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馆研究的背后

2016-05-19徐景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共领域社会变迁茶馆

徐景

[摘 要]本文是基于王笛先生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来进行讨论和思考的,这本书以茶馆为社会缩影,展现了成都在晚晴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区别于传统的宏观叙事方式表达社会变迁情况,此书从茶馆中的客人、服务人员、营业状况、环境、地位等等众多细枝末节的方面展开介绍,进一步将西方社会公共领域概念运用于传统社会中,得出中国社会即使是在传统保守下依旧有民主公共领域,并且社会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化状态,这些方面相交于过去的理论有很大的突破。

[关键词]茶馆;公共领域;国家权力;社会变迁

晚晴至民国期间是国家权力瓦解和重组的时期,清政府从建朝开始沿袭前代政权不下县,但在晚晴时期,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国家权力逐步触向底层社会的治理,国家政权的日益渗入地方文化的同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受到现代化所带来的文化同一模式的冲击,双方之间的抗衡正是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的关键。

一、书中茶馆的总述

此书以“当传统的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方式逐渐消失,为什么茶馆能够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幸存并更加繁荣?”这一问题为引,主要介绍了茶馆的历史、经济功能、作为社区中心的代表、日常文化、政治文化等方面,围绕着茶馆中的各类人员从生活到经营,茶馆的同业公会,茶馆中的雇佣,在茶馆中的政治,以及对茶馆的政府政策等角度进行展开。

作者写作为了达到将茶馆联系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包括了茶馆的日常休闲的作用、经济实体的功能与政治角色等内容,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茶馆的社会文化史,这其中包括了第二章的各种人物的公共生活,第三章的娱乐,第四章的茶馆的社会功能、阶级、性别等;第二部分是茶馆的经济文化史,其中包括了第五章的茶馆的经营,第六章的茶馆工会在政府与行业中的角色,第七章的茶馆的雇佣等;第三部分是茶馆的政治文化史,其中包括了第八章的秘密集会、袍哥会,第九章的民众冲突,第十章的精英议政。最后一章是作者的总结,得出了茶馆是“国家权力在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中的反映”、是“地方文化对现代化统一性的抵制”。

作者在写作中,以国家角色的加强,地方文化的抵抗为两条线索,国家角色的加强,代表着现代化持续消弭地方文化的特点,导致地方文化独特性的削弱,而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既显示了其坚韧性,亦展现了其灵活性,以对抗国家权力和现代化所推行的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

二、书中茶馆的衍生

作者以量大丰富的档案馆藏资料为主,由于馆藏资料存在时间分布不均,顾客情况不详,记录不完整等弊端,补以报纸、私人笔记、历史笔记等,以专题形式布局,使得这本书更加系统,也能比较的更加完整。

作者在导言中介绍了全书主要以城市与茶馆为主题展开的,包括了茶馆的攻击者与捍卫者,城市视野中的茶馆、茶馆叙事中的地域论、茶馆的生态与环境因素等等。其中在攻击与捍卫方面,作者提出茶馆攻击者攻击的话题,然后运用大量的材料来支撑捍卫者,最后反思了连这个和所在立场及背后的意义。在城市视野考察茶馆,作者分为三个方向研究,一为茶馆的发展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扩张,日常人们何以利用这一公共空间预示着茶馆复杂的社会角色;二为茶馆作为基本单位,如何在宗族、职业、社会等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成为地方精英活动的场所,从而决定了它也是影响中国城市历史的因素之一;三为茶馆是地方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之间在城市经济中得重要角色,也是各种冲突的舞台,那其在何种程度商成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另外,在茶馆叙事中的地域论里,作者将成都茶馆与不同地区的茶馆进行对比,茶客的性别和阶级为主要对比内容,差异明显,但也突显了平民化,于是作者认为在大同之下仍尚有矛盾与冲突。就茶馆的生态与环境因素而言,作者认为自然环境和人为原因双重因素导致了茶馆的存在。

作者在本书中解决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作者综合分析了茶馆,显示其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而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此展开的活动以争取权力,二是作者考察了茶馆的经营管理,观察出茶馆的兴旺与其独特的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了茶馆何以生存,以及公共所处于中介的作用,三是作者说明了茶馆在地方与国家中扮演的政治角色,讨论了社会冲突和政府控制之间的矛盾,论证了茶馆作为一个政治的舞台,大众、精英、国家如何利用使其在革命、改良、战争中发挥作用。

三、茶馆研究的背后

这段时期的茶馆的研究,从某个角度来说类似近代的烟馆等其他公共空间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茶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明,茶馆的形成与几千年的茶饮食的需求分不开,当然,在成都或者在中国各地,茶馆的作用已经超出了茶饮食的范围,多出其它类型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地方社会的公共领域,于是茶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转向了对于公共空间中的大众、精英、国家之间的权力争夺方向。

茶馆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共空间,见证了国家政权深入社会底层的努力,从晚晴开始,民国时期进一步强化,国民党的失败,新政权的建立,使国家机器的强化达到顶峰,这是20世纪现代化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过程。作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爱国者们所憧憬的“国富民强”的“国”,是作为民族的国,而非国家机器或政府的国。一个过于强势的国家机器,是经常与“国富民强”背道而驰的,甚至使民权进一步弱化,人们只好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好政府”上。

四、结语

1900-1950年代茶馆的研究是王笛先生见微知著的一个小的方面,作者从茶馆的生活百态中看到了不同层次上的人们接受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后所形成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野,看到了公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公会自治演变成国家控制机构的同时代表行业利益的反抗,看到了妇女走向社会,向男人独霸的行业进行挑战的新职场文化,最重要的是,作者看到了现代化消弭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地方文化以其坚韧展现出的灵活性以对抗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

进一步来说,作者认为作为民族的国家和作为政府的国家的强弱经常是成反比的,例如美国作为民族国家是最强大的,但作为国家机器是相对很弱的,因为国家的权利被“强民”(或社会)所分化,特别是公民手握有选票这个民主制度最强大的武器,而只有在“民强”的时候,才会出现真正强大的民族国家。

猜你喜欢

公共领域社会变迁茶馆
《茶馆》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