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教育:2030年愿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计划解读

2016-05-17熊建辉

教育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仁川议程公平

文/熊建辉



世界教育:2030年愿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计划解读

文/熊建辉

简 介

熊建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副研究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教育2030”计划受到各方关注。这一计划如何推出,其将对全球特别是中国未来15年的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本刊特别推出“教育2030”计划系列解读文章,对“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教育2030”计划总体目标进行解读。

2016年是“教育2030”全球议程实施开局之年。自2000年全民教育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立以来,世界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过,这些目标到2015年——这一目标截止之年并未如期实现,国际社会仍需继续展开行动,以实现“未竟的议程”。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审议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与教育直接相关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四:确保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该目标连同与教育相关联的其他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构成了从2015到2030年世界教育宏伟和普适的目标,即“教育2030”。

新愿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

2015年5月19日至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等机构,在韩国仁川市举办了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论坛通过了面向2030年教育的《仁川宣言》,为今后15年提出了新的教育愿景。

世界教育2030年的新愿景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愿景体现在以下方面:确保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重申人文主义教育发展观,建立在尊重人权和尊严、社会正义、包容、保护、文化、语言和民族多样性、共担责任和义务等基础之上;重申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基本人权和确保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对于和平、宽容、自我实现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贫穷的关键;提出要从终身学习的视角出发,将工作重心放在入学机会、公平和包容、质量和学习成果上。

《仁川宣言》指出,通过教育实现包容和公平是变革性教育议程的基石,承诺消除在入学、参与和学习成果方面一切形式的排斥和边缘化、不均衡和不平等现象;指出除非所有人都达到目标,否则任何教育目标都不能被视为实现;承诺对教育政策进行必要改变,将工作重点放在最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方面,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

《仁川宣言》认为性别平等对于实现全民教育权利至关重要,承诺支持注重性别的政策、规划和学习环境,将性别问题纳入教师培训和课程中,消除校园性别歧视和暴力。

《仁川宣言》承诺提供优质教育并改善学习成果,加强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成果评估,并建立监测进展的机制;确保教师和教育者在资金充足、有效和高效管理的系统内得到充分赋权、足额招聘、享有良好的培训和职业资格、积极进取并获得支持;指出优质教育可以培养创造力和知识,使人获得识字计算的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高水平的认知、人际和社交能力,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还有助于培养让公民过上健康圆满的生活、做出明智决策、应对当地和全球挑战的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支持实施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上启动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

《仁川宣言》承诺,在所有环境中及在各级教育中促进全民享有优质终身学习机会,包括:公平获取和扩大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和研究,并适当注重质量保证;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承认、验证和认证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承诺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特别是女童和妇女达到一定的、公认的实用识字和计算的熟练水平,获得生活技能,向他们提供成人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承诺加强科学、技术和创新;必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加强教育系统、知识传播、信息获取、学习质量和效果,并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仁川宣言》特别关注处于危机中的边缘化群体,强调需要在安全、友好、有保障、无暴力的学习环境中施行教育;建议开展从紧急干预直到恢复和重建的适当的危机应对行动,更好地协调国家、地区和全球应对行动,开发全面减少和减轻风险的能力,在冲突、紧急、冲突后和恢复之初局势下确保教育的继续进行。

新目标: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

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审议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为贯彻实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仁川宣言》提出的“迈向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目标提供了蓝图。《行动框架》在《仁川宣言》提出的新愿景基础上,提出了为实现“教育2030”新愿景必须坚持的理念:

第一,教育是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也是成功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教育目标进行单列;同时在健康、成长与就业、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气候变化等其他几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里提及教育的目标。 “教育2030”议程纳入了此前全民教育目标中未完成的事宜,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受到人文主义教育与发展观的启发,新议程以权利为基石,以人权和尊严、社会公正、和平、包容和保护的原则为构建基础,同时兼顾文化、语言和种族的多样性,共同承担责任与问责。

