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6-05-19王云凤
王云凤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成人相比, 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 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 他们敢说、感想、敢做, 因此, 幼儿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 在幼儿园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决定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创新意识要树立
历年来, 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完全忽视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 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因此, 深化教育改革,重塑幼儿园质量观, 是当今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幼儿都有创新潜能; 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坚信幼儿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坚信幼儿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因此, 创新型的教师应该独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不是照本宣科; 在课堂中尽量减少对幼儿同一的约束和要求, 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允许幼儿提出意见, 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 由于幼儿年龄和性格方面的特点, 教师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安排一日活动与生活、制定各项规则, 幼儿消极的服从, 这种活动组织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儿童最宝贵的主动性、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有利于解放思想, 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他们敢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 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和‘安全感。”因此,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职责, 也是新《纲要》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师要努力争做幼儿的朋友, 当幼儿想做新鲜事而毫无把握时, 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鼓励。
三、传统教育模式要改革
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体制以教师教、学生学, 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教师简单的“用教材”、“教教材”, 花大量时间“找教材”, 或习惯性的沿用“好教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效果, 阻碍了教师灵活、创造性的组织教育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而幼儿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创新在活动中根本得不到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新教育的价值, 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因此, 为对幼儿实施更有效的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要大胆地改革教育模式, 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确定立足于幼儿素质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 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 确立合理的、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目标。
2.根据目标, 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 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 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 教师不能把灌输知识作为最终目标, 要善于设置新奇的情景, 提出疑问, 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场所及活动用具, 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3.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文学、音乐、美术都属于创造性艺术活动, 在其中, 创造想象尤为突出。教师要善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 引导幼儿续编故事、仿编儿歌, 聆听故事想象故事所展示的图景等; 通过音乐欣赏、舞蹈活动, 让幼儿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根据乐曲创编舞蹈动作, 并鼓励幼儿自编歌曲; 让幼儿作意愿画、添画、泥塑、听音乐作画等美术活动。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 切忌“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 要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四、以游戏为主线, 开展幼儿实践动手操作活动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事物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 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 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游戏是幼儿实践的最佳途径,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 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纲要》也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而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体制以教师教、幼儿学、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 教师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这样, 即使在幼儿园里, 孩子们也没有“玩与不玩”的自由选择,游戏也成了课堂作业, 成了枯燥的功课。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 将游戏真正还给幼儿, 让他们充分游戏, 快乐学习。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类游戏等对培养幼儿想象力以及激发幼儿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 家园同步,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创新意识萌芽的天壤。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追求创意的鲜明意识, 创新是一种勇于思索, 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创新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机敏和灵性; 创新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及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教育的提出不仅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更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使人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宏扬, 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的培养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创新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实施。幼儿园领导、老师要真正树立创新意识,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
[2]杨爱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3).
[4].邱丽英.在游戏中幼儿合作交往[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4).
[5].王碧.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J]. 教育科学论坛,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