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渐渐明晰的前行目标——山东省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发言摘要

2016-05-20李功毅,刘鑫

教育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渐渐明晰的前行目标——山东省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发言摘要

2016年1月12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与山东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问题,在济南市举行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如下:

主持人:李功毅 《教育家》杂志社副社长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大家都在关心和议论。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据了解,此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和各方面力量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相应的学科素养,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酝酿之中。对这样一个新的教育改革立意和举措,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持什么态度和看法,大家在实践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参与这项改革调研的专家学者需要了解,教育决策部门也很关注。为此,《教育家》杂志与山东省教育管理研究会联合举办座谈会,请校长、园长们就这个话题座谈讨论。

“诚实”和“知耻”是最重要的道德素养

杜希福山东省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作为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标杆和旗帜,核心素养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股充满了正能量的精神源动力。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调研起草阶段,为了更好地提炼和今后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建议请一些智者参与探讨。这些智者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认识,会丰富核心素养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和深刻。当然,这些智者的言论也不要求所有人都赞成,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争辩能使真理更明。

关于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我认为道德和做人方面应给予特别重视。而“诚实”和“知耻”是道德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如果不知耻,人就会明目张胆干坏事;如果不诚实,人就会偷偷摸摸干坏事。当一个人不停地用谎话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就要警惕其道德水平的下降。我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不诚实、不知耻的现象值得我们警醒。

真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落实

王洪利 山东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校长

搞教育,首先要懂得教育。懂得教育就是要理解教育、掌握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创造教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应用于教书、育人、办学的实践中,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也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回顾、感悟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又要立足现行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向前看。目标要具体明了,避免泛而空,才能做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工作。

学生成长成才究竟需要哪些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欧盟曾给出答案: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字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等。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们校长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备课、教研;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改进教法,使教师“教”的规律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使“教”更好地为“学”服务。

以语文学习为例,简单来讲,就是写字识字、口语表达。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批判思维三个层面。最近几年我校也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语文教学由“讲解”向“训练”进行转变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早认早读、以诵促读、专题积累、展示分享、读写一体、学以致用”改革思路。抓住语文教学三条主线:一是教科书教学;二是整本书教学;三是语文实践活动。实施“诵、思、辩、评、听、说、读、写”八字一体化训练。

我们要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思想。有了眼界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思路,有了思路就有了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

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必须有大的转变

乔彩花山东即墨市德馨小学校长

研究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概念的进一步落小、落细、落实的措施,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对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核心素养是体现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重要指导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据此,我们学校研究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项能力和爱与责任、信心与勇气四项品格。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都对学生未来发展、终身发展有益的DNA。

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我们在学习课程标准时,进行了学科价值大讨论,一次次关于好课堂、好老师、好学生、高质量的深度研讨,让全校教师豁然开朗: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不同的课堂生态决定着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向、高度和质量。针对课堂教学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品格养成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打造“生本、生命、生态”课堂的目标要求。

生本——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么去那里?把课堂从教师教的地方变成学生学的地方,从“一言堂”到“百家争鸣”。

生命——就是所有的教与学,都要着眼于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学生首先是人,是生活中的人,是关系中的人,是世界背景中的人,是将要走向未来生活的人。课堂要承载起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意义、感受生命关怀、提升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的神圣使命。课堂不仅要重知识传授,更要重品格培养,做到“从三味书屋”的单调乏味、个性压抑到“百草园”的自由解放、快乐成长。

生态——是理想课堂的呈现状态。让课堂如一方宽和的池塘:尽可能宽阔,让各类鱼儿尽情嬉游;尽可能温和,让各种花草自由舒展;尽可能富氧,让每一颗落到这里的种子都能欣然成长。就是要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氛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教育规律,既关注全体,也关注个体,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做到“既见森林,也见树木”。

总之,“三生课堂”的本质是要建立起以研究学生为前提,以理解、交往、动态生成为特征,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的新型课堂。“三生课堂”的实施,让老师们追求学生对学习成长意义的深层积淀,即学生遵守规则,是因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需要,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或想得到奖赏;学生能与人为善,是因为他相信善良是好的品质并具有向善的内在愿望;学生用心做事、追求完美,是因为高质量的成果使他们感到骄傲,而非仅仅为了取得高分。课堂从知识核心走向核心素养,教师也真正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核心素养是我们实践探索的方向

曹同国 山东东营区第一中学校长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表述是宏观而抽象的。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方向性的引领,让我们接下来的路子更加清晰明了。至于怎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依靠什么样的平台、途径和方法,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竞和”文化是我校一贯秉持的文化理念。“竞”就是要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突出“竞争”;“和”则是要兼容博大、以和为贵,突出“和谐”。“竞和”体现了学校同心同德、拼搏进取、敢于争先、共荣共赢、和谐发展的教育精神和智慧。我们要求教师将“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作为教学宗旨,将“保持阳光心态,健康快乐从教,做专家型教师”作为职业追求,把学习、工作和助人相结合,打造“低负担、高质量”的课堂。

