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研究
——基于对海盐县88名初任公务员的调查分析
2016-05-18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浙江嘉兴314300
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 浙江嘉兴 314300)
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研究
——基于对海盐县88名初任公务员的调查分析
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 浙江嘉兴 314300)
财富伦理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政务新生代的财富伦理观取向将直接影响政府在公民中的信誉和形象。初任公务员的财富伦理观如何,思想政治动态如何,将是未来干部教育培训理应关注的重点,也是提升干部教育导向性和实效性的有益参考。本文基于对浙江省嘉兴市88名初任公务员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的现状和潜在问题,并提出了财富伦理观教育的创新对策及方法。
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调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27
近几年,伴随公务员考试热潮的持续推进,大批80、90后青年逐步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他们既充满活力,又年轻稚嫩,既朝气蓬勃,又身藏变数。在国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公务员福利待遇问题备受社会争议,在职公务员网投简历寻求跳槽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而对于这些迎难而上的初任公务员来说, 财富伦理观面临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消费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财富伦理取向值得关注。
一、财富伦理观与公务员的成长
1.财富伦理观的内涵及其特征
财富伦理观是一个复合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富伦理观是指人们对于社会存在中所有形式的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财富形态及运行方式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狭义的财富伦理观,又称物质财富伦理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物质财富如何获取、支配和消费所采取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的财富伦理观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财富伦理观。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狭义的财富伦理观概念,因此,财富伦理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公民社会上层建筑稳固存续的精神力量,反应公民财富意愿,表征社会经济风向,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财富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财富伦理观取向深刻影响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标,关系政治稳定、国计民生。总体而言,财富伦理观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财富伦理观本质上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类所有精神现象的总和,是社会存在在精神领域中的集中反映,它包括作为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财富伦理观归根结底是社会物质财富形成及利用过程及其现实条件在人类头脑观念上的反映,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效应的道德解读。第二,财富伦理观的主体是社会公民。人的发展从自然人到人民,从人民到公民,同时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伦理验证。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特质决定了个体完全脱离整体不可能完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支配与消费,自然人公民身份的取得过程,不仅仅是国家机器成功运用于社会秩序组织化的过程,而且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通过劳动的方式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国家,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物质财富为重要单位要素的经济基础必须有符合该国国家发展意愿的财富伦理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通过公民这一政治身份进一步强化人类伦理文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财富伦理观的客体是物质财富及其运行方式。此物质财富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具有货币价值、交换价值或经济效用的财产或资源,涵盖货币、不动产、所有权,还包括由精神财富和自然财富转化而来的形态物。作为财富伦理观的社会存在客体物,物质财富的社会运行方式也纳入伦理关注,人们以何种方式创造、增加、维持、保护、享受公共或私有财富也是承载财富伦理观的重要方面。第四,财富伦理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正向体现,对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财富伦理观是对客观物质财富及其运行方式歪曲的虚幻的反应,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财富伦理观与公务员成长的关系
(1)财富伦理观是检验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试金石
公务员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和保护者,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能力,而科学的财富伦理观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有效检验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试金石。财富伦理观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公务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权力观,而且正确的财富伦理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只有守好财富伦理观才能真正担负起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职业使命。
