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6-05-20王秀峰

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评价数学

文/王秀峰 杨 静



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

文/王秀峰杨静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保持后续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评价主体多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内容多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以往的数学学习评价比较偏重分数,忽视了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忽视了主体多源、多向潜能的发掘,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形式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评价主体多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但教师的评价常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评价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因此,笔者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多地采用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形式,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看看能不能找到4张长方形纸的1/3?如果能,怎样找?”这个问题一出,就立刻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争论。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把4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于是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心里知道是可找到的,但是找不到用什么方法来把4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还有的同学认为4张长方形纸根本就没法找它1/3。于是,笔者就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了三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逐渐统一了意见,那就是4张长方形纸是可以找到它1/3的。然后让会分的同学进行演示,由下面的学生提出疑问,最后大家都懂得了找4张长方形纸的1/3的方法。而且有的学生还在其他学生的方法的基础上找到另外的更简单的方法。通过这种争论,让学生将知识点消化,将疑难问题解决,并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评价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评价内容多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充分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以鼓励为主,收集每个人在数学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闪光因素的氛围,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

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如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容器的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由于这道题已知条件比较复杂,数量关系不明确,作为小学生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是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有彩色水的玻璃瓶及系有绳子的小石块放在水里。由一个学生将水中物体取出—放入—再取出。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物体取出水面会下降?而物体放入水面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正是物体体积。从而求出了这个铁块的体积。通过操作活动,把抽象、隐蔽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因笔者给予了学生适时、恰当的评价,使他们在操作中表现了极强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都随之得到培养。

及时评价学生的“双基”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

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与效果,又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的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有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出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只凭一张考试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建立成长记录袋。如低年级数学的期末测试可由3部分组成,口算试题、检测试题、实践试题,分基础知识、实践与应用、思维训练三部分。实践性充分体现开放性,允许学生在几天或一周内完成,允许学生独立或于他人合作完成。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察。而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考察。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发展能力、鼓励创新的目标。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 )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评价数学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掌握基础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