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木雕传承现状调查及思考

2016-05-18郭肖蕾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6年0期
关键词:潮州木雕艺人

郭肖蕾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广州 511400)

潮州木雕传承现状调查及思考

郭肖蕾①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广州 511400)

对潮州木雕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传承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潮州木雕在传承方面既有作坊、工厂内师徒授艺的传统形式,又有和职业学校联合系统培养的新形式。论文通过调查,归纳出潮州木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轨迹,总结其传承方式并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期对其他民俗艺术在新环境下的生存和传承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潮州木雕 传承 传承人

潮州木雕是明清时盛行于粤东的一种民俗艺术,因主要流行于旧潮州府属各县,故名。它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礼祭游神、家居以及案头摆设上,曾经在潮州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潮州木雕发展到现当代,虽历经起伏,时兴时废,但总算传承至今,血脉仍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潮州木雕在总体上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处境微妙。

一、现当代潮州木雕的演变轨迹

在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辉煌后,随着民国中后期动乱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爆发,社会动乱不堪,经济衰落,许多潮州木雕艺人无法以此为业,被迫改行,加之民间建造庙宇祠堂大大减少,潮州金漆木雕的生产制作处于低潮时期。

这种低迷的生产状态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对工艺美术提出“保护、发展、提高”的指导方针之后,潮州木雕行业开始恢复生产。潮州地方政府招募潮州木雕工匠进行有组织的生产,潮州木雕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木雕艺人得以集中起来进行创作。潮州、汕头、揭阳、揭西、普宁等地组建了木雕工艺社,以前都是各自为政、分别揽活的艺人们由个体的手工业者成为集体生产者。相关部门还组建了工艺美术研究所,例如1963年组建的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不仅是个木雕研究、创作部门,还承担了木雕人才的培训工作。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聘请张鉴轩、陈舜羌两位老艺人培训指导招收来的青年。在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下,同时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木雕艺人们的创作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是木雕形式的创新。进入新社会,潮州木雕的制作发生了变化,传统潮州木雕中建筑装饰类、礼祭器具类因为应用市场的萎缩而产量减少,相反,案头摆设类如进屏、挂屏、摆件等产量有所增加。同时,潮州艺人还发展出新的木雕形式:潮州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结合建筑构件的“蟹篓”,创作出圆雕摆件“蟹篓”,至今“蟹篓”仍是潮州木雕最常见的作品;后来艺人张连昌又将题材扩大到其他的水族,创作出“龙虾篓”;木雕艺人刘林德创作了圆雕“狮子戏球”,不仅狮子雕得意态栩栩,还吸取了象牙雕套球的技法,将绣球镂雕成三层,大球套小球,中间的小球还能频频转动。潮州木雕在新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是精明敏锐的潮州艺人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出的出新之作。

三是出口量的增加。潮州木雕艺人们根据境外的订单,创作仿古木雕,出口至我国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国,甚至欧美等国。据《汕头年鉴》统计,在“文革”之前,潮州木雕的出口一直呈现良好势头,每年出口木雕挂屏超过1000多件。

“文革”期间,潮州木雕的生产停顿,遗存下来的木雕作品,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祠堂、民居的建筑木雕被拆下来焚毁,贴金的木雕被刮去了金箔。这种情况直到“文革”后期才有所改善。“文革”结束后,潮州木雕进入到创作上的繁荣期,表现为传统作品和创新作品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传统作品中如采用多层次镂通雕方法的宣炉罩、挂屏恢复了生产;表现现代题材的“强渡大渡河”“井冈山”等作品在潮州木雕中也频频出现。

潮州木雕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出现了很多比较大型的作品,在国际国内也取得了很多荣誉。当时的潮汕地区有生产木雕的企业10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总产值达千万余元,其中70%为出口产值。潮州市金漆木雕厂、汕头市木雕厂、揭阳县工艺厂、潮阳工艺美术厂在当时都是很有实力的木雕厂,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木雕老艺人多集中在各地木雕厂里,由这些老艺人带队完成了不少巨型的木雕作品。汕头市木雕厂1982年为广州东方宾馆制作的巨型木雕挂屏《大观园庆元宵》,高12米,宽4.5米,厚0.2米,由张维怀带领200余人,使用了300余块樟木、50万张金箔,耗时三个月才完成的。作品表现的是《红楼梦》中荣宁二府庆元宵的场景,荣宁二府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场面宏大,层次分明,是当时最巨型的镂通雕挂屏。其后该厂又为广州东方宾馆制作了长17米,宽2.5米的大型木雕挂屏《清明上河图》。

