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中的要素投入粗放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19孙雅楠张静宇王扬洋
孙雅楠+张静宇+王扬洋
摘要:施用化肥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我国当前的水稻生产中存在化肥施用粗放型的问题,这种现象一方面不利于农民的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也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本研究以江苏稻农的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种稻农户对肥料的认知、行为及选择;采用差异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探究稻农化肥施用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得出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技培训、商品化率和种植规模是其化肥投入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从而为有效引导种稻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粗放型;化肥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3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食,稻谷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的占比达到40%以上,可以说,水稻的存在是我国“用7%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但是,在人口不断增加,可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当下,我国的水稻生产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的水稻实际生产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户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的方式较为粗放且随意,这不仅会影响到水稻生产的成本,降低农户的效益水平,甚至有时会影响到水稻的实际产出。另一方面,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存在着农资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以化肥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然而目前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低,比发达国家平均低10%左右,并且由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化肥利用率不断下降,已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闫湘,2008)。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我国稻米的稳定高效产出,改变水稻生产的“粗放型”和生产要素利用的随意性即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的区域锁定在水稻主产区之一的江苏地区,并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水稻产出和环境皆具有重要影响的化肥的投入情况,试图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农户的化肥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归纳农户水稻生产的要素投入粗放型的原因并寻求引导农户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可能方法。
二、描述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共选取了江苏省扬州、宿迁、淮安、徐州、芜湖、南京6个市30个村的310个农户作为样本,其中有260个来自扬州。我们重点选取了扬州市的里下河沿运稻区,包括宝应、高邮和江都三个县(区),该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64%,它的水、土、气综合条件较好,以稻麦两熟为主,而且从2000年以来就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在品种改良、播种技术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是我国重点水稻产区,因此对于我们研究农户水稻种植中要素投入行为而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回收285份,样本有效回收率达95%。
(一)样本特征
1.农户特征:样本农户的户主即家庭农业决策者几乎全部为男性,其年龄分布在31-8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5岁。以<45岁、45-59岁、60-74岁、75-89岁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青年、中年、老年前期、老年四个年龄段,其中中年占51%,高达一半以上,而青年仅占了10%,这和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基本一致。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大多数,约达六成,初中水平占22%,高中水平占10%,高中以上学历的不足1%,可以看出受调查农户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这与种植主体的年龄是密切相关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水稻种植主体受教育程度普遍都在小学及以下。
2.种植特征:被调查地区绝大多数是水田,其中仅有23户有少量旱田但几乎都不足一亩。水稻种植全部为单季稻,多以稻麦两季为主,水稻的品种多达15种,但一般同村或同乡会选择相同的品种。所调查样本中,种植面积的分布范围很宽,户均种植面积为72亩,其中5亩以下的小规模农户最多约占四成,20亩以上的大规模农户近三分之一,大中规模的种植户一般都存在土地流转承包的情况。大部分样本的商品化率分布在50%—100%之间,只有极少数被调查农户2014年水稻的商品化率为零(全部自产自用)或达到了100%(全部出售)。
(二)农户的认知、行为和选择
1.农户的认知
(1)对化肥的认知:86.59%的农户认为并不是施化肥越多水稻产量越高,这些农户认为要因地施肥、因长势确定施肥量,过量化肥可能会导致减产,但仍有13.41%的农户表示认同化肥越多产量越高。在过量施用化肥是否会对稻米的质量造成危害这个问题上,82.93%的农户认为会有危害,比如过量施肥会造成米粒口感变差等一些危害,9.76%的农户认为没有任何危害,化肥只是作为提高产量的一种肥料,并不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另外7.32%的农户对此表示不了解是否会有危害。
