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应渗透于农村初中生的自主成长

2016-05-19何文浩

关键词:国学教育

何文浩

【摘要】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青年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农村教育更是如此,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农村青少年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重知识,轻道德。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 国学教育 成长过程 道德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07-01

0

泱泱华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国学经典著作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其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农村初中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是国家强盛之潜在力量,是国家之未来。青少年血气方刚,世界观还未形成,遇事容易冲动,因此也是一个“危险”的阶段。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养成教育指的是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

国学于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兴起,二十世纪20年开始盛行。从二十世纪初起,国学有两次振兴:第一次是“五四”后兴起的国学热;国学的另一次振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有北大版《国学研究》的问世,后有《人民日报》的助燃,以及诸多国学大师的呼吁,引发了关于国人对国学的大讨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学的价值得到世界上许多人的认同。

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存在两个问题:第—,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概念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国学经典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书籍。第二,主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内容的诵读活动,一味苦读,死读,从而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第三,教师对国学教学感到茫然,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重形式、轻内容,对国学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我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更多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寻找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农村初中教育与国学经典相结合的思考

1.经典诵读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应将经典诵读作为单纯的语文教育,而应着力于思想文化的传承。因为如果只是将其作为有实用性的语文教育,诵读者更多注意的就是其文学性的方面,而过多地被华章美辞所羁缚,那么就无法真切传递经典具有的超越时空的客观思想精神,也就偏离了经典诵读的客观性原则。

(2)经典诵读不应只是古文文篇的汇集,应注重经典性。既然是经典诵读,就应该选择经典,尤其是选择一般经典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传统、蕴含超越时空的客观思想精神的那些公认经典,在传统经典中,《四书》《五经》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3)经典诵读应从儿童、青年时期开始培育;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有效配置相关的经典内容。

2.让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时代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统一与和谐

譬如在“荣辱观”教育活动中,不妨让学生把“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等经典精华,与现代荣辱观进行比较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

三、农村初中学教育有效渗透经典教育相关建议

1.发挥整体效应。经典诵读活动始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善始善终,需要整体运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合力。

2.实施快乐学习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3.始终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风学风建设中,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

4.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更新观念,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国学经典引入教学、测评内容;开设读书课;课前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合理划分,放学之后适当延续,以保证读书的时间。

经典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要全面的系统地掌握它,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总结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
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研究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浅谈幼儿国学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大学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
谈国学经典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让国学教育为儿童生命成长奠基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弟子规》对国学教育中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