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学校“无缝隙管理”,就让人心生寒意
2016-05-20李志欣
文/李志欣
说起学校“无缝隙管理”,就让人心生寒意
文/李志欣
以前不少学校倡导“军事化管理”,眼下有学校提出“无缝隙管理”,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了“无缝隙管理”的坚定执行者。
关于学校的“军事化管理”,我猜想首倡此“理论”的可能是一名转业到教育界的军人,抑或是一名比较了解军营生活的教育管理者。学校热衷于施行的原因可能是看中了“令行禁止”的好处:对于士兵来讲,服从命令是天职。校长如果是长官,老师就是士兵;老师如果是长官,学生就是士兵。
说起“无缝隙管理”,就令人心生寒意。所谓的“无缝隙管理”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全天候地把学生盯紧。一位网友在博客里写道:“不是我不想当老师,而是我不想像看犯人那样监视学生。学生是人,是正常人,不是奴隶。”从这段痛彻心扉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学校的“无缝隙管理”是什么样子。且不说“奴隶”一词,“监视”两个字就够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深入反思了。
那么多的人热衷于“无缝隙管理”,根源在于这种管理方式是应试教育的“助手”。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就得一门心思地坐在教室里提高应试的能力。对于某些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者来说,综合素质的提高实在是太过遥远,学校的成绩提高了就能名利双收。
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管理既损害了学生,又损害了老师,最终损害的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原因有三:
首先,“无缝隙管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在很多教育管理者看来,能够用最快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或一门学科的知识最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对培养学生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美国当代名师莎伦·德雷珀说:“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害怕犯错误,害怕变通,渐渐失去从错误中学习的乐趣。
其次,“无缝隙管理”让学生失去自由生长的空间。学校做的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的有机集合体,学校必须要尽可能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方式,尽可能地做到因人而异。可能有的人会说,学校之所以实行“无缝隙管理”,就是为了洞悉学生一切,以便因材施教。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收紧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强调知识的灌输、成绩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觉到,不少教师就像是管家婆,不管是针线还是簸箩都一起抓到手中。学生如果时刻都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习,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就会成为学习上的傀儡和木偶。做老师的常常抱怨学生脑袋僵化、不知变通。究其原因,是这种没有缺口的管理很难让学生有鲜活的思想。
第三,“无缝隙管理”让民主思想难以落地生根。学校实行“无缝隙管理”,显示出管理者对学生不信任,不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一个处处都存在第三只眼的校园内,学生学会的恐怕是伪装;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面前,学生感受到的可能是专制的力量。
言而总之,“无缝隙管理”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无缝隙”会导致学生踏入社会以后“漏洞百出”,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