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好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兴农中学的“中等生”战略

2016-05-17杨帆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等生兴农中学

本刊记者_杨帆

教好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兴农中学的“中等生”战略

本刊记者_杨帆

2016年9月5日上午10:30,贵阳市白云区兴农中学近6000名师生员工聚集到学校操场上,参加这一学期的新生入学典礼。这么多的人,把整个操场都站满了,就像每年高考季,媒体聚焦的那些知名万人中学的场景。

在这一次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从兴农中学宣教处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作为贵州民办教育的标杆,兴农中学也被寄希望于建成一所万人中学。学校本部现今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米,但要装下这将近6000人的师生队伍,教室已经不够用了。建校之初,兴农师生加起来不到50人,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已经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典礼没有特别的仪式和节目,校领导在主席台上作了简短发言,师生们又排着队伍依次返回教室。

断断续续的人流里,一位学校干部拉住了学校创始人蒲邦顺,和他说着什么。这位74岁的老校长,依旧活跃于学校运转的各个环节之中,现在他低着头倾听那位干部的话,转身和抬手间,许多学生走了过去。

今年高考前夕,本刊记者前往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兴农中学采访时,第一次见到前去独山为当地考生加油的蒲邦顺,他的样貌和经历,都容易让人想起本刊今年5月号报道的圣陶学校创始人王天民。两位老人年龄相差一岁,都是从公办学校出来后白手起家,做起民办教育,且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所在省份的教育面貌。

与来访者交谈时,王天民多从教学方面开导老师们的疑惑,蒲邦顺则每每谈到“中等生”。他说自己老了,希望中等生这个群体能尽快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这是贵阳兴农中学领办独山县兴农中学的第三年,高考之后,独山兴农中学的两位毕业生分别被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录取,20名同学被名列全国前十的知名大学录取。学校一位老师对记者说,这是独山县高考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一年。

在一些发达地区,名校的声名早已不能令人兴奋,但对独山这样一座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来说,有学生考入名校,则意味着生源的回流,而生源的回流,又将带动社会活力与经济,这背后所承载的当地人鼓舞与希望,足以使一块乡土得到重建。

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兴农中学从一座农家小院起步,发展成如今这样一所庞大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与故事,让我们在教育越来越被人质疑的今天看到了它原本的属性与价值,这也是兴农中学的意义所在。

从农家小院到庄严殿堂

在蒲邦顺所著《知行,行知——兴农中学成长之路》一书里,他自己作序写道:

23年前,兴农中学创办之初的开学典礼

九十年代初,我在一所公办中学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年终发质量奖时,一位教师获二等奖得了90元奖金,另一位教师获一等奖得了100元奖金,前者质问我:大家都上课,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为什么后者的奖金就比他高?如果不把差额补给他,就要带着家人到我家吃饭。公办学校的校长连10元钱的分配权都没有,我那时就萌发了要出来办学,以实现自己追求的想法。

最初的教学楼

1993年创校之初,仅有6名老师,36名学生

蒲邦顺曾说:“学校取了一个最普通、最带泥土味的名字,农村的孩子勤奋刻苦、作风淳朴、成绩优异;农民兄弟从没埋怨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四五十人住一间教室、耗子到处乱窜的简陋条件,给学校留下了一段喘息发展的时间。兴农中学兴在‘农’字上,永远忘不了与学校度过开办之初艰难岁月的农村学生及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农民兄弟。”

1993年夏天,从公办学校辞职的蒲邦顺在贵阳市白云区的艳山红乡租用了一间民屋,带着仅有的6名老师,招收了36名想要靠读书改变生活的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民办教育生涯,将学校命名为“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乡私立兴农职业学校”。从“职业”二字可看出兴农中学诞生时的时代烙印,在那个“中专热”的年代,读高中考大学不如读中专学技术来得实在,学校当时招收的36名(后增加至44人)学子,都是初三学龄,抱着能考上中专的心愿来此。

