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曾磊:以平等的心看待一切

2016-05-20唐曾磊

教育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



唐曾磊:以平等的心看待一切

人物简介

唐曾磊:清华硕士毕业,著名教育专家,思维方法研究专家,平等思维创始人,现任国家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总负责人。

记者:高考的压力,给很多孩子造成了不少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厌学、焦虑,感觉到人际关系很紧张。我们注意到您处理过很多学生心理的案例,您觉得这时候学生最普遍的心理是什么?

唐曾磊:最普遍的情况就是焦虑。焦虑在特定的时期产生是有特定的原因的,往往是孩子面临着他以前从未面临的问题,面临着从未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比如说中考、高考,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但是他又知道,从各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家长、老师、同学的紧张,包括整个学校的气氛都会告诉他,这个事情是很重要的,他必须要做好。这时候他会莫名地有一种恐惧,有一种担忧。这时候他就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是一种不能解决问题的瞎操心。焦虑从来不会对他的学习有任何的帮助,焦虑不会让他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学习,去得到更好的成绩。

记者:您觉得这种焦虑都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除了考试的压力以外?

唐曾磊:更多的是他的心里没有底,对学习准备不足。往往他没有把握,比如说学习的时候,他希望能够下决心好好学习,马上中考、高考了。但是他的习惯当中,一是没有努力学习的习惯,二是没有把学习能一次性学透、能够提高效率的习惯。没有这样的习惯,他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学习的时候,一天两天三天学下来,他会发现这三天我学了,努力了,但是结果不好,他就会产生焦虑了,想想我怎么办,这三天过去了,我没有办法。往往焦虑产生的同时,会有一种沮丧,想放弃这种努力。但是又放弃不了,因为外面的压力很大,并且是持续的。所以他就会心里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进入一个不好的学习状态。

记者:我们更进一步地说一下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家长反映,尤其是快到高考这个阶段,往往学生也会爆发心理的极端,一种是自暴自弃,还有一种是歇斯底里似地学习,什么都不管,饭不吃,觉不睡,拼命地学习。我问过心理医生,他说这是强迫症的状态。反而最后学习没有上去,把学习搞坏了。您觉得在高考冲刺阶段,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

唐曾磊:负面的避免相当于正向的促进引导。孩子们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可以这样想:这三个月一百天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这个大工程必须要保证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悦、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时间的保证。这些必须是综合地做好才能够好好地参加高考,才能得到好的成绩。所以这时候不应该说要抓一点,比如说拼上去,只学习。一百天的时间足以让一个非常健康的人变得一点都不健康,甚至最后高考的时候,无法以比较健康的心态、比较健康的身体来面对高考。如果你学了一百天,最后高考的时候,你的身体垮了,也等于零。因为我们的高考就是那两天,不会考虑其他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个必须要去制订一个完整的计划。一定要保证的是身体要健康,所以要有足够的时间锻炼,并且到那个时候一定要去锻炼。

记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唐曾磊:对。但是有一个问题,往往到了这个时候,由于孩子的心态比较焦虑,导致他每一次定的计划执行都不到位,所以,在制订计划的同时要考虑到,我们接下来的执行怎么去保证。定了一个计划,必须要保证这个过程我能够执行下去。只要确定了这一点,他就能够放心地只需要按照这个计划走就可以了。

记者:我们都知道子女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很多80后的父母,面临着就业、住房等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子女教育方面有很多的困惑。唐老师,您觉得在子女教育方面,家长存在哪些问题呢?

唐曾磊: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跟孩子的沟通不够顺畅;其次,往往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把学习搞好。

记者:您觉得长此以往这样下去,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

唐曾磊: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跟孩子沟通不好,导致家长的一些很好的方法、措施不能帮助孩子们。这时候,孩子们跟家长沟通,得到的是一些不理解和矛盾,心里会不舒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把这些怨气放到他的学习上,放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导致孩子会对生活、学习没有热情,心理不平衡。

记者:家长不能以一个平等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孩子?

唐曾磊:对,我们的家长通常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自己是对的,只要孩子跟我的观念不一样,他就是错的。

记者: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家长的抱怨,特别是很多80后的家长,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我”每天要上班,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这好像是一个借口,“我”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更多的能力去照顾孩子。您觉得父母的这种借口成立吗?

唐曾磊:我们说既然是借口,在家长忙着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在影响他,在占有他的时间,他不能拿出他自己的时间,往往是能够成立的。他不能把那个时间来放在教育孩子上。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如果他不能长期把时间放在教育孩子上,孩子的教育就会慢慢地形成问题,这时候他们的放松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发现孩子有大的问题。

这时,他们可以有放松的条件,所以他们才能够找到这个借口说没有时间。但是等到孩子慢慢地积累出问题了,他们再想教育的时候,已经晚了。在我们了解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出了问题,就辞职在家里陪孩子,但是即使是辞职陪孩子,对孩子的帮助也很小了,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已经非常差了。家长陪着孩子会把孩子逼得非常难受,很多孩子根本不理家长,如果被家长逼急了,他会说我死给你看,甚至离家出走。

记者:您觉得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子女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和子女沟通的问题?

唐曾磊:父母要解决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一,要解决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父母说话要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让孩子愿意听。如果孩子根本不爱听的时候,你给他讲什么教育的内容,什么方法,孩子都不会听。

记者:父母要和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平等地沟通?

