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中大班幼儿数学活动的探索

2016-05-19李金亭

好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生活情境探索

文 李金亭



生活情境中大班幼儿数学活动的探索

文李金亭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应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应考虑幼儿的实际年龄水平,通过幼儿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记忆、练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缺乏操作、体验的机会。笔者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情景化、生活化研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学习数学,能够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能够使数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 生活情境 数学 探索

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能够提高大班幼儿学数学的兴趣,能够养成大班幼儿观察自然、关注生活的习惯;同时能够增强大班幼儿敢于尝试、大胆探索、积极发现的学习态度,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主动合作的交往行为。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要避免死搬硬套,应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喜欢的事物;同时要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让教材走近幼儿。

(1)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题材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请幼儿寻找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的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获得新的经验。再比如,幼儿进行归类学习时,用幼儿每天接触的玩具作为学具,让幼儿为各种玩具归类;在认识形体的活动中,利用幼儿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礼物盒,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幼儿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学中,要创设与幼儿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师指导幼儿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尝试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电视、睡觉,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并为其幼小衔接做好准备。数学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促使幼儿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学期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然后设计出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为幼儿创设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景,并给幼儿安排真实的活动任务,让幼儿通过做做、想想,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认识周围世界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班第一学期,主要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游戏的情景都是教师预设,幼儿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大班第二学期,主要结合大班幼儿的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在幼儿园或班级中发生的事,与幼儿一起共同生成数学活动的主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环境

1.操作材料生活化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时,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就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秋天的树叶、各种各样的豆豆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吸管、铅笔等)。幼儿既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等游戏,还可以学习数数、分类、自然测量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2.问题语言情景化

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问题情景是开展数学的主线。能否创设对大班幼儿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幼儿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幼儿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活动《有趣的记录》中,教师以鼠老师的口吻给鼠孩子们布置了带三粒小米的任务,请小朋友猜一猜小老鼠们会用什么办法记住老师的话?于是大班孩子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下,愉快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尝试用写数字、画小米、画“|”线、画“正”字等方法,来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又如:在活动《认识时钟》中,教师提问:“我们认识了时钟,那么时钟到底有什么用,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孩子们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有的说:“时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赶紧上班,别迟到。”有的说:“时钟可以告诉方医生该放早操音乐了。”还有的说:“时钟可以提醒我们早早睡觉。”……

3.主体互动生活化

在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帮助且又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在愉快的、自然的情绪下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等都是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而活动中的分组学习也更加舒适、自由,教师在活动中是幼儿的合作伙伴,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必须将操作中的学习和社会情境中的学习相结合,并将数学教育整合到主题活动中。这样才能够促进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江苏省盐城市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

[2]严仲连.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6.

[3]吕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张虹.新《纲要》新实践:幼儿教育新探[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9.

[6]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2.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生活情境探索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