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背景下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优化
2016-05-19王珏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王珏(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中医药背景下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优化
王珏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微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中医药院校背景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科本身与中医药相关知识的结合,同时,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是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针对中医药院校文、理科生比例分布平均的特点,提出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问式引导培养兴趣、重复式记忆构建逻辑、对比式总结加强理解。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微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优化
Abstract:Microbiology is a base discipline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icrobiology and the TCM pharmacy, and which also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microbiology in the TCM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atio to the art students and the science students (nearly fifty perc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ethods for teaching microbiology need to be optimized: to develop the interest through questions guiding, to establish the logic through repeated remembering and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s through compared conclusion.
Keywords:TCM; microbiology;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ation
一、概述
微生物学是中医药院校设立的基础学科,就山西中医学院教学设置而言,本科需要学习微生物学的专业包括:中医临床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病原微生物,了解生命免疫现象,掌握其基本研究方法(如显微镜使用,染色等),是为医学领域的萌芽阶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困惑,其一,医药学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及重视度不够,其二,由于医学专业招生时,文、理科生比例相近,因此既要保证理科生对知识内容感兴趣,同时也使文科生有很好地理解,成为教学的难点。文章针对以上两个教学问题,提出在中医药背景下,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本科医用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医学细菌及医学病毒两部分,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预防及防治等几部分,涉及一些典型的病原微生物,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以及一些经典的研究方法:显微镜使用,细菌接种和培养,菌体染色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灵活化,兴趣化,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强调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结合
首先,微生物学中有一基本概念为人体正常菌群,人们经过实验室研究及临床验证,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微生态失调有关,而某些中草药如人参、党参、茶叶等提取物能保持微生态平衡,因此可以利用微生物学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医药的疗效及作用机理[1,2]。
此外,注重微生物学与中医药的结合,可以提升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优化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率。我教研室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实验中,加入了中药双黄连和清开灵对细菌抑菌效果的测验,并且在平板实验中,都可出现较明显的抑菌环。学生在此实验中,对这一结果的兴趣明显提高,微生物实验与中医药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细菌人工培养及抗生素的抑菌实验,对中药的抑菌研究也证明了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关系紧密,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必须受到重视。
(二)注重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并且教师的教学目的应放在教会学生重点理解并掌握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学生应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通过细菌培养,学生应掌握培养基制备方法、灭菌的一般和特殊条件;通过药敏实验,学生要掌握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有效药物方法等[3]。微生物学所涉及到的这些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都是非常广泛的,例如针对现今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即便中医临床,在未知感染菌株的情形下,也会出现无法用药的瓶颈,则可以利用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寻找合适的药物治疗。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微生物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科背景,而在中医院校的本科生中文理科生的比例通常在1:1左右,因此,在面对文科生占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群体时,微生物教学往往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理科生而言,上课所讲内容易懂,甚至是以前高中时期接触过的知识,故兴趣难以调动,然后同样的问题对于文科生而言,却因为零基础而导致接受慢,理解慢,二者的不平衡时常会影响教学节奏和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三方面教学优化,改变微生物教学的不平衡现象。
(一)提问式引导调动兴趣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科生的参与,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是否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微生物课上,教师提的问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避免问题过于直接,理科生回答太快而“剥夺”文科生的思考时间;另一方面问题要有引导性,既培养理科生的兴趣,又帮助文科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讲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时,会讲到特殊结构鞭毛,单一的特点介绍总是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可以提问学生,若实际中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带有鞭毛的细菌时,细菌形成的菌落是沿着穿刺的方向还是像周围蔓延呈羽毛状?课堂教学中,基本上50%的同学可以正确回答(向周围蔓延呈现羽毛状)。这个问题就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对鞭毛的功能(促进细菌运动)有更好的理解,并且对于文理科生而言,都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是微生物教学的重点。
(二)记忆式重复构建逻辑
其次,微生物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逻辑性强,前后关系紧密的知识点,例如:病毒的增值过程,以及病毒的转导与转化过程等等。仅仅是教师的一遍讲解,学生是很难完全接受并区分清楚,尤其对于文科生而言,没有生物学基础,拗口的名词,晦涩的生物过程,都是难点。但是教师可以利用文科生记忆力好的优点,从简单的记忆开始,首先构建一个基本步骤框架,然后不断的填充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动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描绘生物学过程,反复练习,培养学生通过记忆来合理想象完整的生物过程,最终达到记忆帮助理解的目的。教师应该深刻明白,记忆是理解问题非常关键的助手,要有作为的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记忆,来主动构建问题的逻辑性,从而促进理解。
图1 中医药背景下微生物教学方法优化示意图
(三)对比式总结加强理解
此外,微生物学还包括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即便对于理科生而言,也会时常分不清楚,也往往成为文科生的学习盲点。例如最基本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和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因为这两种染色都要用到复红染液,以及蓝紫色染液。故学生在分别做完实验后,反馈的疑问大多集中在染色剂的使用先后记不清,以及最终染色结果中,对目标菌应染得颜色不清楚。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前后对比,来加强理解。比如在讲革兰染色的步骤时,每讲一步,一方面提问学生此步骤后目标菌被染成什么颜色,另一方面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抗酸染色的步骤,详细对比分析原理,理论结合实际,多做总结,进而帮助学生系统性的理解问题。于此教学下,就会主动的帮助学生排除很多知识的混淆点,也同时教会其知识总结的方法,真正懂得融汇贯通的学习。
四、教学效果与启示
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偏向西医化,因此在中医院校的教学,首先要注意内容和中医药的结合,引起中医学生的重视,此外,针对中医药院校文理科生分布平均的特点,而提出的三点教学方法的优化层层递进,其之间的关系可由图1所示。
首先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进而在产生学科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记忆重复来帮助其构建知识的逻辑性,同时培养学生(尤其文科生)因果关系的理性思维,紧接着在反复的识记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比较,自我总结,加深理解。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又回馈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于此循环,一方面帮助教师良好的掌握教学节奏,另一方面,有助于平衡文理科生对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后,中医临床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以及康复治疗专业的考试成绩分析呈较好的正态分布,且文科生成绩多集中于75分左右,而85分以上的高分中,也不乏有文科生。据此可以表明,针对特定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理优化,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鲍行豪,沈为民.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15(1):59-62.
[2]申可佳,谭周进.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微生物学在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51-253.
[3]尹素改,任闪闪.中医药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055-1056.
作者简介:王珏(1987,8-),女,硕士研究生,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