1986年,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潮州木雕厂的陈舜羌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的称号,汕头市木雕厂的张维怀、揭阳工艺厂的郭映腾也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的称号。这是对几位技艺高超同时又授徒传艺传承木雕技艺的艺人的肯定。总的说来,随着改革开放,宗教政策的落实,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有所恢复,旅外侨胞又有不少回乡修建寺庙宗祠,传统工艺木雕从一度凋零变为有所恢复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潮州木雕的生存环境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生产机制的僵化以及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国营的木雕厂纷纷倒闭,出现了很多个人经营的木雕厂。①吕品田在其《创造艺术化生活—当代手工劳动的价值调整与审美倾向》一文中提到相似的例子:如今的景德镇瓷业生产出现新的格局:民营作坊蓬勃发展而国营工业化企业日益凋敝。他在文中引用了“精益生产方式”(leanproduction)的概念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概念也同样可以对潮州木雕生产企业的情况做出解释。“精益生产方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后赋予日本汽车工业生产方式的名称。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前者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后者的僵化,产品可以不断变形,工人掌握更多的技能。转引自吕品田:《创造艺术化生活—当代手工劳动的价值调整与审美倾向》,《必要的张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木雕工厂根据客户的要求制作木雕,生产种类主要集中在家居陈设及案头摆设类。其负责人多是木雕世家出身,本身就是善刻的木雕艺人,如潮州金漆木雕厂的厂长陈培臣,其父就是潮州木雕大师陈舜羌。

二、主要木雕传承人及传承方式

传承人是包括潮州木雕在内一切民俗艺术的核心要素,它是民俗艺术能够传承延续的根本和动力源。保护民俗艺术、传承民俗艺术,首要的就是传承人的保护和延续。而传承方式则是传承人所遵循的、依照的技艺传递方式。潮州木雕能够存在发展至今,毫无疑问是无数木雕艺人世代传承沿袭的结果。同时,由于潮州木雕制作的运作模式不同,从而造成了它的传承方式也不同。

以木雕大师陈培臣为例。陈培臣自13岁就师从父亲学艺于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潮州市二轻金漆木雕厂,直至在1993年创立自己的潮州金漆木雕厂。他突破传统“虾蟹篓”枕头形的小制作格局,利用一根高2.2米,直径0.8米的原木进行创作。作品设计为上下两个相对但又不同造型的虾蟹篓以一根逼真柔软的绳子相连,两只虾蟹篓中的虾蟹顺着绳子上下攀缘。整个作品共雕刻螃蟹48只,龙虾18只,个个动态各异,生意盎然,与纤细通透的篓篾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该作品因为布局大、通雕层次深,无法像传统小型的“虾蟹篓”一样可以随时翻动雕刻,因此,作者能做到内部多层次交叉镂空但作品却完好无损,可见陈培臣除了继承其父精湛的木雕手艺之外,又把潮州木雕通雕的技艺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潮州、汕头、揭阳三地制作潮州木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私人开设工厂。木雕工厂负责人的父辈很多都是从事木雕行业的,厂里有3到4名老师傅,再招一些年轻人做学徒。老师傅负责带学徒以及制作一些要求雕工精细的订单。学徒一般在学习一年左右就可以雕些不太复杂的木雕摆件。学徒分上手工、下手工、漆工,各做各自的程序。这种木雕工厂在潮州市有4家。笔者考察过的潮州金漆木雕厂,厂长就是陈舜羌之子陈培臣,本身就是木雕大师,他的作品《岭南佳果》(图24)被广东省人民政府选送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厂里还有3名老师傅,退休前都是潮州金漆木雕厂的艺人,还有十几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多来自陈培臣的家乡意溪莲上村。在厂里学习一年左右,就可以雕粗坯了,薪酬是按件取酬。

收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馆的木雕《富饶的南海》(图25),高305厘米,宽205厘米,厚15厘米,由陈培臣所雕。该作品采用多层通雕,表现充满活力的海洋生物,龙虾、螃蟹、海鱼、飞鸟,意态栩栩,再加上交错的芦苇、漂浮的海草、起伏的海浪,整个画面生机勃勃。该作品看似物象繁多,但作者还是使用了潮州木雕中“径路”安排,以翻卷舞动的芦苇将整个画面分成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等多个有序的空间,构图灵活多变,达到了繁而不乱、幽深有致的效果。

4. 潜水医学领域专利地区分布:从国内潜水医学领域申请情况来看,地区特征非常明显,大陆沿海城市为创新大户,江苏、浙江、山东排在前3,申请量分别为1 026件、859件和804件,占全部公开量的30%。中国台湾地区在该领域有41件,其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见表3。

图24 “岭南佳果”木雕陈培臣(现代)

图25 “富饶的南海”木雕陈培臣(现代)