回忆建校之初的情景,蒲邦顺用“筚路蓝缕”来形容,这一点都不过分,即便在今天,学校周边的环境依然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学校背靠一座山坡,东面是一片老工厂,北面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相关厂区用地,西面坡地上错落着一座座低矮破旧的农房,从这里的学校后门出去,一条蜿蜒500米的街道,是附近居民的露天菜市场。

学校后门处有一个篮球场,场地边上是高一教学楼,这栋教学楼,原为七冶二小的闲置旧楼,1994年兴农中学租用此楼,历经三年三次的维护改造,最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今,下午体育课上,穿名牌运动鞋的男生们在这片篮球场上争抢着篮球,女孩们在一旁挥着羽毛球拍。他们可能很难想象,20多年前,兴农中学总共只有教学楼和这块篮球场加起来这么大。

就是在这么局促的地方,当年的44名初三学生中43人参加中考,有41个考入了中专。这是兴农中学扬名的开始,但名气之下有着更多具体的隐忧。兴农中学建校之初,整个贵州省有1500多家(贵阳市有352家)民办教育机构,发展到今天,幸存下来的高中只剩下兴农这一所。

2009年,蒲邦顺写了一篇《学校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及其措施》的文章,在其中梳理了学校的前期发展情况,他写道:

1999年以前,学校连生存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谈不上什么发展,更谈不上什么策略。那几年只是办初中、办初中补习班。1997年秋季,才有27名学生的高中班,在校师生人数不到400人。1999年开始,在政府支持下开始征地建校,连续十年时间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由于学校最初几年在教学成绩上的接连成功,让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起这所弱小的民办学校,当地政府也开始对其进行表彰。

然而由于民办学校的身份,兴农中学的办学经费问题,还是得自行解决。于是兴农坚持“等值等价”的原则,学校办到什么样子,增加什么服务,就收什么样的学费,以使学校能够维持正常运转。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由于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为了支持这部分学生完成学业,学校甚至让他们用玉米、猪肉等农副产品等价折算成学费。对此,中央电视台曾专门以《你们养好猪,我们教好书》为题来报道兴农中学办学事迹。

蒲邦顺曾说:“学校取了一个最普通、最带泥土味的名字,农村的孩子勤奋刻苦、作风淳朴、成绩优异;农民兄弟从没埋怨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四五十人住一间教室、耗子到处乱窜的简陋条件,给学校留下了一段喘息发展的时间。兴农中学兴在‘农’字上,永远忘不了与学校度过开办之初艰难岁月的农村学生及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农民兄弟。”

1997年,兴农中学免学费招收了一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贫困学生,但由于这位男生的家里实在太贫困了,他甚至没有换洗的衣服,在遭受其他同学嘲笑时,便跑回了家。得知情况后,学校立即派老师去寻找,当了解到男生的父亲是一位每月拿着30元工资的民办教师时,蒲邦顺为之动容,就把父子俩一起请回了学校,给那位父亲安排了一份内勤工作。受到学校的鼓励,男孩在日后的学习中愈加勤奋,后由于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被中国科技大学直接录取。

兴农中学起步于“农”,回馈于“农”,类似的事例在“兴农”发生了很多。反过来,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则以考入名校的优异成绩回馈了学校,迅速扬起了兴农中学的声名,而凭借这份声名,兴农中学的生源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由此起,兴农中学开始了往背后坡地上拓荒的过程,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一栋栋建立起来,一直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2005年,兴农中学被批准成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

由于兴农中学的发展壮大,学费也越来越高,为了解答家长们的疑惑,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上,都会向家长告知学校的发展规划、短期内要办的事和财务预算,并说明费用去向。

早前的《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规定了“社会力量办学不得以盈利为目的”,2003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规定了民办教育的公益性质,然而在盈利这一问题上,民办教育总会被人质疑,兴农中学也不例外。

