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16-05-20刘支娜
刘支娜
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刘支娜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重大风险,国有企业资产及财产损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国有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有关。要想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及经营业绩,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控运行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在形式上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事实上这种改造并不彻底,这些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许多公司都并未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导致权力制衡机制失效。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取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然后由董事会聘请专业的经理层来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层向董事会进行报告。监事会由监事和监事长组成,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行使监督权,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运作及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许多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甚至虚置,内部人员控制的现象十分严重,权利制衡机制难以发挥效用。
许多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与经理人员均由上级任命,职位经常发生重叠,部分企业监事的职位也由董事担任。理论上,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上级选举,属于平级机构,地位平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地位往往低于董事会和经理层,监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无法发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同时,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占大多数,外部董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外部董事独立性不强。公司的财务系统的运作也大都由经理层管理,导致财务监督被架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有效运行。
(二)信息沟通不顺畅
信息的传递范围、准确性、清晰度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产生影响。目前多数国有企业沟通渠道不足,信息传递效率低,因为国有企业多是企业集团,组织层次过于复杂,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各种信息经过层层传递,最终信息接受者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是信息最初时的状态,进而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者大多习惯固守传统思想,管理模式长期不变,对于信息系统的构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全面性的构思。信息传递系统在制度建设上不完善,其在功能设置上也存在不少缺陷,导致企业员工无法快速接收并传递有效信息。同时,许多国有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某些部门岗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各部门员工之间缺乏团队意识、协调性差、缺乏横向信息交流。
(三)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经营风险。为了尽量减少、避免风险,保持企业业绩的稳定增长,就要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目前,企业对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企业在未实施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进行决策。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营运、市场、法律、信贷、技术等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观念,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大多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同时又缺乏风险评估机制,这种状态极易造成管理者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主要矛盾。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缺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四)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欠缺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习惯于由国家和政府统包一切,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关注不足,部分管理者只是迫于政府和政策的压力,被动地实施内部控制,没有把企业提高经营效果作为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这些公司往往比较重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基础业务环节,而轻视内部控制在整体管理中的协调作用,同时,由于内控制度的制定往往流于形式,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施行。
另一方面,多数国有企业对于其管理者的业绩考核都以管理者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多少为主要依据,未考虑其他相关综合指标对评价管理者能力的意义。某些高管人员为了在其任职期间做出好的成绩,随意下达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甚至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如此一来,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应该做到职责明确,能够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首先,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应进行的活动及要承担的职责,确定合理的授权层次与责任、控制的授权范围等,避免出现责任真空,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其次,要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人员要分设,避免一人任多职的情况。再次,要重视监事会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完善的监事会组织机构,规范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强化对监事会运作的监管。最后,要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聘请必须通过正式的甄选过程。
(二)完善信息管理与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和沟通系统能够提高各部门信息传递的效率,使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及时掌握企业中发生的重要事项。首先,在管理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更要重视信息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机制有利于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有利于管理者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决策。其次,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及时的披露,加大信息沟通渠道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保证企业每个员工都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再次,企业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信息传递系统,如利用互联网构建公司内部局域网,实现信息在局域网内的快速共享。
(三)加强风险评估意识
我国国有企业应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要将风险评估系统化,对企业内部重要的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审视本企业风险管理质量,识别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运用风险分析技术找出并化解企业存在的风险。
(四)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管理层应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贯彻及实施,并且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会对员工的思维产生影响,因此要切实加强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切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应对于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可以通过实行内部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将管理层及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促使企业内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蒲林.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工会财会,2009,(7).
[2]张敏敏,丁日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8,(4).
[3]许贺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研究,2007,(12).
[4]潘敏.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国资,2007,(1).
作者简介:刘支娜(1992-),女,硕士,天津财经大学,审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