另一位潮州木雕的领军人物辜柳希,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雕(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木雕作品屡屡获奖,《三英战吕布》《双层龙虾蟹篓》是其代表作。辜柳希使用檀香木、桑枝制作“虾蟹篓”和传统的宣炉罩、大型的屏雕、佛像等,他对潮州木雕的创新多应用在对木质的选择上,传统木雕一般使用的是香樟等软木,辜柳希则选用檀香木、花梨等较硬的木材,这样,作品更易保存,不贴金也不会开裂。他还是潮州地区第一个使用机器打粗坯的人,一台打坯机可以同时打8件粗坯,而如果人工打坯的话则需要2天,这样大大缩短了制作木雕的时间。

辜柳希任厂长的潮州艺葩木雕厂应该是潮州市规模最大的木雕厂了,它的人员构成情况和潮州金漆木雕厂相似。作为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还与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办工艺美术(木雕专业)班,设立了三个培训班,总共180人,学制三年,教材选用由辜柳希编写的《走进潮州木雕》,课程包括潮州木雕概述,木雕用料选材,木雕工具(刀具),潮州木雕工艺制作和潮州木雕髹漆贴金工艺流程。此举为潮州木雕培养新型木雕艺人打下了基础。

汕头市从事木雕的人员相对比潮州市多,木雕厂有11家。其中一家名为汕头金厦木雕厂的是规模较大的一家。其人员构成及运作大致如上面介绍的两家木雕厂,负责人是两兄弟,哥哥陈志桦任厂长,弟弟陈志彬任经理,两兄弟的父亲虽不是木雕艺人,但也是从事和木雕联系非常紧密的木工行当。该厂的规模比较大,在汕头市很繁华的金砂路有店铺,在大学路的升平工业区内还有厂房,从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

揭阳市木雕厂数量不如潮州、汕头两市多,不过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东风村有位健在的最高龄的艺人林行能,他被称为“全能木雕师傅”,2007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现已86岁高龄的林行能师傅,至今操起雕刻刀仍刚劲有力、技艺精细,并且不需戴眼镜。其作品的艺术造诣更加炉火纯青,2007年他有两件木雕作品入选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一是《龙虾蟹篓》,二就是林行能的拿手绝活《芹菜八哥》。每棵芹菜都是一枝生五叶,刻得枝枝分明、叶叶自然、错落有致、生气勃勃,繁复而有序,相同中又有变化。这样的作品花费了林行能半年的工夫,甚至有人因这件作品而称林行能为“芹菜王”。

目前,林行能师傅的三个儿子林养圆、林养群、林养武也接过父亲的衣钵,亲戚朋友或邻近的人前来拜师的年年不断。林行能师傅的木雕作坊运作情况、人员构成和木雕厂基本上相似,就是规模略小。

除了工厂、作坊类之外,还有木雕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本身就是技艺高超的木雕大师,再加上几个助手一起创作。这样的工作室的订单不像木雕工厂那样只是制作普通的木雕,而是制作以收藏为目的的精品,所以从选料到设计到制作,要求都非常严格。笔者在汕头曾经考察过一间工作室,负责人叫秦宪生(图26),1972年高中毕业后被录取进汕头市木雕厂,他不仅向厂里的老师傅请教,学习潮州木雕传统雕刻技法,还广泛涉猎其他艺术门类,如素描写生、泥塑陶艺,甚至人体解剖等,这些艺术素养的吸收对于他的木雕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巨型木雕作品《法界源流图》曾于1999年被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长的木雕艺术品”,并于2001年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此后他还制作了大型木雕《百鹰图》《富贵祥和》《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等。秦宪生对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在和笔者的访谈中他曾提到当年他为了完成《法界源流图》,甚至整整十年没有接订单,可见其严谨态度。秦宪生的作品选材都是质地优良的巨大樟木,木材购买回来先要放置一年到两年,使其自然阴干,而不像木雕厂那样使用人工干燥的方法,目的就是让木材干燥的效果非常均匀。他设计的草图立足于潮州木雕的传统样式,但有所创新。通常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但订作品的人为了得到精品,却愿意等待很久的时间。

