔居民沿袭下来的一种智慧生活方式。

“撒郎道克”

提起“撒郎道克”,恐怕到过喀什,了解新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类似于内地“刨冰”的冷饮。可它又有着比刨冰更加醇厚酸爽、沁人心脾的味道,因为它不但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

“撒郎道克”在维吾尔语里字面意思是“傻瓜喝的刨冰”。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名字?我曾因此请教一位维吾尔族长者,他说撒郎道克的做法在很久以前只是在刨冰里加了酸奶,很多人喝了后身体会不适,后来有人无意中在里面加了糖,发现又酸又甜非常好喝,可有人嘲笑这种在冰碴里加了酸奶又加糖的人是撒郎(傻子)。但最终,人们还是普遍接受了这种又酸又甜的口味,更有人将糖熬制成了糖稀,加入蜂蜜,再配上酸奶与冰碴,就成了现在我们喝的“撒郎道克”。

夏天,当你来到街头巷尾售卖“撒郎道克”的摊位,长条櫈上坐满了乘凉喝冷饮的男女老少。如果你也点一碗撒郎道克,一边看着录像带听人聊天,一边享受和观察这个冷饮摊:抬头可以看到红色的帐篷,可以感觉到桌案上巨大冰块散发出来的寒气,可以看到摊主随意摆放在周边的无花果树和各类盛开的花以及被吸引来嗡嗡飞舞的蜜蜂。你可以把摊主制作“撒郎道克”的过程当做杂技一样欣赏:摊主手拿冰凿,“咔嚓咔嚓”的在大冰块上为你凿一碗冰碴,先用清水冲洗碎冰碴,再舀几勺酸奶,加一些糖稀蜂蜜,顺势将碗里的冰碴糖稀酸奶混合物向空中抛出,然后又很精准的接落至碗中,你能听到冰碴撞击瓷碗的“嚓嚓”声,这样来回几次,就可以品尝美味的撒郎道克了。你在这里能够听到很多奇闻逸事,听到邻里们拉家常,感受一种天然淳朴的乡里生活与朴素的休闲文化。

生活的智慧

位于喀什市阿瓦提乡的上牙狼水库,是当地居民世代饮用和浇灌田地的生命之源。每年入冬的“三九、四九”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此时的上牙狼水库冰面最厚能冻到80厘米左右,生活在上牙狼水库周边的采冰人会在此时带上采冰工具到上牙狼水库采冰、运冰、储冰。分布在这里的不同规模的采冰户大概有五六家,储藏规模最大的要数琼巴依(大老板)吐洪江了,吐洪江今年56岁,172厘米的个头,90多公斤的体重,显得他墩胖结实,喀什周边所有卖马绥伊拉(冰激凌)和道克其(冷饮)的商贩都知道吐洪江的名字。

2015年12月31日,我们如约来到上牙狼水库拍摄这些采冰人。此时的喀什噶尔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却挡不住上牙狼水库冰面上采冰人热火朝天的劳作。我随手拍了张全景,呵!还真有点“大会战”的感觉。我们走到冰面上,听到的是采冰人自己研制的柴油切割机切割冰面的“沙沙”声与采冰人合力勾冰时的吆喝声,以及远处传来的装载机与拖拉机的轰鸣声;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冰面和采冰人,还有冰面上开动着的各类机器。漫天飞舞的白雪飘落在采冰人的身上、帽子上,然后被体温所消融,汇聚成冉冉升起的热气,凝结在他们的胡子上、头发上形成冰珠。太阳则躲在云层中凝结成了一个白点,水库边大柳树上的乌鸦与麻雀也被这火热的场面所感染,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

吐洪江看到我们后,骑着摩托车从不远处赶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同行的摄影师叶金从背包里取出前几天给他们拍的照片,他举着照片乐呵呵地说:“哈哈哈,怎么把我拍这么黑啊。”听吐洪江介绍说,每年到了采冰的季节,一家人就该计划如何又快又省力地将上牙狼水库的冰搬进自己家的两个大冰窖里,他家的冰窖是本地最大的,一个冰窖长8米、宽5米、深6米、从冰窖底到地面可以码冰块9层,地面以上加高还可以码3层,总共12层。他们自己家的劳动力自然不够用,还需要从村里雇30个劳动力,6辆拖拉机和1台装载机,预计要用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把冰窖装满。如今,人力成本很高,这样一次储冰活动,大概需要花费吐洪江十几万元,这在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而夏天他将这些冰块批发给喀什大街小巷的冷饮商贩,收入也只能达到15万元左右。

采冰,可是个技术活。2015年以前,上牙狼水库采冰还是先用大斧子将冰面砍成大块,然后再用木棒撬,最后好几个人用大铁钩把冰从水里勾上来,再想办法装上拖拉机运走。而如今,切冰的装备可谓五花八门,有用电瓶做动力的冰面切割机,有用柴油机做动力的切割机,也有用汽油机做动力的切割机,当然还有个别人仍然在沿用斧头砍冰的办法。吐洪江家用的是柴油机动力切割机,动力足,切割效率也高。他们先在冰面上用钢钎画出整齐的长方形,然后用切割机沿着印子切割,再用钩子将冰从水里捞出。切割机动力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万一电锯断裂飞出,造成的杀伤力不可想象,因此需要专人操作切割机,而且要佩戴头盔和穿防水衣服。吐洪江一般会在切割机旁守候,防止有人靠近,确保切割机安全工作。

储冰,勤劳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把采的冰运回冰窖口后,还得需要人将冰从拖拉机上卸下来,然后一层层的码进冰窖里。这个过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要防止把人砸伤,还要将冰块码整齐,冰块之间的缝隙要用碎冰填实,还要将冰窖封口掩埋。整个过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了采冰人的智慧。

当我走进吐洪江家储冰的院落时,明显感觉到院落的温度要比周边温度低得多,我想在夏天,这两窖的冰为吐洪江家也起到了自然空调的效果。就这样,他们用祖辈流传下来的方法将这些冰块储存到第二年夏秋季节才出售完。

大自然的恩赐

冰块,是大自然赐予喀什人民的完美福利。喀什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属于典型的内陆沙漠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然而大自然却赐予当地人民完美的降暑方法,那就是储藏的冰块和各类特色冷饮。每年从5、6月份开始,大街小巷、巴扎上陆陆续续就开始有卖撒郎道克和冰水的了。品质好、干净的冰块可以做撒郎道克和冰水,品质差些的可以用于制作冰激凌时的冷却冰,或用于各种用途的降温。

如今,随着市面上各类饮品的增多,撒郎道克和传统冰激凌这样的饮品也在慢慢减少,尤其在制作工艺上更趋向于机械化,手工饮品也在慢慢减少。所以,一种责任感迫使我用自己的镜头和笔来记录这些在慢慢流逝的传统习俗。

行游新疆

猜你喜欢

冰窖洪江喀什
伏天儿还忆老冰窖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镇党委书记充当恶势力“保护伞”获刑
分数
小狼家成了冰窖
马未都忆旧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我行我秀
遇见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