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的生活很easy?1999年的12个人说no!
2016-05-20吴乃歆
吴乃歆
在关于黑镜实验的种种讨论中,一场发生于17年前的网络生存测试经常被拿来与之比较。1999年9月3日至9月6日,12名随机挑选的志愿者被封闭在北京、上海、广州的12个酒店房间内,在仅能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的极端情况下,他们要完成72小时的生存挑战。
对于今天的宅男宅女来说,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子设备和一个可支付的电子账户,别说三天,就是在房间里窝上一个星期、一个月,都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在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的1999年,QQ还叫做OICQ,发E-mail还是一件稀奇事,使用电子商务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情况下,仅靠互联网生存的确是一项如同鲁滨逊荒岛求生一般的巨大挑战。
这场网络生存测试共吸引5068人报名,经过主办方的筛选和网友投票,最终12名志愿者入选。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年龄最大者35岁,最小者18岁,他们之中甚至有人此前从未接触过互联网。
除了主办方提供的1500元人民币现金与价值1500元人民币的电子货币,志愿者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进入房间,就连身上的衣服都由主办方统一提供。而在测试房间中,只有一卷卫生纸、一张光板床、一个空空的冰箱和一台可以拨号上网的windows 95系统台式机。
生存测试中最关键的挑战无疑是获取水和食物。在随时随地都能订购各种风味外卖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连续三天只吃同一家外卖的情形。然而,17年前身在网络生存测试中的志愿者范红军只能在网上找到一家可订餐的餐厅——永和豆浆,于是他连续三天吃小笼包、喝豆浆。“做完那三天的测试后,发誓再也不吃永和了。”范红军说。
对大多数参与测试的志愿者来说,17年前的网络生存是不便的、乏味的,而对于网龄为零的北京志愿者郭世鹏来说,这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里,郭世鹏滴水未进。第二天凌晨四点,饥寒交迫的他终于打开电脑企图网上订餐。然而,由于没有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以确认订单,郭世鹏在尝试了31次后仍未能成功。许多在网上观看测试的网友给他发信支招,但郭世鹏始终没有看到。在第二天15时40分,也就是测试进行到25小时40分钟的时候,再也无法坚持的郭世鹏宣布退赛入院治疗。他是12名志愿者中惟一没有完成测试的。
测试结束后,一些人也表达了对这一测试的质疑,例如怀疑主办方在挑选志愿者时可能会作弊,认为允许志愿者联系他人为自己送东西属于放水,还有人指出测试中的很多“网店”其实都是为了参与此次测试而专门成立或特设绿色通道,实际生活中网购则更加困难……这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企图证明人类借助网络实现生存是可能的,然而当时还有相当多的人不愿相信这一点。
就连完成了测试的范红军对网络生存也不看好:“活下来是可以的,但这仅仅是维持了呼吸状态地活着。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在这个状态下生活,那会活得非常辛苦。”
说这话时,范红军无法想象十几年后,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将催生无数低头族,发达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会造就一批剁手党,有人甚至会因为离开了网络和电子产品而感到焦躁不安。
如果1999年的12位网络生存挑战者观看了史航的黑镜实验,他们大概也会不禁感慨:“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