第二,总结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教育2030”的创新之处在于其透过终身学习路径,关注不断扩大所有教育层次的入学机会,促进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和学习结果。以往的主要经验是全球教育议程应该在整体的国际发展框架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要与人道主义的回应建立强有力的联系,而不是让其与独立的全民教育目标和与教育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随机地产生作用。新的教育议程关注包容与公平,即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不让一个人掉队。所有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国家或社会出身、财产或个人出身,以及那些残障人士、移民、原住民、儿童和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处境不利或处于其他状况下的人们,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这意味着,至关重要的是应该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动员多方共同努力,调动所有资源去改变当下的实践。“教育2030”议程的另一个新特点是普适性,适用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第三,积极应对全球社会的挑战。《行动框架》指出,必须在当今发展的大背景中审视“教育2030”。教育系统必须相互关联,回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如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技术的更新换代、城镇化的兴起、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环境恶化、自然风险与灾难、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人口压力、全球失业率的攀升、贫穷的困扰、不平等的扩大以及和平与安全所面临的更多威胁。到2030年,教育系统需要招收数以十亿计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公平接受高中教育和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同时,为幼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确保儿童的长期发展、学习和健康也非常重要。对于教育系统而言,确保所有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学习并获得相关技能,包括娴熟的书写能力,亦至关重要。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需要开发终身所需的灵活的技能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在一个更安全、可持续、互相依存、以知识为基础、受技术驱动的世界中生活与工作。

第四,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关切。《行动框架》认为,对人类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性的教育目标及其相关性的最新关注,是“教育2030”的突出特征。这一特征融入从全局出发的人文主义愿景中,可以为新的发展模式做出贡献。人文主义教育愿景超越了以往的教育功利主义取向。它理解的教育是包容的,对促进民主和人权、提高全球公民性、宽容性、公民参与以及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教育可以促进跨文化对话,培养受教育者对文化、宗教、语言多样性的尊重,而这些对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积极扩大教育受益面。《行动框架》指出,教育在根除贫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帮助人们获得体面工作,增加人们收入,提高生产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教育是实现性别平等的最有力的方式,能让女童和妇女充分地参与到社会和政治中,并拥有经济权利。教育同时是提高个体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并能够确保惠及下一代。教育能挽救数以百万计的母亲和儿童的生命,帮助他们预防和遏制疾病,教育也是减少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此外,教育有助于促进对残障人士的包容,能为生活受到危机和冲突影响的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提供基本保护,而且为他们提供重建自己生活和家园的工具。

第六,努力为冲突和紧急状态下的人群提供教育机会。《行动框架》指出,赋予全民受教育的权利,需要时时处处创造更多机会,那些冲突中的国家与地区尤其需要如此。教育最大的差距大多出现于冲突和紧急状态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更加灵活的,能应对冲突、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的教育体系,确保在紧急状态、冲突和冲突后形势下都可以提供和维持教育。需要更好的教育来阻止和减少冲突与危机,促进和平。

教育应致力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包容、友谊与和平

新期待: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行动框架》重申了贯穿于“教育2030”议程中的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且可以获得的人权。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联合国各会员国必须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普遍、平等地获得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机会,并推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教育应致力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包容、友谊与和平。

第二,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主要应由国家负责。与此同时,教育还需要社会来分担一定责任,这意味着任何一项与教育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都应具有包容性。与教育相关的民间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私立部门、不同社区、家庭、年轻人和儿童,在实现优质受教育权利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国家应制定并完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的各项标准和规范。

第三,性别平等与全民享有受教育权利密切相关。实现性别平等的途径需要以权利为基础,保障女童和男童、女性和男性不但能获得并顺利完成完整的学校教育,而且要在整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本身获得同等的权利。

总之,由《仁川宣言》与《行动框架》共同构成的“教育2030”全球议程,为世界教育发展描绘了新愿景、新目标,绘就了新的行动路线图。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教育2030”的通过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磋商过程。在此之前,世界还从未就一项教育目标进行过如此深入的磋商。在这一磋商过程中,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声音均得到了充分反映。博科娃指出,《行动框架》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推动所有利益相关方围绕新的全球教育目标采取行动,提出实施、资助和审核“教育2030”议程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国家性方法,确保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猜你喜欢

仁川议程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笨柴兄弟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公平比较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会面议程
仁川市场开发要向广州亚运取经
仁川登陆作战的计划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