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儿童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6-14岁儿童阅读现状调查

2016-05-17吴爽

教育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名著儿童文学读书

文/本刊记者 吴爽



国际儿童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6-14岁儿童阅读现状调查

文/本刊记者 吴爽

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2016年4月2日,是第50个“国际儿童读书日”。近日,记者通过网络在线和实地投放调查问卷,并结合实地观察、个别访谈的形式,对6-14岁儿童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内容、习惯、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257份。本刊将就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请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解读。

经典名著受冷落 卡通漫画备受宠

学生最喜欢哪种类型的书?记者了解到,有约两成的学生选择了经典名著,近三成的学生选择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而受到学生热捧的图书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卡通漫画、童话故事、武侠玄幻小说。

在苏州某国际学校的学生阅览室,记者随手翻了几本学生“意见簿”,很多同学写道:希望学校增加漫画搞笑类的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少儿图书管理员李英老师告诉记者,从图书馆的借阅量来看,绘本、幽默笑话、科普类图书借阅量的排行比较靠前。女孩更喜欢看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女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类语言细腻、意境唯美的童话故事书,很多男孩则喜欢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至于经典名著,李老师表示借阅率较低。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中学语文教师李秀君告诉记者,“我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懵懂的年华,对这个世界好奇,所以他们大部分人的阅读都是被动的,从众的,大部分人读名著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真正体会读书的乐趣。他们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尽管作为老师会提醒他们每天有计划地读点书,可是真正做的很少。都是快速阅读。”

受访学生中有87.5%的学生都认为阅读,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为什么经典名著受冷落呢?“名著太长了,读起来有点儿难理解,感觉很累,况且考试又不考名著上的内容。”北京朝阳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刘同学说。对此,北京密云区卸甲山小学校长王喜明说,小学生在图书选择上偏重通俗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比经典文学作品的隽永,这些轻松搞笑、休闲娱乐的读物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给儿童带来视觉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可以缓解学校课业负担的压力。

记者查看了几家知名网上图书商城,销售榜单中诸如《小学生满分作文大全》《全国获奖作文集》《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等教辅书的销量遥遥领先。然而,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34%的学生更倾向于教辅书。学生最喜欢的书,家长可未必买账。湖北一位“00”后的学生家长张先生说起孩子“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显得有些无奈,“作为家长,我也知道孩子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读习作对于考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更是直言,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阅读往往是功利性的,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在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何郁看来,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都是文选式的,这决定了长一些篇幅的散文或小说不太可能完整地走进课本,长篇小说更是只能节选;又因为教学时间的有限和考试分数的压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一般不太可能直接将一部长篇经典引进课堂,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阅读经典的零敲碎打,好端端的一部经典就被碎片化了。这既造成经典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流失和破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缺少深度和完整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被强行削弱。这是目前文选阅读的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加强经典原作的阅读。

出版物鱼龙混杂 家长忧心忡忡

湖北大学文学院丁利荣副教授,是一位12岁男孩的母亲。聊起当下儿童出版物的质量,她说:“曾经给儿子买了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三本关于绘本的图书,但明显的(儿子)喜欢看松居直的书甚过《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正如两种书的印刷和排版给人的感觉一样,前者清新,舒适,后者密密麻麻,略显压抑、厚重。就书的风格而言,松居直的书娓娓道来,于不知不觉中沁入心灵,得到身心情理上的满足和愉悦,而后者却过于正襟危坐,过于严肃和沉闷,为什么国内的书都不能从情感从人生体验中去举重若轻地谈呢?书首先应让人有一种亲近感亲切感。”而像丁教授一样,有类似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

家住成都的刘女士,孩子上一年级,提起帮孩子选书,她也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现在我们出去买书,出版物琳琅满目,有时候实在是无从下手,感觉非常茫然。尤其是对于经典的改编,让人忧心忡忡。”她告诉记者,“给女儿买的书中,90%以上的读物,都是国外引进的。从《鼠小弟》、《小熊宝宝》、《不一样的卡梅拉》……到一些童话类读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比比皆是。但是我特别想让孩子也接触一下中国优秀的绘本作品,比较好的都是几十年前的了《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再有一些如外研社出的儿童读物《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直到有朋友推荐给我台湾汉声出版的丛书《最美最美中国童话》,终于让她稍微系统地了解到中国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童话故事的。”

对此,记者采访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阮征,她给出了建议。一要多阅读经典。经典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东西,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但经典改编的现象确实很杂乱,同质化的出版物确实非常多,就需要家长花费一些时间,做些功课,可以选择知名出版社的青少年版名著,选择知名译者比如任溶溶、彭懿、马爱农翻译的作品。二是在选择原创的儿童文学时,要选择品相上乘的图书,这也需要家长多做些功课,关注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名作名篇,购买其代表作,并注意区分“著”和“编”以及“主编”的图书。三是多看一些业内专家和阅读推广人提供的书单。书单是经过专家筛选的,按照专家的书单来安排阅读,一般不会出现阅读的失误。

