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公民道德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20李杰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对策建议公民

李杰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余姚市以“道德银行”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评价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当前在构建区域化公民道德评价体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要以提升评价效益为目标,推动道德评价规范化;以选树道德典型为重点,推动道德评价实效化;以加强要素保障为手段,推动道德评价长效化。

【关键词】 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实践;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大群众的道德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崇德的良好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但一些社会成员由于自律意识差,社会上又缺乏对不良道德的管理和制约,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公民道德的评价,有利于推动自律与他律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一、余姚市以“道德银行”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评价的积极探索

2012年以来,余姚市把加强公民道德评价作为深化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创立“道德银行”,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道德积分评定和道德信贷评审,推动“道德”与“信贷”联姻,在支持农民创业致富的同时,引导群众开展道德评议,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主要做法是:

1、构筑道德评价组织网络

一是组建二级机构。在市级层面,成立“道德银行”总行,建立由文明办、农村合作银行、公安、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全市“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道德银行”支行,负责组织指导所辖行政村开展农户道德积分评定工作,评审发放创业信用贷款。二是构建三级网络。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评议小组,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每月一次对所辖农户家庭的道德行为表现开展评议,把评议结果量化成道德积分;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管理办公室,由村两委会负责人、村民小组长等成员组成,每季度汇总、核实全村农户道德积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公安、税务、工商、银行乡镇街道支行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行政村道德积分管理工作。目前,全市2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立“道德银行”支行,91个行政村先行推进“道德银行”建设工作,累计有1747户农户获得道德信贷1.25亿元。

2、制订道德评价标准要求

以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需遵守的行为规范为基础,以“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热心公益、支持发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四方面为重点内容,制订出台《余姚市道德积分评定标准》。对照标准进行加减分,如聚众赌博扣3至5分,参与扶贫帮困的加2至3分等等。

3、建立道德评价运行机制

一是积分评定机制。按照“村民群众自评、评议小组月评、道德积分管理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季评”的原则,定期开展道德积分评定,并邀请民间道德评议组织成员和在群众中有一定公认度的人员参加,确保道德积分评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如马渚镇沿山村邀请村道德评议会成员参与,每季度将申贷农户的道德积分情况在行政村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牟山镇狮山村让老干部代表参与,并实行村民轮流参与制度,以提高村民群众对道德积分的认同度。二是积分信贷机制。对道德积分80分以上、申请人年龄18-60周岁,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信用不良、赌博等情况,且有创业贷款需求的农户,提供20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创业信用贷款。对于被评为余姚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的农户,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同时还给予利率优惠,农户通过道德积分向“道德银行”申请创业贷款,在利率上比同期同档次创业项目贷款下浮15%至30%。三是积分运用机制。余姚市积极创设多元化的积分运用途径,除了将道德积分作为道德信贷发放的前置条件之外,还与群众性精神文明细胞创建相结合,根据道德积分评定标准,创设面向不同群体的创评载体,如文明家庭、文明村民、好婆媳等,推动形成群众性精神文明细胞创建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与开展创先评优活动相结合,将道德积分作为后备干部考核、村民小组长评选、入党入团和村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推荐的重要依据。

通过“道德银行”建设推进道德评价取得了基本成效:“道德银行”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价、社会评价与权威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为有德之人提供了激励平台,以无形的“道德资产”变成有形的信贷资本,是“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积极回应,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虚功实做、利义结合的有益尝试,是“人品与产品”、奉献和回报、义务与权利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在构建区域化公民道德评价体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查,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样本472份。调查显示,大部分干部群众对“道德银行”建设持“赞赏”、“支持”态度,但也有些群众态度“消极”,并反映出了道德评价中的一些制约因素:

1、基层组织、部分群众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有83.7%的人认为“开展公民道德评价很有必要”或“有必要”,16.3%的人选择了“没必要”或“无所谓”;有86.4%的人认为通过“道德银行”开展道德评价的做法“很好”或“好”,13.6%的人选择了“一般”或“不好”。在座谈中,一些村干部认为,以“道德银行”为载体开展道德评价虽然很好,但工作量太大、程序太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却看不到短期成效。