(2)财富伦理观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科学定位的方向盘
公务员职业的公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就必须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和公务员职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公民的价值观、财富观已经相对多元化,但作为初任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财富伦理观如何将直接影响政府今后的发展。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充实自己,正确认识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劳动实践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
(3)财富伦理观教育是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效工作,在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财富伦理观教育,是防止公务员在自身岗位面对诸多物质诱惑时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引发更大错误的先见之举。政治服务的终极目标在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的行政效能最终取决于公务员人力资本的最优组合,初任公务员不仅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关乎全体人民群众的未来福祉。他们的财富伦理观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衡量国家公务员制度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现状调查——基于对海盐县88名初任公务员的实证分析
鉴于财富伦理观的概念界定及其对公务员成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题选取海盐县初任公务员的小群体个案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财富定位、财富获取、财富支配及消费、财富公平感、财富伦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对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的现状做实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88份,回收79份,9份为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4周岁,男生28人,女生51人,均为80后或90后。经分析统计,调查结果如下:
1.看待财富的基本观点
当谈到选择公务员职业的最大动力时,61%的人表示最看重公务员职业工作稳定,薪资待遇好,23%的人选择了服从父母的期望,仅有16%的人选择个人理想(如图1所示)。同时,在结婚对象的物质条件方面,高达83%的初任公务员最看重的是工作稳定,收入可观,3%的人首选有车有房,14%的人要求对方在机关或事业单
课题项目: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七批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17122位上班(如图2所示)。对于到底应该通过好好工作和辛勤劳动获取物质财富还是通过丰厚的婚恋物质条件享受优越的生活,30%的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娶)的好”,70%的人对此表示不认同。
图1
图2
2.获取财富的主要方式
在选择何种途径增加收入方面,39%的人首选银行理财产品,17%的人选择网络理财和炒股期货收入,28%的人选择踏实工作,争取升职(如图3所示)。此外,对于购买彩票的态度,仅有3%的初任公务员表示有购买彩票的习惯,27%的人表示偶尔会购买彩票,大约70%的人对于通过彩票获得意外财富收入不抱任何希望,也没有购买的习惯。在公务员岗位的收入期望值方面,大家的看法各有不同,假如上岗后工作相对轻松的,30%的人会选择做兼职赚外快,70%的人表示会合理看待公务员岗位的服务性,专心工作,不去做兼职。
图3
3.支配财富的主要途径
对于上岗后工资收入的主要消费去向,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常家庭开支、游玩(聚餐)、房租或房贷、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消费,人数比例依次为58%、23%、15%、5%(如图4所示)。并且,57%的初任公务员表示上岗后有购买汽车的打算,42%的人没有。在“你认为买什么价位的汽车比较符合公务员的职业身份?”的调查中,78%的人选择10至20万,13%的人选择5至10万,有5%的选择20到50万(如图5所示)。
图4
图图5
在食品安全和民族品牌信任方面,这些初任公务员大都和普通大众持一致意见,当问到“假如你是一位准妈妈或准爸爸,你会采取以下哪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奶粉?”时,有8%的人选择微商代购,71%的人选择淘宝、天猫等网上商城国外直邮,仅22%的人支持国内品牌(如图6所示)。在消费过程中,对于购买的商品,86%的人最看重质量,10%的人最看重品牌,仅有4%的人把价格放在决定地位。
图6
4.对物质财富收入落差的具体看法
在本次问卷中,针对“初任公务员上岗第一年的收入还不及美女漫画家一年版税收入的十分之一”的财富公平感调查发现,63%的人表示能正常接受,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专业不同,标准不同,能够合理看待收入落差;14%的人把这种收入落差归结为个人能力不够,认为人各有命,各守其命,自己的工作能力决定了现在的工资收入,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和谋生的手段;6%的人认为社会收入本来就存在不公平,此种财富收入落差是体制原因和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建议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适当增加公务员收入水平;13%的人具有较高的认知,认为做公务员是个人职业理想和个人喜好,工作的全部不是为了金钱,当公务员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做出成就服务百姓远比金钱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为人民服务,调整心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才是应该做的。8%的人拒绝表态,立场不明。
5.未来财富伦理观教育的相关问答