对此,兴农中学宣教处的一位老师向本刊记者说:“蒲校长如果是为了赚钱,他早就成亿万富翁了。”

如果亲眼见过兴农中学的体量,就知道学生们的学费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学校教师包吃包住以外的平均工资还是比较可观的。

兴农中学斥资三千一百万建设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对蒲邦顺来说,把家长们的钱花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值得的,他要用一座殿堂的肃穆,让孩子们懂得庄重,体味自信,进而超拔。

兴农中学一路发展,建筑越来越多。2012年,学校又投资3100万人民币在校园后山上修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基地前立起一座高8.8米的孔子雕像。站在雕像下,蒲邦顺跟记者说起一个朴素的设想,他想将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名字镌刻在铜鼎上,摆放在主楼周围,让他们的后代来参观学校时,能够找到他们在此生活过的痕迹。

兴农中学的墙体标语,皆为蒲邦顺亲自拟定

办公室里,随处可见跟学生讲题或谈心的老师

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然,但对蒲邦顺来说,把家长的钱花在其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值得的,他要用一座殿堂的肃穆,让孩子们懂得庄重,体味自信,进而超拔。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写于2005年的一篇名为《兴农中学的目标、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文章里,蒲邦顺说:兴农中学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流的学校。价值观是使学校的教职员工在全社会被尊重、被羡慕。文化内涵是爱的教育,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品德,感化、转化学生,用热情真诚周到的服务去感动家长。用服务、教育、管理的合力,去取得优良的教学质量。

23年的民办教育生涯,让蒲邦顺重视用市场观念去改造学校管理,在兴农中学,学校不再是人们习惯意义中掌握话语权的地方,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们没法像公办学校里的同行一样喊家长。

因此在学校教学楼的墙上,有这样的几句话:

老师们:家长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只有一次青春,工作的失误可以纠正,耽误的青春却无法弥补。不辜负家长的希望,对得起学生的未来,是兴农中学所有教师神圣的职责、沉重的压力。

花开有早晚,种子发芽有先后,孩子的成长同样如此。请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精心呵护他们。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你的爱心和耐心的收获。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幼芽,当他们浓荫满地时,身上的每一片绿,都是对你辛勤浇灌的记忆。

这些话都是蒲邦顺自己写的,将它们贴在墙上,是希望老师们时时铭记自己身为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弯下身来,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态度来关心那些前来求学的孩子。

这类标语成了兴农中学校园面貌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以平实的教导和敦促,代替了那些行政化的办学口号,朴实中有一种温润之感,直击人的内心。

在高二教学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位数学老师正埋头给一位女生讲题,如果不是巨大的年龄差,会以为他们是同桌关系。那位老师看见记者端着相机,开始有些拘束,说这位同学在这个知识点上有点困难,他就借自习课时间专门给她补一下课,然后回过头去,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用笔指着题目,在纸上边写边为女生讲解做题步骤。

在学校的德育处办公室,记者也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对老师们的影响,德育处主任李传智即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年男教师谈吐温和,言语里没有官腔和敷衍,在听说记者想要去学校分部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参观的想法后,第二天专门抽出时间陪同,车上无意间说出:“基地我已经去了100多次了。”

可以说,在兴农中学的干部中,上至校长下至班主任,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是一种真实流露。蒲邦顺本人每月都要去一次独山,为独山兴农中学的老师们讲课。在兴农中学乌当分校,记者也见到了刚听完课并作了详细听课记录的四年制高二年级主任温跃峰。

据温老师介绍,乌当分校之前是贵阳市一所初中所办,生源流失现象严重。2011年11月,贵阳市教育局审议并通过了兴农中学使用原校址举办优质初中的请示,使这里成为兴农中学的一个分部,第二年,“兴农”把本部的教育理念和师资队伍整体带了过来,短短4年时间,这里的教学质量已经有了不错的改观。

