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走出改变小学教育生态的第一步
2016-05-17许丽丽
特约记者 许丽丽
全课程:走出改变小学教育生态的第一步
特约记者 许丽丽
不一样的小学课堂
上个月底,小宇妈带着儿子体验了一堂汇文学校小学部的“全课程”课堂。
走进教室,小宇妈大吃了一惊。70余平方米的教室里,没有一排排、一列列规整的书桌凳子,相反,桌椅可自由组合,左手边靠墙的地方,是一排书包柜,孩子们可以随时取拿归放自己的物品,教室后面摆放了堆着绿萝的教师办公桌,地上铺着一大片软净的地毯,小孩可以在上面玩耍自己熟悉的毯子、布偶,看心爱的书籍……
“第一印象就是温馨,从没想到小学教室还可以像幼儿园一样,分成几个功能区,让孩子在里面找到舒服的位置。”小宇妈说。
体验课正式开始了。小宇妈发现,不管是绘本阅读、英语课,还是戏剧课,老师在课堂上都会引导孩子自己编故事,或鼓励孩子把感受画下来。三堂课看起来是不同的类别学科,但彼此内容又有着共同的主题,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们总能在下一节课中找到上一节课的影子。
全课程:
所谓“全课程”,是以培养“全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为目标,坚持儿童立场,发挥游戏精神,打通学科壁垒,覆盖学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简言之,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
“与传统小学相比,课堂形式和内容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总体比较放松愉快,作为家长,面对新事物的出现,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也很期待它以后的发展。”小宇妈说。
从儿童立场出发,真正去考虑孩子们需要什么,愿意接受什么
校长尹宏认为,学校“全课程”非常核心的一点是,所有的课程、活动设计,都基于坚持儿童立场,“我们关注人的发展,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思维活跃,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因为孩子只有展现了真实的自我,教育才能真实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观察到每个孩子内心真正需要什么,这样的教育才算走心。平时,我们也会让孩子自己参与教学活动,比如设计班级评价卡、布置教室,每周甚至会和校长共进午餐。传统的小学基础教育,从管理出发,注重整体全面,而关注不到人。我们希望不仅能够看到整片森林,还能看见每一棵不一样的树。”
打破学科界限,不同学科的老师集体备课,形成有系统的主题式教学
在传统学校,各科老师之间的教学内容几乎是互不干涉的,很难想象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会进行教学上的沟通,但是在全课程教学中,所有老师都会进行集体备课。“我们希望彻底打破学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每个月,不同的学科老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确定一个主题,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链。”
比如,一年级的主题课程有“开学啦”“拼音王国历险记”“发现春天”等。下学期开学的第一个主题课程就是“发现春天”。“我们更关注把教室打开,让孩子在去感受真正春天的样子,传统教育教材作为世界,而全课程把世界作为教材,相信一点:体验是一种深刻的力量!”尹宏说。
两个老师包班,不分主次,共同完成一个月的主题式教学,陪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
“在传统学校,各科老师上完各自的课就离开教室,语文老师不会知道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的状态,因此,每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他只能看到孩子在‘我’这一科的表现和特点,全课程的包班制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尹宏认为,包班老师可以与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建立一种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给予孩子更加安全、自由的学习体验,到了四五年级,孩子便开始尝试选课走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而进行不同的调整和完善。
“我们更关注把教室打开,让孩子在去感受真正春天的样子,传统教育教材作为世界,而全课程把世界作为教材,相信一点:体验是一种深刻的力量!”尹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