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党校体制改革探究

2016-05-19蒙昌元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校体制改革

蒙昌元

[摘 要]县级党校在很多方面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尤其是近年来,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县级党校建设已凸显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加快县级党校体制改革。

[关键词]兴县级; 党校 ; 体制 ; 改革

一、当前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自主权

目前县级党校校长大多由县(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组织部设有分管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实际上是在组织部的领导下,具体落实、完成县级党委下达的干部培训任务。这种领导体制虽能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干训监管职责,强化主管者(组织部)和实施者(党校)的协调联动效应,但在实际工作中明显存在不足:一是培训什么人、什么时候培训、怎么培训都要按照组织部门的意见去办,县级党校难以根据工作实际、学员需求和干部教育规律实施培训,缺乏工作主动权;二是组织部门工作繁忙,有时顾不上干部培训,党校便成了无所事事的机构,干部年度培训规划往往难以全部完成;三是县级党校的培训资源本来不多,不少部门还“借”党校的教室和教师直接办班,使本就趋向边缘化的党校更加边缘化。

2.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缺乏保障

据调查,除党校承办的少量主体班外,县(市、区)各部门每年均向县级党委申报了较多的其它培训班次,这些班次由各部门主办,培训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到相关部门。但在组织实施中,不少部门出现了工作偏差:一是培训经费划拨到部门后,随意压缩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松散,很难完成培训目标和任务;二是用党校教师讲课,抽调党校职工协助组织管理,每次培训结束后党校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培训经费并未掌握在党校手中,学校仅靠某些部门事后划拨的少量费用抵消投入花销,致使县级党校内部运转和干训工作开展受到较大影响。

3.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建设的重点工程,无名师便无名校。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提高党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和当地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因此,县级党校的办学效度主要来源于精良的师资队伍,尤其来源于大批的名优专家团队。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各县级党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内生”培育机制上做足了功夫,他们既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完善了学科体系,明确了培养目标,也细化了工作措施和办法,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但时至今日,相当多的县级党校并未“孵化”出一批响当当的名优教师,原因就在于党校的“外化”培育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县级党校进什么教师、进多少教师、怎样进教师,自身没有规划权和决策实施权,靠“天”(即县级党委政府)定夺;二是一些县级党校人事制度改革并没落实,单位性质和办学规格仍未界定,教师在职务晋升、岗位设置、工资待遇等方面无法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意识。

4.绩效考核落实难,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激励性绩效管理是调动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管理模式。但从考察情况看,不少县级党校目前在内部人员管理上,除了制度约束、精神奖励外,对运用经济手段激发教职工积极进取,显得束手无策,乏善可陈,校园昂扬向上、砥砺奋进的人文情怀有所缺失。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一是党校队伍结构特殊,既有参公管理人员,又有事业身份教师,还有工勤人员,学校难以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办法;二是内部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和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目标任务不清,刚性约束不力,机关风气浓厚,激励效应难形成;三是党校尤其是边穷地区的县级党校,人均绩效津贴本来就少,若进行校内第二次分配,不但不能激励教职工,反而影响队伍团结稳定。

二、破解困局的现实思考及对策建议

1.完善领导机制,增强县级党校工作效能

学习借鉴重庆、遂宁等省市基本做法,推行组织部门领导与党校领导班子交叉任职管理机制,建议县级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县(市、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直接分管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主持党校工作。这样做可形成三大良性效应:一是使干部培训的管理体系与组织实施体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组织部和党校统一协调力度增强,可推动干部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强化了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决策权和实施权,提高了干训工作效率和党校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县级党校与同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紧密联系,工作中协调沟通、合作推动的力度加大,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改革干训经费投入机制,发挥县级党校主阵地作用

每年凡经县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批准的所有培训班次,尤其是各业务部门申报的、由县级财政统一支付培训经费的班次,建议全部纳入党校培训,由党校作为承办机构全面组织实施,所有培训经费直接预算、划拨到党校,让有关部门配合党校抓好组织调训、质量监管等工作即可。这样,可充分运用和发挥好党校干部培训的宝贵经验和资源优势,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培训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干训经费管理,加大干训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力度”等政策规定,同时为解决县级党校培训资源萎缩、培训渠道不畅、资金运转困难等问题提供坚强支持。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县级党校教师队伍素质

首先,应严格按照大中专学校规格及标准,加快推进县级党校人事制度改革,厘清党校单位性质,明确参公、事业、工勤三类人员结构比例及编制职数,重点倾斜专业技术人员即教师比例和职数,逐渐削弱党校政务机关属性,增强党校教育科研机构即学校属性,在资格认证、职务评聘、带薪休假、教学科研、学习进修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标准,使党校教师也切实感受到“人民教师的光荣”;其次,县级党校应根据教师编制实际,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中长期的名优师资培育计划,切实启动“树名师创名校”活动,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展现办学实力和业务水平。

4.以人为本强化职责,打造县级党校励志奋进人文环境

一要推进党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以年度目标考核为手段增强内部管理效能,强化教职工“职责本分”意识,解决“必须干”“干什么”和“干得好”的问题;二要用好非经济激励手段,如运用述职报告、评优选先、学习进修、职务晋升、情感交流等各种手段,积极营造励志奋进、凝聚力强、暖情感人的校园人文环境;三要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探索通过财务预算或多渠道筹措建立党校工作专项基金,制定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以资(补)助方式表彰激励业绩突出的优秀教职工,切实形成内部激励管理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事关党的事业特别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全局,它的发展建设亟需县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扶持,需要上级党校的科学指导,更需要县级党校自身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创造性解决这些困局的智慧。改革是必由之路,创新是活力所在,自强是前进的根本,愿县级党校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凤凰涅磐”,道路越走越宽阔,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卫常. 加强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5(03) .

[2] 李德祥.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04) .

猜你喜欢

党校体制改革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改革创新(二)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