(2)施肥的依据:在施肥前,9.76%的农户是按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4.88%的农户是根据村集体的通知来指导施肥量,剩下的85.37%是根据水稻的长势来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而且在290个样本中仅有四分之一的农户在施肥时有农技员指导,因此大部分农户都是根据自身对土地的了解以及水稻的长势来进行施肥行为的。另外被调查农户中有43.9%的农户听说过测土配方技术,但用测土配方技术指导施肥的农户仅占全部的9%。
2.农户的行为和选择
由于不同品牌的化肥含氮量不同且化肥品牌繁多不便调查统计,所以我们选择以亩均化肥投入金额来衡量化肥的投入,在被调查的样本中,亩均化肥投入金额均值为185元/亩,其中最少的是26元/亩,最多则达到442元/亩,后者是前者的17倍,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在化肥投入上存在很大的行为差异。而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户对于化肥的施用量都没有做详细记录,只是依据模糊的记忆做大致的估计,这一点也从侧面表明了农户在化肥投入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因素分析
为了把握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我们就样本个体特征、种植规模等与亩均化肥投入金额用spss软件进行列联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农户化肥施用的差异性,以此分析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影响方向。
1.受教育程度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农户亩均化肥的投入越多,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降低化肥投入金额的标准差在逐渐增大,这表明低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在施用化肥时可能具有更大的随意性。
2.商品化率
在这里,我们对得到的商品化率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我们定义商品化率处于[0%,30%]区间内的数据为低商品化率,处于(30%,60%]区间内的数据为中商品化率,处于(60%,+∞)区间内的数据为高商品化率,经过简单的交叉列联分析我们发现低商品化率的农户较高商品化率较中商品化率的农户和高商品化率的农户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同时,高商品化率的标准差相较于另外两组较小,且峰度较大,故该组数据较为集中。由此推测高商品化率较于中、低商品的农户施肥有更强的系统性,随意性更弱。这可能是由于高商品化率的农户种植水稻的动机主要为出售获得收入,即会更多地考虑要素投入的成本和生产的持续性,更精细地投入化肥。
3.种植规模
根据调研时的观察,水稻种植规模为5亩以下农户的土地主要是自有土地,且种植主体多为老年或者高度兼业户;规模为5-20亩的农户除自有土地以外还包含了少部分的承包土地,但这部分农户的收入并不是完全来自农业收入,大部分农户还有兼业收入;2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的土地多数来源于土地流转,而且这些农户几乎都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以家庭为主体进行种植和生产,兼业程度相对较小。我们预计,兼业程度较小的农户由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更倾向于在化肥投入中实现精细化,在数据上可能表现为20亩以上规模农户化肥施用金额的标准差较小、峰度较大的情况。
实际数据却显示20亩以上规模农户的标准差大于其他两组。考虑各组样本量和极值等我们提出了两个解释:(1)地区差异。20亩以上规模户可能有更高的系统性,会根据土壤、品种、气候等调整施肥,但不同地区效益最高的施肥量可能有较大差异,故均值和标准差可能并不能表现出农户施肥的精细程度。(2)三组的离散系数差异很小,而20亩以上规模的峰度较高,说明该组相对于其他两组有尖峰,部分数据更为集中。
四、结论与建议
1.在290个样本中,只有9.76%的农户是按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而且仅有四分之一的农户在施肥时有农技员指导,用测土配方技术指导施肥的农户仅占全部的9%。大部分农户都是根据主观因素来进行施肥行为的,且同一地区施肥标准差较大,又根据调查时很多农户对施肥量记忆模糊,推测农户的化肥投入存在随意性。这可能对水稻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故全面提升稻农的肥料认知水平,减少随意施肥行为,提高肥料合理利用率是农技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在农户的化肥施用决策行为中,农户个体特征中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农技培训会对化肥施用随意性产生影响。年龄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农技培训的农户,化肥施用量的标准差更小,即更趋于一致,由此推测其施肥更为理性。坚持定期农技培训,支持和鼓励农村教育的发展或许能产生有利影响。
3.在农户的化肥施用决策行为中,商品化率、种植规模可能会对化肥施用随意性产生影响。种植规模大、商品化率高的农户,化肥施用量的随意度更小,由此推测其施肥行为更理性。小规模种植户,一般以满足口粮为主要动机兼带出售多余粮食谋取利润,常有兼业现象,其种植面积小而不计成本时常过量施肥。因此农技部门在施肥教育上必须更加关注小农,定期组织培训,纠正现有的化肥施用习惯,引导其合理施肥,避免化肥过剩。适度规模种植户趋于更多地考虑要素投入的精细型和标准化。故政策建议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通过农地的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户更多地考虑要素投入精细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徐春春,孙丽娟,周锡跃,李凤博,方福平.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2:129-132.
[2]闫湘.我国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会.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6.
[4]李洁.长三角地区化肥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
[5]龚琦,王雅鹏.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1,02:33-38+43.
[6]姜天龙,赵娜,邵喜武.吉林4省稻农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05:337-341.5
[7]王珊珊,张广胜.非农就业对农户碳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辽宁省辽中县的证据[J].资源科学,2013,09:1855-61862.
[8]仇焕广,栾昊,李瑾,汪阳洁.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03:875-96.
[9]谢成林,姚义,王汝利,周兴涛.扬州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4,0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