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匠精神”背后的细节
2016-05-20丁学良
丁学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时遇到的几件事。
1990年初,是我写博士论文的最后阶段,因为课题需要,我几次从美国波士顿飞赴欧洲做实地调研。按照西方人的习惯,我带着国际旅行支票前往欧洲,每到途经的国家就去银行兑换当地货币,既方便又安全。
可是,当我在德国慕尼黑想要兑换相当于500美元的德国马克现金时,却遇到一位呆板的银行职员。他说我原先在美国购买的旅行支票上留下的签名与我在该银行窗口签名的字迹不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的旅行支票无法兑现。
任凭我怎么争辩解释,甚至出示随身携带的护照和哈佛大学学生证等,职员都拒绝网开一面,理由是:“按照本银行服务规则,国际旅行支票上的两次签名必须一模一样,否则会产生漏洞,比如出现支票遗失被他人冒领之类的问题。我们银行不愿意为赚取兑换现金服务费而让支票所有者的财产冒风险。请你理解并给予配合。”
从走出银行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我转至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市兑换到现金为止的几天里,我只能省吃俭用,每顿以路边的小吃快餐充饥,经常独自嘟嘟囔囔地抱怨那家德国银行的死板规则以及那个银行职员的不懂变通。
回到波士顿,我把此番经历跟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一遍,他们没有一个不替我愤愤不平。然而半年之后,在一次与同学交流欧洲调研经验时,我对德国却有了全新的认识。
交谈者之一是中国留学生胡同学。他说,前不久他们几个人在德国租了一辆大众高尔夫轿车,上路开得风风光光。跑了两三个小时后,他们发现油表的指针已经接近Empty(油箱空)的红线了。按照在美国开车的经验,到了红线提示位置,剩下的油还能开20英里,为的是让你赶到最近的加油站加油。胡同学看看路边的里程牌,还有几公里就要到达此前预定好的汽车旅馆了,为了避免麻烦,就没有立刻下公路去加油站。
开过一小段路之后,车子突然熄火了,他们立马打电话给公路服务机构,报告汽车出了故障。十几分钟后,服务技师驾车赶到,一番检查后明确告诉他们,这辆车刚出厂不久,一切完好,并无故障。胡同学等人直呼不可能,指着油表告诉服务技师:“你看你看,油表指针刚指到红线,车就熄火了!”
技师又仔细检查了油表和油箱,还是说车子毫无故障。胡同学说:“我们在美国也是开过车的,有经验,油表指针到了Empty(邮箱空)红线,还能开不少路!”
那位德国技师听了这话一头雾水,困惑地说:“如果是那样,我认为美国车的油表是有问题的。Empty is empty (空就是空了)!我们德国车的油表设计准确,Empty(油箱空)怎么还会有油剩下来呢?”
确实,对于这种德国死板脑筋的逻辑来说,“空”就是“空”了,如果“空”的箱子里还有油,那油表不就是不准确了嘛!我们中国人常说做事要“一丝不苟”,但实际生活中,那“一丝”经常可能有一米粗;而对于德国人来说,“一丝”只有万分之一米细。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扎根于此,这也是他们可以制作出最精密设备的根本。
不仅如此,德国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也精细到了一定程度。我的一位老同学常去德国考察,进专门店和银行时,常常一不小心就会撞上玻璃门柜。因为如果不仔细看,前方就是一片透明、毫无障碍——德国高档店铺和银行的新学徒要先从学习擦玻璃做起,锻炼三年,一直到能够把玻璃柜台和窗户擦到灰尘、污迹都看不到的程度。所谓“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的工匠精神,就是这么维系和传承的。
在我撰写这篇文章时,刚好英国记者伦诺克斯·莫里森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告诫非德国人和德国人办事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其中之一是:“德国人非常守时,所以不要迟到。如果你迟到了,人们会认为你很无礼。组织和规划都是德国的特色。但也别到得太早,最多早到5至10分钟。准时到达是展示自己能力的第一步。”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