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护理配合措施研究

2016-05-20杨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护理配合措施研究

杨惠敏

【摘要】 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 干预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程序化护理利于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程序化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1

近几年来, 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 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到各科室的疾病治疗中, 且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被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所代替, 其中对泌尿外科患者给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疾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1]。此外, 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次研究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干预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46.2±10.9)岁;常规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7.3±1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取健侧卧位, 经患者后腹膜腔进行手术, 并给予离子切割环与钬激光光纤, 手术完成后常规留置D-J管, 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 3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模式, 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消除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放轻松, 术后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药等。干预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

1. 3. 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准备工作:手术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体检、内分泌系统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等;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应注意将血压值调节至正常范围内, 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等, 确定患者的肾功能情况。②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咳嗽、 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手术前1 d不宜摄取产气的流质饮食;术前8 h常规禁食、禁水;对患者皮肤仔细清洗等[2]。③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等负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沟通, 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原理、流程、术后注意事项等, 使得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从而积极面对疾病治疗。

1. 3. 2 术后护理干预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每隔0.5 h对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术后3 d, 每日对患者上述指标检测3次,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对症处理。②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体位调节。若患者尚未清醒, 应将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等到患者神志清醒后, 且测得血压恢复至平稳状态可调整至半卧位, 对患者定时进行翻身、拍背等, 以防患者出现压疮等不良情况。③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护理:a. 手术完成后的24 h:立即给予抗血栓泵进行治疗, 每隔2.5 h使用1次, 每次持续时间为40 min。b. 手术完成后的48 h: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待其平稳后患者可适当进行床上自主活动。c. 术后72 h:可适当进行下床运动, 并给予抗血栓泵治疗, 2次/d, 每次治疗40 min;并进行下肢屈伸与钩脚锻炼[3], 3次/d;d. 术后7 d: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将室内活动时间适当延长, 减少药物治疗的次数等。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出现感染、气肿、大血管、组织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7.9±10.8)min、(180.5±19.8)ml、(22.6±7.1)h、(6.2±0.2)d。常规组48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患者由于出血、瘤体过大等因素而转入开腹手术治疗, 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4.8±10.6)min、(250.2±15.6)ml、(45.6±7.0)h、(19.2±0.3)d,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泌尿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后均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缓解负性情绪、 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对干预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后,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 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程序化护理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傅银敏, 吴墅.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4):31-32.

[2]方碧华.后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3):19-20.

[3]廉洁, 刘志刚.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6):134-135.

[收稿日期:2015-12-01]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应用研究
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护理对策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发展
C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4例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多学科诊疗的临床教学实践体会
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护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