中文在线集团的在线教育产品经理陈楚峰呼吁:“我们亟待优质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去读的好书”,他分析道,儿童文学在民国时期有过一次集体绽放,但随着国家GDP急速增长,社会经济与科技和从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与出版却并没有随之出现井喷与飞跃。校园文学、原创绘本、优质动漫、儿童音乐,我们在这些方面一直在反复用,重复出版,缺乏从政策到体制的整体关注,再从这种政策与体制的环绕中走出来,交给市场去推陈出新。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也表示,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最新作品的翻译难度很大,有些英美年轻作家用词新颖华丽,修辞复杂,很不好翻译,需要慢慢品味才能译好。

我们亟待优质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去读的好书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从亲子阅读开始

谁对儿童的阅读兴趣影响最大?参与调查者中,25.86%的学生认为是自己自发的阅读,19.52%的学生认为是来自同学或者朋友的影响,53.42%的学生则认为家长或者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仅有1.2%的学生认为偶像或者明星对自己阅读兴趣影响大。“最好的书房不是图书馆,而是客厅。或者说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亲子间的交流才是最好的阅读。”陈楚峰说。

谈起亲子阅读,儿童文学作家葛欣颇有感触。“女儿小时候一开始对书并不感兴趣,我把一本图画书拿到她面前,她或是往旁边一扔,或是把它放在嘴里用力咬。为了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想出许多方法。身教重于言传,我因此改掉了每天晚上看电视的习惯,捧起了图画书。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书时,我还故意一边看一边呵呵地笑。每当这时,好奇的女儿就会被吸引过来,想看看爸爸在笑什么,看看书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丁利荣副教授,从孩子2岁左右开始坚持和儿子一起读书,且乐此不疲。她说“现在儿子已经12岁了,如果他有要求,我还是会每晚给他读书。我带孩子前进,孩子也带着我前进,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关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建议,首先,家长们应该培养起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伍美珍回忆,曾有家长告诉她,孩子平时不爱看书,或者阅读缺乏耐心不断地“换书”,没翻两页又放下去干别的事了。后来她询问了孩子家长,得知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阅读时间很少,休息的时候更爱玩玩手机之类,所以这也就难怪孩子耐不下心来读书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受到家庭和班级阅读气氛的影响,如果家长每天晚上能有一段时间关掉电视电脑,关掉手机打开台灯,安安静静地读一会书,我想,孩子慢慢也会受到感染,模仿家长安静阅读的。”伍美珍说。

>>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阳光书吧绘本馆

享受阅读的乐趣 读“无用”之书

你阅读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受访的学生中,有53.41%的学生是为了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共有28.69%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考试的需要或者家长、老师的要求。

谈到读书的目的,丁利荣教授以自己和孩子的阅读体验为例,“我们读书的目的是无目的,只是享受读书的过程和乐趣,偶尔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我从不强迫他写读后感,从不问他读完后的收获。最大的享受是在他认真听故事的过程中,在我投入讲故事的过程中,他回头面带笑容认真地看我一下,那一刻,相信我们都是满满的,温暖、甜美……尽在不言中了。”

曾经有一个小记者采访过伍美珍,问她应该读什么书?她回答,读你自己喜欢读的书吧。伍美珍说,“我看到孩子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太满意,可能以为我在敷衍他的问题。其实,‘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是我对孩子们最真诚的忠告。我不是很愿意做‘推荐书’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阅读完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孩子在阅读上,具有自身成长的空间,当他们自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后,会自然提升阅读品位。从这点来说,家长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阅读,而应该和孩子分享各自的私人藏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尊重,但不可横加干涉。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带领孩子丰富阅读视野,引导他们接触多样、丰富的书籍世界,在各种题材的书中获得阅读乐趣。”

采访中,有家长反映:“女儿的阅读速度太快,一天能看2—3本书,但是明显缺乏精读,不愿意一边阅读一边摘抄些好词好句之类。”关于这点,伍美珍说,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并不是个好习惯,这样会破坏阅读的快感,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的乐趣,也将整体阅读变得“碎片化”,破坏了孩子在阅读中的感知和理解。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泛读和精读,默读和朗读都是必要的,精读不是享受型阅读,而是功利性的阅读,如果想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朗诵、背诵诗歌是一个好办法,诗歌的语言优美又精练,很能让孩子获益。

另外,伍美珍提醒家长:低龄孩子在阅读起步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也是需要家长们关注的。有位妈妈倾诉:她8岁的孩子不愿意自己阅读,只喜欢妈妈读故事给孩子听,可是同龄的孩子很多已经能自己看书。对此,伍美珍认为,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不愿意自己读,可能是阅读中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认字不多,或者理解不了等。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观察并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阅读中的这些障碍,不要让孩子丧失了阅读兴趣。有一种书叫“桥梁书”,它有文字,但是文字不会太多,不会给低龄孩子带来阅读压力,同时又有很多图,可以帮助孩子来理解文字内容。从读图到读文字应该是个自然过渡的过程,不用着急,我相信只要选对了书,采用合适的方式阅读,可以逐渐引导孩子克服阅读障碍的。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名著儿童文学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国外名刊名著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