对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务员应该怎样守好财富观?”的提问,79人中有14人对此没有想法,65人表示要端正态度,加强党性修养,踏实工作,守好本分,不贪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自觉抵制社会恶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在具体关于良好财富观养成方式的访谈中,初任公务员对于守好财富观表现出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要不接受来源不明的财物,不利用职权获取财物和资源,廉政执法,合法办公,并教育家人勤俭节约,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做好本职工作。针对党校应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防止党员干部物质欲望过度膨胀,财富伦理观出现偏差,初任公务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主张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实际,接地气。2.要案例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警示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加大实地廉政教育内容,加强党性教育。3.以党校思想政治课为窗口,反映和采纳党员干部合理的精神物质诉求。4.建议政府引入公务员职业年金建设,加强个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三、初任公务员的财富伦理观取向及其潜在问题
1.财富重视度较高,财富认知度较弱
对物质财富的重视程度是公务员财富伦理观首要关注的问题,过分看重物质财富,不利于公务员的健康成长,忽视物质财富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性又容易使得新生代公务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正确认知公务员职业性质与物质财富的关系非常重要。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信长星说“当公务员就不要想着发财”,调查中发现,有23%的人想过当公务员会发财,并且会因为公务员职位获得更多的金钱,而77%的人认为公务员只是一个铁饭碗,不会发财。问卷显示,54%的初任公务员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46%的人认为除了劳动,其他方式也可以创造财富,比如说智慧和投资。因此,初任公务员对于物质财富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对物质财富的基础认知度是比较弱的。
2.财富获取偏理性,财富期望值过高
对于获取财富、创造财富方式的认知度也是判断公务员财富伦理观的重要方面。马克思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多样的,除了劳动之外,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能对社会财富创造做出贡献。高达80%的初任公务员对于未来有投资理财的计划,希望在公务员工资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理财等方式获得财富的增值,20%的人在此方面未做任何打算。对物质财富收入的看法还会影响公务员入职之后的岗位忠诚度,针对公务员入职三年后,大型外资企业双倍高薪邀约的物质诱惑,有37%的人表示会放弃公务员职业接受邀请,62%的人表示会坚守岗位,1人不予表态。可见,初任公务员对于物质财富的获取方式还是相对理性的,财富期望值比现实需要过高。
3.财富支配网络化,消费合理性欠缺
初任公务员对于物质财富的支配途径最大程度上通过消费直接体现,消费伦理观引导消费行为、消费对象和方式,公务员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衡量政务新生代履职能力和岗位自觉性的重要标准。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在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的具体形式,物质财富支配是消费资料分配的主要形式,物质财富的消费观是财富伦理观的具体表现。实际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初任公务员重要的消费习惯,有高达73%的人有网购习惯,27%的人偶尔网购,物质财富支配和消费的网络化趋势明显。目前,有61%的初任公务员使用的是苹果手机,在38%的非苹果手机使用者中,有五分之三的人表示上岗后会换苹果手机,仅有12%的人表示支持其他品牌。可见,对于年轻的初任公务员群体,在消费方面存在着盲目跟风和追逐国外品牌的现象,消费合理性欠缺。
4.财富公平感稳定,岗位责任感较弱
初任公务员肩负政府顺利健康发展的未来使命,政府的廉洁高效与其对待物质财富收入落差的态度密切相关,物质财富公平感是衡量初任公务员职业心理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伦理标准。在具体调查中,虽然多数人能正常看待财富收入落差,这无疑是公务员财富公平感良好的有利信号,这种心理基础是今后他们面对职业压力的思想武器,但仅有13%的人把公务员岗位责任放在这种财富公平感之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能成为消减初任公务员财富公平感负向认知的重要能量。可见,初任公务员在任职初期,岗位责任感相对较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职业成长期才能形成和强化。
5、财富观教育淡化,教育实效性不够
初任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思维创新能力,可塑性极强。但是他们的年龄结构较轻,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容易发生偏离,在财富伦理观方面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和干部教育创新发展的要义。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4%的初任公务员曾接受过财富伦理观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达75%的人从未接受过此方面的教育。一直以来,对于初任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财富伦理观教育,可以说一直是存在的,但是要么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全面涵盖,要么以思想政治课和党性修养课的形式附加教育,这同时导致财富伦理观教育在不断的泛化教育过程中逐渐淡化,缺少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新形势下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教育的创新对策及方法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既表现出理性平和的一面,又暴露了一些潜在问题。因此,在国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要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探索适合公务员职业时代发展的财富观教育形式。具体对策及方法如下:
