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度 深度 锐度 温度
——大势之下的传统媒体固本创新之策

2016-05-18□顾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连云港日报传统媒体

□顾 红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速度深度锐度温度
——大势之下的传统媒体固本创新之策

□顾红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连云港222000)

随着4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和互联网一起,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格局。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也是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但融合的本质是各种传播形式的相互激荡、优势互补,最终使得主流媒体更具有渗透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融合需要致力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全面融合构建全媒体的新模式,而另一方面,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巩固和放大传统媒体已有优势,进一步提升纸媒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社会生活的引领力。

作为平面媒体,一张报纸最擅长的是什么?我们又应该从何处入手提升报纸的传播力?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的实践回答是:速度,用最迅捷的方式传递新闻;深度,用高远、广阔、多元的视角引领读者做更深刻的阅读;锐度,用锋芒、新锐、不落窠臼的思想引领时代前行的方向;温度,用美好生活恒变的追求讲诉温暖你我的故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提高《连云港日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速度:传播分秒之间的竞争

速度是新闻传播的生命,第一时间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是一项基本的新闻传播需求。只有速度提高,才意味着占有众多收视率的可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声、光、电、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和设备为新闻的快速传播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随着手机客户端的普及,新闻行业的行业竞争在加剧。

对于以二十四小时为出版周期的纸媒来说,在分秒之间的传播竞争中,无可避免地处于劣势。但近年来,传统媒体在传播变革的大时代中纷纷革故鼎新,与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融合发展,构建起全媒体矩阵。《连云港日报》与连网、连云港报业传媒微信公共号、连云港日报微博等也组成了一个传播联动的媒体矩阵。以往以笔记录时代风云的记者们,掌握新的技术,开始以图文、音频、视频采集和编写新闻;掌上全媒体系统的普及装机,让记者实现了在第一现场的即时新闻播报。2015年以来,日报记者基本实现了重大、突发新闻的即时发稿。2015年7月,在连云港市委全委会暨工业发展重点项目观摩会上,《连云港日报》的纸媒记者以全媒体记者姿态出镜,集网站、官微、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现场即时全景式报道。

深度:引导更深刻的阅读

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移动传播为人们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带来了便利。但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使新闻传播越来越倾向快餐化,而真相、深度、意义等内在的因素是新闻传播的内在价值,它是新闻的内在灵魂,失去了这些,新闻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用高远、广阔、多元的视角引领读者做更深刻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专长,也是新媒体竞争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对竞争、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做好深度报道,《连云港日报》专门成立了民生部,集中力量主推深度民生报道,并确定了深度报道的主攻方向是,服务中心,做最全面的政策解读;服务百姓,做最关切的民生诠释;回应热点,做最深入的追踪调查。在版面上推出了“连报观察”、“连报调查”,联动新媒体联动“网事追击”等几个深度报道的专栏。2015年以来,在政策解读上,推出了“落实国家战略,建设一带一路”系列报道,先后用30多篇的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的现场报道,生动地诠释了国家战略在地方的实施;围绕市民群众的民生关注,“医改系列报道”、“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等等一批有开放讨论、专业观点、新闻调查的深度报道引领了市民热议;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连云港日报》在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挖掘地方史诗资料,开辟了“抗战胜利70 年·淮海战区将帅谱”、“抗战胜利70年·淮海战区战事谱”,以19个整版,近12万字的规模,将过去零散的、单元化的历史片段串联结成一个认知的整体,给读者以最深刻的阅读。

锐度:以新锐的思想引领时代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纷繁复杂,当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场堆积在人们的视野前时,人们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应该“怎么看”和“怎么办”。特别是在新媒体、自媒体日益兴起的时刻,发声主体多元化、观点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中,新闻评论领域,成为一个竞相发声、争夺认同的舆论场。作为主流媒体,围绕着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重大问题和主要事件进行分析、阐明真理、表明观点,是媒体不可或缺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媒体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职责任务。

近年来,连云港日报编委会加大了新闻评论的组织力度。每周推出四个焦点观点版,每周推出一个“时评”专版,还开辟了“连报时评”专栏,并在各个时期围绕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重要事件,以本报评论员的角色举旗帜、亮观点、阐事实、明是非。2015年4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但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东部沿海的交汇点,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为发展战略的连云港却未能“写入”行动纲领,对此,地方干部群众一时议论纷纷。在这个时刻,《连云港日报》连续推出了《连云港缺席“一带一路”是个伪命题》《机遇从来就不是别人给的》等一组本报评论员系列文章,坚定不移地指出了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连云港发展必有路径。在连云港干部群众中起到了端正思想、凝聚发展的重要作用,受到市委办、政府办相关领导充分肯定。

温度:让新闻附有感人的温度

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理性的,也是冷静的。温暖的故事却能藉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新闻附有感人的温度,在人们痛苦、失意、彷徨的时候,这些温暖的新闻会为他们提供前行的力量和指引,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跨越难关的勇气。

媒体应“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连云港日报》近年来加大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工程,开辟了贯穿全年的“行进港城,精彩故事”专栏报道,先后推出了100余篇“叶欣仁”、“平凡人物”等典型报道,这些故事以读者身边的普通人为报道对象,每篇文字都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通过这些温暖故事,讲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道德信义的坚守,对守望相助的坚持,在社会新风的引导,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新闻人是历史的记录者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为了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2014年11月,连云港日报社成立新闻义工团,以“新闻”为平台和纽带,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让温暖和关爱不断延续,目前约300位记者、编辑加入义工团,汇聚大港城内外满满爱心。义工团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爱心活动,先后为不幸患上白血病的10岁贫困单亲家庭男孩小宇筹集社会捐款10多万元;情暖农民工春节返乡路,为农民工兄弟抢返乡火车票,帮助和指导260余农民工购票返乡;发动全市1000多名爱心人士在两周内帮助摔伤老农卖掉3000多箱梨。这些暖心的行动和暖心的新闻报道一起,成为温暖社会的力量。■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连云港日报传统媒体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