兴农中学每年都会在应届大学毕业生队伍里招聘教师,乌当校区也在计划之列。面对新进的年轻教师,怎么快速提升他们的讲课经验和质量,成了温跃峰在内的一批中层干部的重要任务。学校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一结对,通过师徒关系来弥补新教师教学经验上的不足。

为了让中层干部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一线上带动教师,学校也曾安排温跃峰到一个高中班当班主任。那一年,班上转来一个荔波的男孩,他曾由于种种劣迹被当地学校开除,家人再三努力将他送回学校,可最终那所学校的校长放弃了他。

来到自己班上后,温跃峰了解了男生的情况,就跟各科目老师沟通,请大家每周都多和男孩交流,因为他初中的知识基础牢固,也很聪明,只是高中的习惯没有培养好。

老师们如约坚持着与这位男生沟通,他的性格逐渐发生了改观,成绩从原来的倒数第一,考到了班级的十几名。

那年高考前的几天,温跃峰在校园里看见了他,就上前跟他聊天,说:适当去放松一下,不要只顾着看书了。男生说他喜欢打台球,温跃峰就带着他到一个体育馆打了两个小时的斯诺克。后来高考成绩出来,男生考了586分,进入了西南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专业。不久前这位男生跟温跃峰联系,说自己已经迈入仕途,即将到某个县级市的财政局上任。

回顾兴农中学23年的发展之路,在最初的困难时期,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学校的桌椅床柜都是自己加工、改造,食堂用的泡菜、米粉、豆浆、豆腐也都是自己加工。这种办学,也是一种创业,创业中整个兴农团队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已经沉淀成一种文化基因。

蒲邦顺说:“所谓学校文化,应分为三个层次:表层、中层、深层。表层是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如校风、校容、师生形象、礼貌、风貌,及表面的校训、宣传形式等;深层文化为员工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以及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等;而中层文化是介于表层与深层文化之间的文化,如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要求达到的深层文化的思想,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深层文化最重要,它决定和制约其他两个文化层次,同时,表层与中层文化又是深层文化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制定‘兴农’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作风和各种理念上。”

教好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在兴农中学的墙体标语里,有一段话最引人注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人呢?

从你呱呱坠地到你读完大学、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再到你也为人父母,挑起养儿育女的重担时,你才知亲恩难忘,但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大多年过花甲、体弱多病或已不在人世。

同学们,遵纪守法、好好学习吧!不让父母为你伤心落泪、为你担惊受怕,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敬、最好的感恩!

跪乳之恩图,在学生访谈中,一位曾在叛逆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女生独独对这面墙印象深刻

温跃峰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出的牛蛙标本

文字印在有着几十张父母殷切目光的拼图板上,悬挂在学校腹地最显眼的位置,一看到它,就明白了“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兴农中学在老师群体里倡导“爱的教育”,对学生,则倡导感恩教育,而这种言教所指向的主体,是占兴农中学学生比例多数的中等生。

兴农中学把生源定位为三个层次:第一,20%的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农村或下岗职工子女,对他们减免学费,提供各种帮助;第二,70%的按贵阳市中考标准420分-500分之间的中等学生,他们上重点中学无门或不堪择校费重负,读普通中学又怕荒废学业;第三,10%左右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差,但智力好、本质不坏的学生,严加管教使之成才。

兴农中学的一位老师对本刊记者说,中等生教起来比较累,在管理上也比较花心思,有的老师喜欢教重点班,因为重点班本身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不用管理也会埋头学习。

而在蒲邦顺看来,恰恰是这批中等生,是最需要花费精力与心思的,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考取名校后往往择高枝而栖,反而是这些中等生,一旦在学业上有成,会感念过去受过的教育,将来也会成为建设贵州的主力军。

“他们也是我们将来社会能否稳定的因素,试想如果对这些孩子不管不问,放任他们到社会上闯荡,将来他们生活得不如意了,也许就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事。”蒲邦顺说。

