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到老年应该多找“老伴”吗?(上)

2016-05-17马志国

科学养生 2016年1期
关键词:老伴社会化老年人

马志国

心理案例:为老伴的交往感到很困扰

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人际交往问题让不少老年朋友感到困扰。下面这位女士的心灵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很多读者朋友也许似曾相识。您听:

我和老伴已经退休。老伴刚退休那会儿,基本上是我们两个在一起,感觉挺好的。那会他也说过,感觉终于不用每天早出晚归,老两口终于有空可以在一起了,在一起做家务,在一起外出,老伴,老伴,这才像个老伴的样子。

可是时间长了,他却说,感觉不是那么好了,感觉好像总是两个人在一起,交往的面太窄了,与外来的世界隔开了。他说,这样不行,说得走出去。

说行动就行动,老伴最近在家里还真就坐不住了,整天到外面,小区里,小区外,活动室,朋友家,交了许多朋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朋友可多啦。

退休的老哥们交往交往也就罢了,老伴还交一些年轻的朋友,有的四五十岁,有的三四十岁。我担心,他那么大岁数的人了,总和年轻人打交道不好。上岁数的人,应该有个上岁数人的样子,总和年轻人说说笑笑,谈天侃地,不是有点老而不尊了吗?我说了这个意思,他却不往心里去,还说这有什么不好,这叫“忘年交”。

还有,不是我多心,老伴还交了异性朋友,有的是在老年大学认识的,有的是锻炼健身时候认识的。虽说这些异性朋友也是中老年了,可他们常常一起活动,一起交流,我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在家里,他们还常常通电话,通微信。这像什么话?都这个岁数了,还男男女女的,像什么样子?我明里暗里说这个意思,老伴也不往心里去,说这不过是“异性缘”,根本就没什么,还拉我参加他们的活动。

就这样,我为老伴的交往感到很困扰。最近一次跟老伴又说这些意思,他却来了一句:人家说啦,人到老年得多找几个老伴。您说,这个说法有道理吗?究竟该怎样看这个问题?

心理解析一:老年需要多找几个“老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老年朋友们该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借用案例中那位先生的说法,人到老年真该多找几个“老伴”。不过,我们看到,这里说的这个“老伴”是加引号的。就是说,这里说的老伴,不是指婚姻关系里的配偶,而是泛指“老年交往的友伴”。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人到老年,这样的“老伴”真的应该多找几个,就是说,人到老年增进人际交往范围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常说,“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人不能离群索居,人天生是群居的动物,人总要和别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相互交往。可以说,适当增进人际交往,是老年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莫大助缘。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人际交往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在普林斯顿大学里做过一个实验。他请一些大学生中的志愿者做被试,单独住进一间与世隔绝悄然无声的封闭小屋里。里面放有各种食物,可以自由吃、喝、睡,就是不能与任何人交往。被试者只要在实验室住上4天,就可获得一笔相当丰厚的酬金。这些被试者刚开始时还轻松自在,可是,两天后都开始拼命地敲打墙壁,要求出来。当他们重回“人世”时,个个神情痴呆,表情麻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大大降低,经过好长一段时间后才完全恢复正常。为什么?就是因为断绝人际交往,而压抑了心理需要的满足,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您看,人际交往对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老年人的很多心理需要也得靠人际交往来满足。一是满足老年人亲和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与他人分享相同兴趣及态度的需要,满足希望获得他人的支持从而感到自我有价值的需要,满足寻找帮助时希望有人伸出援手的需要,满足希望别人给予指导的需要;二是满足老年人归属的需要,人总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退休了也要归属于一个友伴群体;三是满足交换的需要,交换的东西非常广泛,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包括信息、情感、思想等;四是满足排遣寂寞的需要,排遣因为缺乏朋友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等等。这些心理需要,不能单靠一种人际关系来获得满足,更不能单靠在老两口的“二人世界”中获得满足,只有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满足。所以,退休后老年人需要多找几个“老伴”。

其次,人际交往有助于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

国外有个叫安娜的女孩。由于她是私生子,外祖父就把她藏在顶楼的一间小屋里,不许她见人。安娜只能得到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照料,不能与人交往,不能参加社会活动。结果,当她6岁被人们发现时,不会讲话,不会走路,不会保持清洁,不会自己吃东西,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安娜为什么没有正常人的心理?就因为她的生活“与世隔绝”,就因为她没有足够的人际交往,使她的社会化过程受到阻碍。

所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接受社会经验、道德规范,逐渐养成与社会一致又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习惯、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过程。但是,并不是长大成人后社会化过程就停止了,可以说社会化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继续社会化。

人到老年,面临很多方面的变化,生理状况的变化,心理状况的变化,社会角色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等等。这些都需要重新适应,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适应多方面的变化,适应老年生活。比如,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以往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与条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主动适应老年生活。否则,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情绪上的挫折与精神上的负担,影响身心健康,诱发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过度的衰老或过早的死亡。可以说,大凡老年生活适应好的人,都是老年继续社会化完成得好。这个老年继续社会化,不是单靠老两口宅在家里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增进人际交往。所以,老年人需要多找几个“老伴”。

总之,老年人多找几个“老伴”是好事。有研究发现,多找几个合适的“老伴”,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健康长寿。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系的研究者曾追踪100名退休族4年后的生活状况,其中对生活最感满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赖的朋友或熟人;不满意退休生活的,则只有不到10个朋友。其实,您在生活中也会时常看到,有的老年人没有朋友,离群索居,孤单寂寞,生活质量往往不好;而那些朋友较多的老年人,往往身心健康,活得好。

由此说来,学会多找几个合适的“老伴”,是我们退休老人的一门重要人生功课。(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老伴社会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伴,幸福相伴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爱“多事”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