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
——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2016-05-17高莎莎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高莎莎(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
——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高莎莎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大学生是当下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包括众多贫困女大学生。为全面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本文以山东省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法,从贫困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态度、消费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论显示,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但也有一小部分贫困女大学生有消极的一面。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贫困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字]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所受的教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其消费心理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对山东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学校临近大学城的商业区地段,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
2、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手段。
3、调查对象:某高校350名山东省农村或乡镇以下生源的贫困女大学生,其中专科生大于本科生。
4、调查分析:
表一: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月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女大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0%,说明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还是比较理性的。因为学校地处繁华地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消费水平,因此有些同学达600—1000元的人均消费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出现了超过1000元的消费,这似乎有些不符合此类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标准,显然是受到了周围因素的影响。
表二: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来源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贫困女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多数都来自于父母提供、依靠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主动解决自己消费问题的同学不太多,消费来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性。
表三: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态度
表三中“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是我们一贯倡导的,也为过半数的贫困女大学生首肯。“挣得多,花的多;挣得少,花的少”是一种追求自我价值的消费态度。“自己有多少,就会花多少”仅仅25%的同学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当代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还是有一定的计划和节制的。
表四: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据调查,一般贫困女大学生在校一年总体平均消费在10000左右,其中基本消费部分为9000元左右,额外的消费为1000元左右,包括零食、服装、上网、交际、考试及辅导班费。学费、伙食费和住宿费占得比重较多,其他的消费对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如他们一个月的消费。但是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一年的收入可能不足万元,全部来供养一个孩子上学还不够,高额的消费支出让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压力很大。
二、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一)理性消费心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方式已由“保证生存消费”转化为“鼓励发展消费和适度享受消费”。现在的贫困女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量入为出,不脱离自身经济实力。
根据调查,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她们一方面能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情况合理消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或支持来满足自身的消费;另一方面能将消费金额细分化,均衡消费。这部分贫困女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还能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放松身心,充实自我。
虽然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但是从消费来源来看,学生的消费来源缺乏自立性。一方面,家庭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在适当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满足自己的消费,甚至能给家庭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是帮助贫困女大学生不断自立的有效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经济困难对她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2.非理性消费心理分析
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容易出现盲目冲动,出现非理性消费。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知道自己每天或者每月的消费标准,花钱很有节制;有1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多少钱,随心所欲。他们有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好几个月的生活费。可见,盲目的消费现象仍然存在。贫困女大学生从封闭的高中进入开放式的大学,很容易效仿身边同学的消费方式,跟随潮流,造成浪费,这就是所谓的“媚俗消费”。
在调查中,有不到一半的贫困生会选择利用课余的时间打工,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来养活自己。但有些学生竟然有了“挣得多,花得多;挣得少,花的少”的偏执心理,学习跟不上,失去了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机会,这种现象显然是缺乏理性的行为。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问题
(一)学校方面
首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全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关注。考虑到有些女贫困大学生好面子,还可对其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隐私,还能让学生尽情地宣泄,让老师更能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更好地进行辅导。
其次,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树立良好的消费风气。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要树立学习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热爱学习的先进榜样,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及较好的同学关系,为建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二)家庭方面
孩子从出生到步入大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家长更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家庭的贫困容易让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变得很拘谨,日常生活中家长没有过多的肯定和鼓励,或许只有批评和训斥,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因此,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及困难,经常与其沟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三)个人方面
解决贫困女大学生问题的关键是让贫困生改变自己,督促和引导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首先,贫困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应总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适当增加精神消费,充实大学生活。在校期间应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专业证书,提高自身技能。同时,要开拓视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曹木易)
作者简介:高莎莎(1987-),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6-01-04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1—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