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
2016-05-20李琼
李琼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学习中也是如此,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和调控教学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原有学习兴趣的保持,又要注重对学生新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13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40
从心理特点来看,初中生应该是对各学科都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原有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反而在“困难”和“失败”中逐渐被消磨。因此,如何有效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安排和调控教学节奏与容量,使学生保持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往往将教学节奏与容量都做了提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虽然教学的内容对教学节奏有着制约作用,但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对教学节奏加以调整与控制,使学生能够适应教学节奏与容量,保持原有的学习兴趣。
(一)调控阶段性教学节奏与容量,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对数学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教师没有注意阶段性学习特点,使部分学生由于出现阶段性的学习困难,而逐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这种现象在起始年级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从宏观上通过调控阶段性教学节奏与容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情境,等学生适应了新的学习情境后再逐步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延长学生学习适应期,减少由于学习“困难”而丧失数学学习兴趣现象的发生。
(二)调控每一节课的节奏与容量,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地保持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从微观上调控每一节课的节奏与容量,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素,采用激励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有效地发展质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使之与课堂教学节奏相合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将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探究活动,获取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并用新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生活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方法,尝试数学创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使数学教学中部分知识的思维过程难以得到有效的展现,对于一些思想发展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往往会产生障碍,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常规手段,这无疑为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使其在一些动态的演示过程和连续的变化之中,对原来由于思维和想象能力差而导致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变得更为轻松和容易。
三、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在教学中多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选择与应用相关的教学素材,就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有时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原有学习兴趣的保持,又要注重对学生新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