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2016-05-19凌玮陈晓贤
凌玮++陈晓贤
摘要:在当前国家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新政策。高校毕业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理应成为国家创业的先锋。本文主要从浙江省高校近三年的创业调查数据入手,分析当前创业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建议性意见。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创业状况;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状况分析
笔者根据浙江省2012届-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1.大学毕业生创业时间分析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对自身拥有的资源或者通过努力能够拥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的起始时间,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教育的是否到位、国家扶持政策是否合理、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创业大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近三年毕业生创业的时间分析主要集中在直接创业和受雇一段时间后创业,而创业一半左右的毕业生是在受雇一段时间后创业。从调查的三年情况来看,直接创业的人数逐年略有增长。
2.大学毕业生创业规模分析
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风险性。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创建自己实业比被人雇佣的风险大得多,一旦创业失败,创业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经济风险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创业的规模需要谨慎控制。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学毕业生创业规模主要集中1-5人的规模,每年在70%左右,其次是6-10人的企业每年约15左右。50以上的企业基本每年在6%以下,但是从数据来看规模加大企业略有增长的趋势从2012届全省4.37%上升到2014届的5.12%。
3.大学毕业生创业形式分析
当前大学创业形式,呈现多元化,特别是以互联网+的创业形式发展迅速。淘宝、微店、阿里巴巴等网络商店和电子商务等个体经营方式尤为普遍。由于大学经验和资金缺乏等因素。必然要求多种的创业形式。从数据分析,毕业生创业形式主要以个体经营和合伙产业为主,家族企业和其它形式总数基本在不足20%,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从三年数据分析来看个体经营的比例略有增长,从全省46.19%增长到50.23%,也体现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也有提高的趋势。
4.创业资金来源分析
创业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时重要的因素,也是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资金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自筹资金,包括资金的积蓄或者家庭、朋友等来源的资金;另外方面是社会资金,包括银行、民间借贷、融资等。相比自筹来源的资金风险性相对较少。从当前笔者获取数据分析,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亲戚朋友资助,其次是工作后的资金储备。从社会获得贷款或社会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基本不足5%。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1.创业人数有待提高
从相关数据分析,大学生创业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是相对总体看来比例仍然偏低,从今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从2.3%上升到了2.9%。这个情况基本也在浙江高校的数据中得到印证,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比例还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是与发达国家的20%以上的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创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保障、创业政策的细化等因素,大学生的创业规模和创业资金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而对原本家庭贫困的家庭来说,创业更加困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在2%-3%左右,而贫困生的创业率只占同期学生的十分之一左右。创业的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解决就业、消除贫困、创造财富,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出台政策给予政策扶持。
3.高校创业教育有待更新
从调查数据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时间主要集中在受雇几年以后,除了受到资金和家庭支持能综合因素外,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项美国研究调查表明,37.6%调查本科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有创业相关的课程,而研究生的比例为23%,开始创业课程的高校约占高校总数的50%。86%的美国企业高管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曾经接受过创业教育。正是如此,美国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是中国的10-20倍。因此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三、“四位联动”创业扶持措施
1.高校应加强创业指导提供实践
从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中有65.30%接受过创业教育,高于前一年20多个百分点(42.02%),这也充分体现了创业教育对创业的直接促进作用。创业既需要经济、管理、财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行业、产业知识,对于局限于专业学习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接受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创业的实际出发,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创设空间和平台为学生听歌创业相关的课程培训、创业园区、实践基地和创业指导等。
2.企业应加强高校合作提供平台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在全国鼓励全民创业的背景下,应该主动融入,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如提供大学生实践基地,提供创业竞争力;企业家走进高校,对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创业指导;另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或者直接创业等等。
3.家庭应转变就业观念提供支持
在中国现行背景下,能否创业或者创业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支持。从前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来自于家庭。由于创业存在加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家庭成员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帮助大学毕业生分析创业环境和可行性论证,并在必要时提供精神上、资金上和人脉关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参加创业的培训。
4.政府应完善创业政策提供扶持
在大学生的创业上,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如德国在1999年就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证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0%-30%参与创业。英国和法国都相继出台政策,要求在中学期间就开始创业教育。日本政府在小学阶段就鼓励开设创业课程。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新概念,其核心也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在当前国家出台一系列创业大政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政策,细化措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培训鼓励大学毕业生顺利创业。
参考文献:
[1]卢秋菊.高职学生创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20).
[2]陈少雄.高校创业型学生社区的顶层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