图26 木雕艺人秦宪生

目前潮州木雕的生产形式与浙江东阳木雕相比,相对松散。在浙江东阳市,包括东阳木雕在内的工艺美术已经成为东阳市经济建设的五大支柱之一,可见东阳木雕生产规模之大。东阳市还拥有像东阳木雕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其业务范围包括木雕艺术品制作、木雕装饰工程、木雕古建筑园林设计及木雕专营商场等,产生了巨大的产值。不仅如此,东阳木雕集团还不断发掘东阳木雕在新环境中的应用领域,比如将木雕应用在产品包装上,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东阳市除了有东阳木雕集团这样的重点企业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木雕厂几十家,木雕小作坊更是众多。1999年12月,在东阳市艺海北路、吴宁东路和卢宅街建立了工艺品市场,主营东阳木雕等工艺品批发、零售,拥有经营户百余家,形成了东阳木雕专业街。东阳木雕在当地具备的产业规模是潮州木雕所不具备的,分布在潮州地区各地的木雕厂和木雕工作室,多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这对潮州木雕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一定阻力。

此外,东阳市还极具品牌意识,目前已经在申报东阳木雕的注册商标。潮州木雕因为制作力量的分散,尚未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所以关于申报潮州木雕品牌的工作也未开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潮州木雕的影响力。

这两种木雕制作的形式都对潮州木雕的传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木雕厂制作时间短,制造产品数量多,所制作的木雕也多是寻常百姓家的装饰品,对于木雕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木雕厂还招收年轻人学习制作木雕,这无形中传承和保存了木雕雕刻技艺。工作室的形式则更注重木雕作品的质量,这点和传统木雕制作的环境很像。传统潮州木雕之所以能制作出如此的精品,是和宽松的创作环境、充裕的资金有很大关系的。艺人在不考虑产出的前提下,致力于提高技艺,这对传承潮州木雕的精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潮州木雕的传承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工厂、作坊里的师徒传授,二是学院式的系统培养。工厂、作坊里的技艺传授是目前潮州木雕传承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模式下,师傅的技艺和经验可以口耳相传、手手相授传给徒弟,使得徒弟可以直观、迅速地掌握木雕技巧。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师傅的个人因素会影响到整个技艺传承的质量,由于师傅的个人技能的缺陷或是出于“留后手”的顾虑,会大大影响传承的效果。学院式的系统培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木雕创作人才。只是因为学生对于从事木雕行业的前景以及收入没有把握,导致学生招收的情况不够稳定。

三、潮州木雕传承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潮州木雕虽然传承至今,并多有精品出现,但依然面临诸多生存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传承人这一环节出现了变化,传承人断层和传承人的素养问题十分明显。而传承人的变化又是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的,快节奏、重功利的世俗氛围不利于潮州木雕传承人的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压缩了潮州木雕的应用领域。如何营造适合潮州木雕在现代社会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木雕人才出现断层

明清时期的潮州木雕艺人为了谋生,再加上木雕行业中引入“斗”的竞争机制,很多人愿意刻苦钻研木雕技艺,因此木雕艺人人员充足,可以优中选优,只有极具潜质的学徒才能胜任这个行业。而在现代这个环境中,木雕和很多劳动强度小、价值实现周期短的行业相比,则不具备优势,所以很多潮州本地人都不愿意学习木雕,这直接造成潮州木雕传承人出现危机。同时技艺精湛、全面的老艺人所剩无几,后起之秀较少,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更少,所以就出现了木雕人才断层现象。

(二)年轻传承人文化素养不高,影响木雕整体水平的提高

木雕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涉及传承人的综合素养。目前学习木雕的年轻人,总的来说,文化素养都不太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潮州木雕艺术的理解。再加上年轻人的急功近利,学习技艺很容易蜻蜓点水,稍有所成就止步不前,只求报酬的提高,不求技艺的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潮州木雕的后续发展。

(三)针对潮州木雕的传承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或职业技术类院校设立木雕专业,加强木雕技艺系统培养。

培养优秀的潮州木雕传承人,要尝试多种手段和方式,摆脱单一的“师徒授艺”的模式。在高校设立木雕专业,能够全面地提升潮州木雕艺人的技艺,使其成为技术全面、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木雕专业人才。

其次,加强潮州本土传承人的培养,吸引外地木雕人才投身潮州木雕事业。

笔者在对木雕厂、木雕工作室进行普查时,发现不止一个的木雕厂有非潮籍的艺人在制作木雕,其中很多来自江西鹰潭。据他们介绍,自己家乡木雕也曾盛极一时,自己的手艺也是祖传的。但目前家乡的木雕业已经凋落,来潮州还能找到制作木雕的机会,而且薪酬也比家乡高得多。他们在潮州学习潮州木雕的雕刻技法,因为本身就有基础,所以能够很快上手。所以在加强本土传承人的培养的同时,外地的木雕人才也不可小视,这些外地的木雕人才能够给本地的木雕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留住技艺精湛的外地传承人,扩大传承人分布基础,可以为潮州木雕的传承带来新的活力。

① 郭肖蕾(1976— ),女,文学博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猜你喜欢

潮州木雕艺人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花灯艺人
木雕鱼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