我们在小学阶段实施“走班选课”,制定出课程目录让学生选修,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面向家长招募选修课教师,壮大教师队伍,丰富教育资源。目前学校开设有陶艺、外教、吕剧、合唱、舞蹈、航模、剪纸、工笔、国画、乒乓球等22个类别的“特色课”。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开创“分组学习”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让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识。“分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学会展示自我、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

为充分挖掘学生天分,学校发起了课前十分钟才艺展示,让学生通过读说讲演写、吹拉弹唱画等表演形式充分展示自我。学校成立了管乐队、文明礼仪展示队、少年交警队、国学诵读队四支特色队伍及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楹联文化建设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自护自救,领略传统文化精髓,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常年开展开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重感恩”三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多种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针对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问题,学校本着“孩子入学,家长入学”的宗旨,以“培训家长、提高家长、服务家长”为目的开办了“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动,架起了学生、家长与老师间合作交流、共同成长的友好桥梁,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

教育的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宁征 山东青岛实验幼儿园园长

无论素质教育也好,还是核心素养也好,最终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基本涵盖了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素养。长期投身幼教的实践经历也让我越来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1993年办园开始,我们始终不跟风、不动摇,只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20多年的办园实践,让我们确立了“开放教育”的园办课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定位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自我发展五个层面上。

党支部制定了驿站管理制度、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坐班工作制度等,安排机关正式党员作为工作人员到驿站开展服务,先后开展了入户帮扶度夏收、环卫一线送清凉、湿地公园除杂草、城管执法体验日等主题活动,拉近了群众和党员的距离,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党员就在身边。

“开放教育”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将幼儿置身于开放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环境中,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幸福。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是开放教育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门口处的小池塘,大型原木建成的晃晃桥以及教室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区,都是经过教师们精心设计过的“有准备的教育环境”,起到了为儿童们提供尝试和实践,丰富感觉体验的作用。为打破社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藩篱,幼儿园将孩子们带到青岛“奥帆基地”去参观,举办庆“六一”沙滩运动会,让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一起寻找大海里的小动物;将民间艺术团表演引入幼儿园,让孩子们零距离地观看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

强调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建立“我与你”的师幼关系,主张发展性的“教育爱”,追求所有“课程卷入者”的自我发展等思想,是我们“开放教育”的基本课程理念。我们秉承“儿童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抓住许多重大节日如“世界无烟日”、“无车日”及特殊事件如汶川地震、雾霾频发等对孩子们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爱与奉献、关怀他人、关注自然与社会的人文情怀。“开放教育”为孩子们创设了开放、民主、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个性、兴趣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彰显,形成的共同特质是善于交往,乐于合作,敢于表达,勇于创造。每年大班孩子升入小学的几周后,我都会收到家长反馈的信息,说孩子入学适应很快,并评价“开放教育”与小学衔接得天衣无缝。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

张景和 山东昌邑第一中学校长

对这次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意向,我们校长们在一起议论说“第九次课改来了”。然而,通过这些年的课改,我逐渐认识到,“课改”的主角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换句话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象是学生,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以刚刚结束的一次历史考试为例,一道考纲和考试说明上没有明显标示的题目,被教研员和老师们纷纷惊叹为“怪题”“偏题”。事后被证明只是一个换了面目出现的知识点而已。这说明,我们的教师已经被训练成只能适应标准考卷、标准答案,“核心素养”也并不理想。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老师怎能没有?校长怎能没有?校长、教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更应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立德树人”是昌邑一中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校本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与学生的人生规划紧紧结合,把每一个关系学生发展的要素做精细,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时时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让高分成为德育的副产品。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只注重强化训练却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高效课堂并非唯一选择,教师应在掌握学情、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慢下来,把教育质量提升到效率之上。因为方向比力量更重要。

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关键靠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要让老师的灵魂上路。学校以“高效、思维、价值”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料传承与电子化”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读书、实践、游学、反思”四条途径,使老师们一步步成长为学校文化的传播者,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不磨不成佛”,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才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培养核心素养应包括科学素养