但由于“学而优则仕”的古老思想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往往是对优秀的学生宠爱有加,对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则另眼相看。

兴农中学除了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对中等生的关注,也在待遇上对中等生班级的教师进行倾斜,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措施,督促老师们切身执行“爱的教育”。

兴农中学曾有一位毕业生,之前因在另一所中学不遵守纪律被勒令退学,来到兴农中学后,老师们对他的执着不舍让他在心理和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成长。高考时,原本连专科院校都念不成的他考入了四川大学建筑系,领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悲欣交集地举着它站到了之前就读的那所学校门前,向曾经讥讽过自己的老师示威。

蒲邦顺知情后找到他,问他那是干什么?男孩说他本来想找之前骂过自己的老师评评理:为什么在这里我什么都不是,去了兴农中学却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他站在那里想通了,事情都过去了,就跟来往的学弟学妹们宣传起兴农中学老师的好。

这个男生大学毕业后开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逢年过节都会回兴农中学看望教过自己的老师和蒲校长。还有一位经常被兴农中学的老师们提起的男生,高中时由于混黑社会被原学校开除,来到兴农中学后也得到了转变,考上了大学,现今已成为贵州一县城的派出所所长。

我们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因素会促使那些原本在大人们眼里不可救药的孩子有这么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年复一年里又放弃了多少这样的孩子呢?

在兴农中学我们了解到,由于面对中等生教育这一现实因素,孩子们会提前一个月开学。入学后,学校并不急于给孩子们开课,而是进行军训,并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住,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温跃峰老师对本刊记者说:“这些孩子有很多都不喜欢学习,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时如果为了赶教学进度让他们匆匆学习课本知识,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更会与老师们产生对立情绪。”

于是老师和学生们利用提前开学的这段时间相互了解,一起生活、玩耍,这其实是一段良好习惯的养成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温跃峰老师介绍,他班上的一位新生家长有次兴奋地跑来找他,说孩子周末回家开始带书学习了,也开始和大人交流,“以前是空着手回家,一回家就把自己房门关上打游戏。”

也有些实在在文化课里进入不了的学生,老师们则带领他们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温跃峰教生物,有次发现自己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对制作标本感兴趣,就在这一点上引导了他一次,没想到后来这个男生主动和几个孩子一起找到自己,说还想学一些感兴趣的内容。

温跃峰及时抓住了机会,让他们去参加竞赛,男孩制作的牛蛙标本拿了一个奖,他对学习的乐趣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

兴农中学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有位家长是做园林生意的,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从兴农中学考入了哈工大,一个考入了南昌大学。一次这位家长听说学校在食品供应上有困难,就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拿出来给学校做蔬菜基地。在此基础上,这里又发展成了兴农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同学们每学期都会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垦荒、播种、收割、磨豆浆等农耕体验和农家生活体检。

兴农中学特有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

记者到访社会活动基地,正赶上新生军训。在蒲邦顺看来,恰恰是这批中等生,是最需要花费精力与心思的,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考取名校后往往择高枝而栖,反而是这些中等生,一旦在学业上有成,会感念过去受过的教育,将来也会成为建设贵州的主力军

来到基地时,正巧赶上这一届的初一新生军训,这是军训的第三天,基地老师对记者说,第一天晚上教官给孩子们讲故事,有的孩子想到爸爸妈妈就哭了。

现在他们在阳光里站着,帽沿下稚嫩的脸庞被晒得黢黑。他们将在兴农中学生活六年,六年后,蒲邦顺就80岁了。记者想起6月份第一次见到他,他坐在茶桌前恳切地对记者说:“我已经老了,我不希望媒体报道我个人,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开始关注中等生这个群体。”

对中等生现象的关注,全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有一天大家真正开始正视这个群体,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他叫蒲邦顺。

猜你喜欢

中等生兴农中学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质量兴农战略背景下农业协会重要性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