1.开展财富伦理观专题教育,提升初任公务员财富认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传统财富伦理观的典型体现,在国家公务员人员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和观念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廉政节俭,舍利取义,箪食壶浆,救民于水火,皆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岗位俸禄之前,“俭,德之共也”,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务员道德行为准则是一致的。正确的认识财富,适度的追逐财富,合理的看待财富,科学的管理财富,对于初任公务员来说,是一个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党史文化中丰富的财富伦理观思想,采取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多维度教学,既能起到了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又能最大化的活用了廉政教育资源,把财富伦理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出来,进行专项教育和集中教育,能够很好的提升公务员对于财富的认知度。同时,这也能为今后初任公务员在实际岗位上出现职业倦怠和职业浮躁心理提供事先预防。
2.完善公务员职业成长规划,平抑过高的财富收入期望
初任公务员必须端正自己的职业观念,树立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理性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处理好财富伦理观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干部教育培训有责任和义务来矫正初任公务员偏离主流价值观的畸形财富伦理观。这需要政府的鼓励,党校的教导和社会的帮助。从制度层面来说,国家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务员职业成长规划,建立科学的公务员成长激励机制,促使公务员保持工作的活力和激情,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人力资源的可开发和可延展性,使初任公务员对于物质财富过高的期望关注点转移到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上面来。从学校角度来说,要以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为基础,充分开发党校财富伦理教育教学资源,促使初任公务员自觉养成崇德尚俭的财富观念。从社会方面来说,对于初任公务员这一年轻群体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合理看待其在职业成长初期所表现出的消极财富伦理观及行为,做好社会引导和监督。
3.加强公务员个人消费监控,引导健康理性合理化消费
近年来,伴随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务员职务消费监管力度日趋严格,但是初任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个人消费行为尚处于监控缺位状态。由于公务员职业的公共性、服务性和代表性,初任公务员的个人消费行为及其对物质财富的处理方式,往往跟其今后的职务消费行为密切相关,只有在任职之初就做好公务员的个人消费行为及财富观念的教育引导,在不侵犯其个人合法权利的情况下,探索加强合理的个人消费监控制度,才有利于引导初任公务员树立科学理性的财富支配观,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因此,建议尝试在公务员任职最初2年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个人重大消费行为报告制度,以此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初任公务员的履职能力。初任公务员所在单位可以以消费约谈会、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大家俭省节约,文明消费,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4.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高岗位忠诚度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任公务员财富伦理观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财富伦理观教育的成败。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巨大,信息化经济蒸蒸日上,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代化变革却相对滞后,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式,还是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都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变。初任公务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思想活跃,年轻气盛,伴随着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新事物一起成长,如若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洗礼,势必事倍功半。以财富伦理观教育为切入口,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为主要路径,开展岗位忠诚和岗位责任教育,是干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5.普及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增强财富伦理教育实效性
财富伦理观教育要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效结合才能生发出活力,体现出教育的力量,最终实现教育人、发展人的教育目的。现场教学是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不断被引入到党校干部教育中,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以其生动的实例和高度的启发性、互动性,赢得广大学员的普遍青睐。对于初任公务员的财富伦理观教育来说,要普及采取这样的方式,才更加适合公务员的年龄阶段和个性特点,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向玉乔.财富伦理:关于财富的自在之理.伦理学研究[J],2010(06) .
[2]冒大卫.马克思财富观念的多位透视与当代价值.四川师范大学学报[J],2010(05) .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赵晓.中国呼唤财富伦理.科学投资[J],2003 (04).
[5]裴小革.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社会科学[J],2011(08).
[6]赵晓.转型中国:21世纪前期的3大问题.财经界[J],2003(04).
[7]白洁.从公共行政人员角色变迁看行政伦理.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2002(06).
[8]刘凌旗.行政文化、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重庆社会科学[J],2014(01).
宋凤琴,女,汉族,山东人,中共海盐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国民德育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