王建伟 山东诸城繁华中学校长

我校在实践中体会到,当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应当包含科学素养。自2004年以来,我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以“举办科技节”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发和实施科普活动课程,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2004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三届科技节,每届科技节持续一周时间。在科技节期间,学校通过宣传橱窗、多媒体平台等刊出科技专栏,播放科普知识视频节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制作了200余块科技图片展板组成展厅,组织学生参观流动天象厅和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科学魅力;号召学生积极主动策划科技节,培养参与意识。如第三届科技节的主题:创新、节能、环保就是由学生自主命名的,学校和老师只起到启迪、引导、点拨和激励的作用;学校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各科专家四十多人来校,对全校师生进行140余场科普讲座,涉及生物、航天、材料、物理、南北极等二十个学科和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通过与科学大师面对面,让学生近距离地学习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科技节号召人人参与,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期网页、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办一期科技手抄报、读一本科普书籍、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正如科技节上学生代表致辞中所说,“科技节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大家了解了现代科技动态,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科学精神,提升了科技兴国的意识。”中国科学院科普演讲团钟琪团长说:“诸城繁华中学的科技节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

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

韩德胜 山东日照五莲县实验学校校长

我校从2014年就出台了学校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在2014年暑假重点进行了研究,2015年进行了修正。目前确定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学科素养、文明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培养尚正之心、增强承责之力”为目标,我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担当意识的优秀学子。目前电影教育与创作正成为引领学生成长、开展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载体。

与电影的结缘,要回溯到我校开展的“百部优秀影片、百首优秀歌曲”进校园活动。起初是由学校每月每学段精选出1部电影供师生观看,同时还组织“亲子专场电影”、 提供“假期电影大餐”,通过家长会、传统节日让优秀电影走进家庭,以此来开展学校文化教育工作。2012年9月,新学年开始了,我突然想到“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电影,我们何不把它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呢?”就这样,校园微电影创作团队开始产生了。学校首先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从电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开发编写,随后,一批热爱电影表演艺术的师生及家长在校团委书记邢伟——校园微电影创作团队总负责人兼导演的带领下,编剧本、选演员、摄影摄像、灯光音响、后期剪辑一步又一步地积极探索起来。当第一部电影《不要闯红灯》终于首映时,学生和老师都欢呼着、跳跃着,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随着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开展,有一些变化也在校园里悄然发生着:八年级五班的黄琳清担任《父亲节的礼物》的女主角,最初连试镜都觉得非常紧张的她,在电影拍摄完后变成了一个积极阳光、大方开朗的女生,她说这次参演微电影也一定会是自己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一年级二班的鞠卓同学是《父亲节的礼物》剧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他拍摄完在父亲在雨中接自己回家的镜头后,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但凡看过这些镜头的师生也都从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五年级三班的汤其锟同学在《请不要闯红灯》中出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在出演该部影片后,他发动本年级同学成立了校外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活跃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对同学们买零食、踩踏绿化带、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进行及时的劝阻。《父亲节的礼物》剧本的作者刘恒旭同学目前已升入高中读书,爱好文学创作的他现已是五莲县作家协会会员,并且已经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作品。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曾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电影中蕴含着无穷的成长力量,在充满哲思的生命故事中,观影者感受浓缩的社会及生活百态,在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中,感悟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要义。

我校把电影编织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电影文化的熏陶。创作剧本、改编电影、戏剧表演、电影配音、影视动画……一系列与电影相关的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不同的年级和教室中。因为电影,他们一起领略温暖动人的生命故事;因为电影,他们一起体会愈挫愈勇的精神传奇;因为电影,他们一起经历成长成功的感激喜悦!

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正朝着培养核心素养努力

李德乾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校长

我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精神高贵、思想开放、行为文明。高贵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哪里来?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思想的寓所,思想是精神的承载。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尽量多,又感觉负担不重?如何让学生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忧患意识等高尚精神?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于是我们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出发点,立足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体系。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写好字、写好文、会听话、会说话、会朗读为目标,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主题整合”。主题一:金色童年阶梯阅读课程。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背诵阅读经典,一年级背诵并践行《弟子规》《弟子执》《三字经》《千句文》,二年级背诵《论语》《孟子》,三年级《老子 》《庄子 》,四年级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五年级精选《古文观止》部分经典文章和毛主席诗词。对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也是分层次进行的。主题二,能读会(说)写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对小学段读说课程和读写课程进行了系统化:在低年级指导学生讲故事,进行说话训练;二年级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开始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三年级开始大量读写,并把阅读课上成读写结合课。借鉴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马芯兰校长的做法,我们对数学学科进行“结构”整合。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对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生活与思维四大方面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用具有种子能量的知识生长点串成数学知识链,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思维魅力。对英语学科进行情景整合。将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按情境进行重新归类,每一类都要拓展补充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组成新的情景短文,英语学习变为情景剧表演、电影配音、场景对话等方式,借此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同时学习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突出能力培养,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模式,构建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素养深厚的保障。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均以等级进行评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和操作模式。