PROVERBS

平等,就是放下一切的自以为是;平等,就是以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平等,就是首先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平等,就是包容每个人的观点;平等,就是放弃任何的强迫;平等,就是平和地看待一切;平等,就是观机逗教;平等,就是和谐;平等,就是成为自己的光,点亮别人。

唐曾磊:对。我们说平等的意思,是指心的平等,而不是说我们的地位,我们的其他条件相等。有的家长曾经在我的博客上这样留言:唐老师,您提倡平等,我已经平等到我快成了我儿子的儿子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的,他还是不好好干。这位家长把他自己该承担的作为父亲的位置,这个职责,他在放弃,以放弃这个作为跟孩子的平等,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记者:还是要把握一定的原则,这个平等不是我放弃一些原则跟他做平等,而是发自内心的平等?

唐曾磊:发自内心的平等叫平等,而不是放下一些现实,放弃一些该存在的不同。他们可以不同,比如说我们家长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孩子,但是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不能说孩子说的总是错的,不能说我们喜欢什么他就该喜欢什么,我们认为什么重要,他就该认为什么重要。而是我们应该和他共同商量,如果这对他是好的,又没有大的危害,我们就尊重他。平等更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尊重现实,又尊重各方面的差异、差距,在尊重这种差异、差距的基础上去接纳孩子,觉得孩子这样是很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帮助孩子。

记者: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代沟,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种逆反心理。很多父母反应14到16岁的孩子不好管,有时候还管不了,您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唐曾磊: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们发展特别快,由于他们积累了小学的知识,他们的见识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他们上网上得比较多,了解了很多新鲜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许是他们的家长不知道的,所以他们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他们自己能够判断什么好与什么不好。尽管这个判断不一定都是准确的、正确的,但是他们自我感觉是正确的。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判断跟他的价值观判断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他会认为父母的这种判断不一定正确。这跟我们家长判断孩子,说孩子逆反是同样的。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不同,我们就会把孩子叫做逆反。从平等思维的角度来说,逆反本身就是一种偏见。把自己的观念当作“顺”和“正”的人,才会把孩子的观念当作“逆”和“反”。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父母觉得孩子有一种逆反心理,孩子是不是觉得父母有一种逆反呢?

唐曾磊:当我们觉得对方在逆反的时候,对方也一定觉得我们在逆反,非常蛮横、不讲道理。我们要和青春期的孩子去聊,他们基本上会说父母不懂又瞎指挥,说得明明没有道理,还逼着我去做。这就是孩子认为家长的逆反。

记者:我们曾经听到过这种说法,一位家长说,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也不和我沟通,孩子喜欢看的电视我也不喜欢看。后来我就尝试去看,后来发现其实周杰伦唱的歌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是通过这样,孩子喜欢什么,我就特意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通过这样来和孩子沟通。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吗?

唐曾磊:这种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家长在做一些努力,缩小跟孩子之间的差距。我们在喜欢孩子、了解孩子的爱好。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一般的家长在了解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会发现,我喜欢的东西跟孩子喜欢的就是不一样。孩子喜欢的某些东西你不一定喜欢。但是,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不去否认、不去否定,不要说这个就是低级趣味,就是无聊、浅薄的,你去承认孩子有权利、也可以喜欢他喜欢的东西,他喜欢那个东西是有道理的。这本身就是接纳,就是跟孩子之间的平等。假设我们老一辈的人喜欢京剧,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我们如果想缩小和他的这种差距的时候,我们要求十来岁的孩子去听京剧,从而喜欢上京剧才能接纳我们,显然是很困难的。同样,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要喜欢孩子喜欢的东西,也不一定可能。接纳或者是平等,不一定是你要喜欢他喜欢的东西。但是你要去尊重他喜欢的东西,他喜欢那个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相信,孩子喜欢一个东西,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要去评价说这个很无聊,这个很低级趣味,这个是不被允许的,这是没有出息的,孩子就是以他喜欢的东西在成长的。我们就尊重他这一点,这就是一个平等。

家长可能会认为他这样会影响什么。比如说一个家长来我们这里的时候说,我这个孩子有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喜欢打游戏。这个家长的意思是,喜欢打游戏会影响学习,有一个问题是:喜欢打游戏就一定影响学习吗?如果我们把时间给他限定好,让他在适当的时间内去打游戏,也许就不是问题了。我们家长如果把打游戏就是影响学习这个结论得出来以后,根据这个结论他就会想,我一定不让孩子打游戏,家长如果不让孩子打游戏,而孩子又特别喜欢打游戏,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出现了矛盾,我让你不能玩游戏,而孩子又要求我非要玩游戏,结果打起来了。

孩子玩游戏是想快乐,家长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孩子快乐,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你既然喜欢游戏,没有问题,但是,游戏不可以影响到学习。我们在玩游戏的同时,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并肩战斗,家长和孩子要并肩战斗,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著作

十几年来,唐曾磊长期深入研究思维、沟通、教学和学习方法,深受广大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欢迎,特别是在提升教育者的智慧和幸福指数、学生的学习认真能力等方面见解独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先后出版《爱学习,会学习》《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能力》《平等思维——智慧和幸福的奥秘》等著作。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孩子的画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