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探讨,还有没有市场?”
2016-05-20王嘉玲
王嘉玲
2004年,《中国式离婚》一经播出,便引爆收视,也引发了关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探讨。这之后,导演沈严与刘海波联合执导,相继拍摄了《辣妈正传》、《中国式关系》,再现“中国式”现实话题,也使得这对金牌导演组合渐渐为观众熟悉。此次网络先行的《穿越谜团》不同以往,面对全新的悬疑题材,两位导演表示,不会盲从英美,要探索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中国式悬疑。
与沈严、刘海波导演的见面,定在了二位工作室所在的酒店,记者到达酒店时,二位导演正在沙发上放松的闲聊,相谈甚欢。处女座的沈严与金牛座的刘海波性格十分投契,对剧本的选择和把握时常一拍即合。即使偶而对剧本的处理方式、拍摄的方案等方面有意见分歧,他们也坚持在工作室内达成统一意见,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工作分配上,沈严多负责内场戏,也是情感的重场戏,刘海波则更多地出一些外景,更苦更累,也为作品带来更美的风景。虽然拍摄过程分开,但两人在沟通和默契下,却总是能拍出彼此都认可的作品。
不仅在工作上的态度和方法合拍,沈严与刘海波在私下也是非常投缘的朋友,两家人时常一起相聚,小朋友也相处融洽。沈严笑着说,如果将来“红心夫妇”有了小宝宝,应该也会“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去玩,都没有问题”。而对多次合作的原因,沈严则给出了“机缘”二字。两人之前并不了解对方,但因为同在《楚汉传奇》剧组中负责陈道明所在的小组,相处下来颇为愉快,便决定下一部戏也一起搭帮干活。
巧合的是,沈严和刘海波在成为电视剧导演之前,都分别有过不同的选择。刘海波原本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学习,与马伊琍是同班同学。大三的时候,他对导演产生了兴趣,经常到导演系旁观排练,1998年毕业之后被制作人看中,便顺利转了行。毕业之初,刘海波对表演依然跃跃欲试,执导的同时也会上场练练身手。但他也坦言,表演和导演时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最近几年精力也有限,基本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救一下场。
沈严在话剧团大院长大,自幼受到耳濡目染,大学也直接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但因为90年代的影视环境并不理想,毕业之后十几年,沈严一直以拍广告为主,并没有涉及影视制作。在为利郎男装拍摄广告时,沈严认识了“伯乐”陈道明。2003年,陈道明在拍摄《中国式离婚》时邀请沈严执导,沈严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曲线救国”般的回归了影视领域。
身为导演,说起与组中演员的相处,沈严和刘海波笑称“欢乐多多”,提到了不少趣事。如在拍摄《穿越谜团》时,“红心夫妇”袁弘、张歆艺经常自掏腰包,定全组的火锅,或者给全组人买几只烤羊在现场吃,来给大家“改善生活”。但同时,拍摄中也难免有辛苦和波折。开机一个礼拜左右,在拍一场雨戏时,洒水的钢管突然意外倒下,砸到了张歆艺。可即使如此,坚强的“二姐”还是带着伤把当天的镜头拍完,之后才去医院处理。沈严也肯定了“红心夫妇”的敬业态度,他说,拍戏的过程中,袁弘和张歆艺的表演十分到位,他完全没有察觉两位主演之间的恋情发展。
Q&A
Q=《北京青年》周刊S=沈严
L=刘海波
Q:为什么会拍一些探讨中国式关系题材的电视剧呢,个人就偏爱这种深度且严肃的探讨?
S:活在当下的中国,你会面对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好像到了一个特别瞬息万变的阶段。中国式关系这个剧本,是一个巧合,不是我刻意地从这个主题拓展,是编剧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写了这个剧本,找到了我,我看了剧本后,与他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一起工作的共识。对于这个剧我更希望看到,在IP流行的时代,这个原创的、正经八百的甚至说偏严肃的东西,还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占到一定的分量。
Q:当年的《中国式离婚》收视与口碑俱佳,在之后的创作中,你更多想到经验,还是创新与颠覆?
S:今天如果再去拍《中国式离婚》这样的剧,收视率和口碑都会有问题。因为12年前,还没有人把中国式的婚姻状况拿出来谈,这个探索就非常有意义。但是今天,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谈的透透的了,但有些新的形势还没有谈论,那你作为一个创作者就要始终跟紧时代。
Q:二位之前并没有拍过悬疑题材的剧,《穿越谜团》这部剧的合作是基于怎样的机缘?
S:也是巧合,但是这部剧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悬疑色彩,作为两位男性创作者,对悬疑、警匪甚至一定的暴力,都会有一些天然的喜好。悬疑元素就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劲儿。实际上我们在探索中国式的悬疑情感路子,在这个剧中你看不到具体的英剧、美剧的影子。因为剪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觉得这个剧现在节奏还是偏慢,我们还希望它更快一些。
Q:“中国式的悬疑情感路子”具体说来是什么样的?
S:中国人有中国人讲故事的方式,有自己说故事的习惯。比如说一个悬疑剧里,悬疑的比重占多少,情感的比重占多少,这些悬疑更多倚重道德标杆还是法律标杆,对剧里好人或者坏人的区分,都希望能用我们认为的比较中国的方式来阐释。
Q:好人与坏人,很难绝对地二分啊?
S:很奇怪,观众看戏的时候,道德标杆会很高,可能看外来剧的时候标准还会放宽一些。但是看国产剧的时候,他们不太能接受这部戏中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再加上审查制度,让我们在坏人有多坏上面始终没有敢迈的很彻底,好像大家都是好人,坏人只可能是无心的变成这样,他们之间的问题好多都是误会产生的。我们希望有机会拍一部戏,好人更好,坏人更坏,或者好人里有坏人,坏人里有好人,这样可能会更有意思。
Q:在两位的心中口碑和收视率哪个更看重?
L:最好就是两个都好。如果口碑很好,收视率不行,对你创作的压力会很大。但如果二选一, 我还是宁愿要口碑,它是对品质的认可,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闹。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这部戏在网上播出以后,大家会不会买账,因为我们是按照传统电视剧的模式拍摄的,只是发行方有这样一个适应潮流的尝试。上星以后,这个戏接下来会不会好,这就是一个戏的命了。
Q:你们的戏一直都星光闪耀,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在拍摄现场大家是什么状态?面对不少大牌,你们是拍得更轻松顺畅,还是更有压力?
S:能吸引来优秀的演员或者说明星,有资方的努力,但最大的诱惑还是剧本的魅力。进组拍戏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最轻松的时刻,不需要面对媒体和公众,他们最自信也最自然,反而不会特别难处。对于导演来说,恣意到位的演出,也让我们痛快。但一部戏拍完之后,能不能成为常常联系的朋友,就是另外的缘分了。
Q:海波导演和马伊琍是大学同学,这会令你们话题不设限吗?在《中国式关系》之后,下一部戏也与她合作?
S:真的是关系不同,他和马伊琍是大学同学,一块喝过酒“打过架”的,所以在我面前,她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海波可以和她比较无话不谈。
L:她确实太忙了,有时下午四点杀青,她就直奔机场,到上海看孩子再回来开工。我们下部戏就在上海拍,叫《我的前半生》,继续探讨女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