2、实施范围、评价对象的覆盖面有待扩大

“道德银行”建设中道德评价的范围集中在农村地区,评价对象主要为农民群众。在调查中发现,有97.7%的群众认为,道德建设涉及到每个人、各行各业,不能只对农民群众进行道德评价。在回答“除了农民群众外,在哪些对象中逐步开展道德评价”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窗口单位从业人员。

3、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有待增强

在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对道德银行中道德评价的内容是否满意”时,有23.9 %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或“不够全面”;在回答“你对评价标准是否满意”时,有27.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或“缺乏针对性”。许多干部群众认为,道德评价应当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评价内容也应当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大方面。

4、常态评价、长效运作的系统性有待提升

经统计,在91个“道德银行”建设推广村中,近半数村严格按照每月一次积分评议、每季度一次积分评审的流程进行道德评价,其他村或多或少存在不定期评价和延期评价的情况,个别村甚至出现只为有贷款需求的村民进行评价的现象。在走访座谈中了解到,一些基层组织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认为道德评价工作是“软任务”,可以先缓一缓、放一放。同时基层组织在人力资源上又缺少必要的评价力量,市级层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措施,使得道德评价工作尚未真正建立起长效运作机制。

三、推进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在于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有一个规范的评价流程,有一系列健全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全员化、常态化的道德评价,实施多元化、制度化的道德激励,真正将道德评价融入到社会治理、渗透到社会生活。

1、以提升评价效益为目标,推动道德评价规范化

一要建立社会化、群众化的评价组织。注重推动民间道德评议组织与道德积分评定队伍的对接融合,将“老娘舅”、“社区和事佬”、“孝道评议会”等民间道德评议组织成员渗入到道德积分评定队伍中。同时,积极向社区、企事业、新经济组织等单位延伸拓展,建立相应的三级道德积分评定队伍,力求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本区域、本单位人员的日常道德表现,确保道德评价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要实施规范化、动态化的评价程序。按照标准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将基本行为规范和公序良俗纳入评价标准,使之成为群众充分认可、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成为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基本标尺。同时,完善“执行小组初评、管理办公室初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的评价流程,分层收集评价信息,逐级开展积分评定,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评定制度,确保道德评价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三要开展及时性、有效性的评价反馈。建立道德评价信息共享平台,以家庭基本信息和道德积分评定信息为内容,建立“一户一档”的“道德档案”,形成市—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联网的“道德档案”数据库,为实现道德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共享运用创造条件。

2、以选树道德典型为重点,推动道德评价实效化

一要健全道德典型培育机制。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你我——寻访身边好人”等活动,挖掘培育出更多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建立“身边好人”、“余姚好人”、“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三级道德荣誉体系,实施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和年评“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评选制度,不断壮大道德典型队伍。二要健全道德典型关爱机制。坚持“组织化推动、社会化运作”的原则,在各地、各行业推广建立“道德基金”,以企业赞助、个人冠名、社会募捐等为资金筹集方式,以群众身边凡人善举、草根英雄为奖励帮扶对象,由基金设立者自主确定奖励帮扶的项目、范围、额度、周期,激励广大群众当好人、做好事。三要健全道德典型礼遇机制。邀请道德模范出席重大节庆活动和代言公益广告、城市形象,在城乡主要公共场所,建立“好人印象馆”、“好人榜”、“好人长廊”等。对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道德典型予以提拔重用,在入党入团、年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关爱。实行道德模范荣誉津贴制度,参照劳动模范的待遇标准,落实各级道德模范的经济待遇,树立“好人不吃亏、好人得好报”的鲜明导向。

3、以加强要素保障为手段,推动道德评价长效化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性工作会议,总结经验,研究、部署和推进公民道德评价工作,确保公民道德评价工作落到基层、抓出实效。二要加强舆论引导。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作用,加强对道德评价的舆论引导,积极宣传新时期强化公民道德评价的重要意义,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道德评价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宣传通过道德评价产生的良好社会效果,激发社会公众参与道德评价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制度制约。把道德评价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道德建设,加大对缺德行为的惩罚力度,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维护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确保社会“道德底线”不受挑战。把道德评价与各行各业内部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员工的品德表现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年终评优等挂起钩来,定期开展道德评价,以制度约束促使干部群众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霞.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清现象”探微.理论观察,2014.10.

[2] 陈开菊,李慎鸿,付璐芳.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领导科学论坛,2014.12.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对策建议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