语文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认字测评、书写测评、朗读测评、古诗背诵测评、阅读测评、作文专项测评。数学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口算、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数学日记等内容,其中说理分析时做到语言简洁、完整,能够借助画批、示意图进行分析数量关系。英语学习能力分项。由五大部分组成:听力、单词认读、情景对话、情景表演、儿歌演唱等。其他学科学习能力评价。重点放在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上。如体育素质主要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音乐学科主要评价学生现场演唱、节目展示;美术学科主要评价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和作品展示;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电子作品设计;科学课程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科技创意、小制作等。

核心素养培养也要因材施教

陈忠心 山东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校长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2年建校。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学校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但是我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这个主题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努力。在我看来,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个体而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品格的培养,应侧重强调善良和诚实这两方面;对高年级学生的品格培养,则侧重责任和担当这两个方面。对于信息化素养的培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而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则更要“因材施教”,注意个人素养的提升。

我校以基本习惯的养成、基础品质的形成及各种兴趣爱好的激发三项工作为抓手,搭建起了“乐学”课程体系,确立了以“幸福成长”为主要内涵的教育理念。

小学阶段就是为学生埋下兴趣的种子,使其全面发展,全面开花。不宜过早确立发展方向和专业趋向,为此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通过课程整合,将班会与学生讲堂,品德与摄影课,信息技术课与3D打印、机器人制造整合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校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小。将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提出了“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扫好地、做好人”的要求。具体到写字,入学第一天的起始课程,老师就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学校还给每一个学生配备了一个握笔器;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开展汉字文化熏陶,集中展示小学段需要掌握的汉字,字的来源、字形、字音、字义,字的拓展、字的微课,二维码扫描即得。将课上微课学习与课余识字达标晋级有机结合起来;每天专设15分钟午写小课,将写字课纳入课表,注重写字技巧的培养,全体师生一起写字、练字,实行全学段落实。

为培养学生善良、诚信、尽责、担当、阳光、开朗的基本品德,学校开展了多种课程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对接,帮助学生关注自我、他人、自然与社会。这些课程有:国旗下展示课程、主题班队会自主教育课程、阳光体育课程、感人的毕业课程、多彩校园吉尼斯挑战课程、精彩的节日课程、小鬼当家课程、亲子实践类课程等。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生命对生命的关照。教育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艺术的创造、智慧的延伸、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我希望校园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也总是感动于孩子们不经意间的童真童趣,醉心于孩子们的机灵顽皮,打着滚儿地成长,赶着趟儿地发展 。

学校应把培养目标具体化

王训斌 山东即墨山师实验学校校长

“商埠旱码头,兴学奏华篇;培德学堂,历经近百年;中正仁和,德润文光,把学校建成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这首“中和韵”是我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即墨山师实验学校以“继承厚重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人文文化,打造经典中和文化”为核心,努力用文化构建校园之真、校园之美、校园之善、校园之乐、校园之健,致力于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生态理念的未来社会优秀公民。

秉承着“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为了贯彻落实五大培养目标,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十项好素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流好美德:好美德成就人生;一股好精神:好精神成就大事;一种好能力:好能力成就未来;一身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品质;一副好口才:好口才成就辉煌;一项好才艺:好才艺成就多面手;一种好个性:好个性成就非凡;一身好素质:好素质成就品格;一份好责任:好责任成就上进心;一身好本领:好本领融入大世界。

教育工作贵细、贵小、贵实。以培养好美德为例,学校通过开展“十大明星评选”为全校学生在学习、安全、纪律、卫生、劳动、礼仪、友爱、健体、艺术、创新等方面树立标杆,引领全体学生全方面成长成才。为培养学生好个性,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信教育、惜时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教育、诚信教育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富而充足的精神食粮。

就这样,五大培养目标细化为“十项好素养”,每一项好素养又细化出十项教育活动,十大特色、十大模块、十大课程体系相互交织,形成“十全十美”的培养网络。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是探索教育规律的进程

陈宝泉 《 教育家》杂志副总编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在明晰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的同时,更能看清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语文课,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写作的要求,忽略了交流与拓展的实际需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教会人说话”,而不仅仅是写作的工具。数学课,不要再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做题机器。我们更应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教授。这些才是真正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品德,或者说非智力因素等,是不能仅通过说教而还必须通过实践得来的。前些年社会上曾热捧民国小学课本,仔细一看,我觉得这些课本有个最大特点:“很善良”。因为它没有任何外在东西,只是单纯地教孩子怎么长大成人,怎么认识自己、怎么认识社会。一句话,它回归了教育的内在规律,把不属于教育的全择出去。只有弄清楚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人文素养到底是什么,教育就做对了。

教育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一直在向前进,而且已有很大变化,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总体探索的空间还很大。胡适先生在谈到他的治学方法时说道:“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我们教育家杂志希望能为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校长们搭设起一个探索教育规律、交流教育智慧、构建教育文化的平台。

(本组稿件由本刊实习记者刘鑫编辑整理)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